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量医学(三)
道医三年 口出狂言
再学三年 不敢妄言
又学三年 沉默寡言
再过三年 无需多言
又过三年 静默无言
再过三年 无言即言
天下医学,千姿百态,但从简可为能量“平衡”医学与“对抗医学”…。能量平衡“执阴阳“和”中,为《内经》所吸收,在构建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则、养生等基础理论时都是平衡思想的具体体现。
自然大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其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界。唯天下至诚,方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人本合一,诸君不解,观医学之中西之争不休,实乃庸人自扰。中医不排斥现代医学更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如化学,影像等等。中医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怎么就融合不了现代科技,但由于智慧一时的障碍,还得固步自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同物理学用数学,物理学仍然是物理学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所有技术,一定要在中医的思维指导下应用。
比如阿司匹林石膏汤,这里用阿斯匹林,有寒解汤作用,并可以代凉解汤。如果这样用阿斯匹林,阿斯匹林还是西药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说麻黄升血压,金银花有广谱抗菌作用,那还能说麻黄、金银花是中药么?可见,一个药物本身是没有中医或者西医之分的,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指导应用,它就是中药,如果用西医理论指导应用,它就是西药。
要厘清中西医关系,还需厘清中西医的区别:
医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先贤首创;
西医起源于古埃及及古希腊。
中医的基础理论基于哲学;
西医的基础理论是基于自然科学;
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
西医的诊断方法是视、触、叩、听,而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只是“视”的某种延伸;
中医的治疗手段是针灸、手法和中药;
西医治疗靠的是西药和手术。
中医是对人的总体关照;
西医是对人的局部修补或阉割。
所以说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除了相同的对象(患者)和目的(疾病治疗)以外,从不同层面治疗疾病,所以中医西医本一(治病救人),在天人都本一的真谛下,哪来什么东家西家?
高层次中医早已明白物质与能量是一元的,现在认识到宇宙万物都呈现出波粒二象性,一切都是 物质与能量的“诸行无常”。比如心脏有问题的人心轮一定是堵的,如果疏通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心脏问题除了熬夜,还有比如内心受创伤等很多原因造成的,有的人说心疼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心轮打开了才会真正重新获得快乐,而中医能治疗好病,但是不能治疗好你的能量,如果再受打击一样发病,就是这个意思,只有靠能量可以帮助你改变内心的状态,修复再次受伤的精神意识。
佛说平等非虚言,中西虽异,为人疗愈相同。中医是追求阴平衡,追求人自身、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平衡。不平衡才是生病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身边都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不生病呢?因为人自身有强大的自我调控体系,能让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
诸医皆以药物的'偏性’,激发人体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纠正身体的偏性、恢复健康。身体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亦某菌某毒),药物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等。通过药物与身体发生'合象’,从而达到平衡实现人自身的健康。
人民面对人体形而上层面(气机/能量)及形而下学的层面面。通过恢复人体形而上统领形而下的本能,达到运用人体本能发挥功能让人体回到健康的目的,因此中医是“道”;平常西医是着眼人的形而下层面(即生物层面),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还原、可以逻辑推演的方式进行诊治,是通过对人体的形而下实体过程进行干涉试图控制疾病,是“器”和“术”的层面。
比如,中医治病,要考虑到社会与自然背景的,考虑个体的精神压力,考虑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节律等对人健康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域的人,在不同时间节律上发生的即便是同一种病,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同一种病,地域不同,人不同,或发生的时间节律不同,在中医眼中的阴阳中和的“象”是不同的,尽管这不同的象指向同样的病变形器,但着眼于人体与天时地利人和构成的整体的象,而不是着眼于肉体器官这样的形器,是根据象来立法处方遣药,这就是中医的“形象思维”。中医是追求平衡,追求人自身、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平衡。阴阳不平衡,才是生病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身边都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不生病呢?因为人自身有强大的自我调控体系,能让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持
平衡。
中医着眼是“道”,西医着眼人的形(即生物层面,普通人认识形而弃道(能量),就不难理解目前之争了。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还原、可以逻辑推演的方式进行诊治,是通过对人体的形而下实体过程进行干涉试图控制疾病,是“器”和“术”的层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断水平。西医不同病用不同的药,是辨“病”论治,其实那只能算是“辨病”论治。看到炎症本身,而中医则要区分是虚证还是实证?是阴虚还是阳虚?是心火胃火还是肝火......?等等等等,辩证辩证,就是要辩到“证”的层次,唯此用起药来才心中有数,精确制导、有的放矢。辨“病”论治,是微观(借助现在科技仪器)的诊断,宏观的用药,往往或过或不及,而当前,临床过度治疗已成普遍现象,药源性伤害,已成为西医无法摆脱的魔咒!
融入中西医关系,还需阐明其各自产生的背景。世界大体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西医体现着物质文明(“粒”)的普遍原则。中医的着眼点不是物质,而是物质与精神(“波”)的相互关系上。如果说西医是“物质医学”的话,那么中医就是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协调平衡的“中介医学”。也可以说:只有了解了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学习西医学;只有对物质和精神结构都了解的人,才可以学习中医学,而中国的古代先贤正是这样一批大智大德之人。
中医为什么有效,受西医的影响,现代人一般很容易从微观去考虑,比如神经,血管,肌肉,内分泌等等。而实际上,忽略了中医的有效性的真实原因,是来自于强大的能量医学。
世间没有哪一件事物与时间空间无关,古人就是创造性地把天文学规律用于人体,才产生五运六气。继续用微观的,局部的方法研究中医的,是现代中医;而回归用天文学这样宏观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是经典中医。
不同层次的人,会看到不同层次的人,也看到不同层次的未来。世界上本无对错,只有认知水平的高低,还是自己对号入座吧!
医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
上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意思是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这个“机”是什么呢?这个“机”就是病机。临证的时候,首先是要察明病机,然后再根据这个病机来处方,使方药与病机相契合,这样一个看病的路子就是上工的路子。“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似迂而反捷”,这样的方法迂不迂呀?确实好像有点迂。
《内经》就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生分为三等。《周礼·医师章》也依据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真的把中药说透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解
思考中医(7)
浅探中医的“气”
深思芳香疗法与中医的关系(转)
临观中医(上)
人体内的“联合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