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做到专注,这是个秘密……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
因为做任何事情,缺少专注,所花费的时间都是徒劳的。

专注,不是简单的事情。
很多关于专注的书,写得都不够好,非常遗憾。
我写了这篇文章,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这样说道:专注一个物体、场景或人,就是将其放入自己的感知范围内,也就是赋予它生命。
见到如此描述专注,我无法挪动脚步,但这对专注的表述并不到位。因为专注对方,赋予对方生命,自己获得了什么呢?这是更加重要的。
世界越来越复杂,熵增上演大戏,而我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绝大多数人专注力丧失,极少数人专注力升级,享受着专注带来的巨大红利。



无法专注
我们越来越难阅读文字,但我们每天阅读大量的文字,只不过我们以浏览的方式略过视野触达的文字。我们知道有些信息对我们没有帮助,但我们也忍不住去看这、看那,担心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担心自己不学点东西就会被社会淘汰,还担心失去话题的“归属感”。

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直接放弃,或者先收藏以后阅读,其实没有以后。大部分收藏,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回头去看了。
社会节奏太快了,我们想把握太多也不可能。


我们的大脑拥有一个新事物搜寻中心,也就是所谓的黑质。黑质对于新事物的偏爱和我们的食欲、性欲以及其他一些生存本能同样强烈,有时甚至更强。每一个新的刺激都会导致多巴胺的分泌,促使我们继续寻找新的东西。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个由多巴胺控制的反馈陷阱中,但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而这又恰恰是我们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那一片大脑区域(也就是所谓的脑前额叶),它容易被新出现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分散注意力:手机铃声、新邮件、网页上弹出的一个窗口或者是一条短信。就像一位坐在前排开车的父亲(脑前额叶),他想集中注意力开车与观察路况,但总是被坐在汽车后座上的儿子(黑质)分散注意力:“爸爸,快看!……爸爸,前面那是什么?……爸爸,声音大点!……爸爸,开快点!”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刺激了大脑中热衷于奖赏的新事物搜寻中心,每次都会导致体内鸦片的小规模爆炸,尤其是多巴胺。毫无疑问,这种感觉非常舒服,所有人都想继续进行下去,但遗憾的是,这会对我们的控制中枢脑前额叶产生不良影响,它希望保持原状,以便之后能够为其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得到奖赏。
这是由我们本能决定的,我们不断地被一些新事物刺激,分散我们的注意,这是正常的,但为什么有些人专注力极强呢?


专注与发散


每个人都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专注,另一种模式是发散。
你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你会在大脑中留下轨迹。当你第一次学习某样东西并开始练习使用它时,就会产生这些轨迹。比如说,你已经学会乘法了。如果我要求你做一道乘法计算题,那么你的思维就会沿着你的大脑中已经铺设好的相同的“乘法轨迹”运行。

在发散模式中,你没有在特意思考任何事情。当你处于发散模式中时,你会温和地使用大脑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跟你在专心致志时使用的区域大不相同。发散模式帮助你在各种想法之间建立充满想象力的联系。创意似乎经常都是在发散模式中冒出来的。
没有谁可以长期处于一种模式,我们的大脑往往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来回切换,这样才是有效的学习。
可怕的是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模式,还有既非专注也非发散,而是消遣性状态下的轻松模式,这个模式被大众喜爱。



高效专注
在读书的时候,有时候我可以达到非常专注,我能够非常快速地阅读,而且阅读效果非常好,能够吸收很多知识,把握住价值内容。

在如何快速阅读中我讲过四个关键步骤,其中第三步就是做到专注。
我提到了心流,真正专注的时候就是达到了心流状态,这种状态时间忘记自己,忘记时间。不会被外界打扰,也没有其他杂念涌入,你能够做到你想做的事情。

当我专注的时候,两个小时可以高效阅读一本书,而且能够捕捉到极其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者是书中核心内容,或者是我最需要的内容。但不专注的时候,四个小时阅读完一本书就很不错了,而且我会捕捉到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我的判断力不足,无法将内容进行有效区分,这是我思考力低下造成的。
专注非常神奇,我的专注力很不错,但我有时候也不能驾驭他。

我到底有多么专注,讲出来很多人无法理解。
我这几年专注做事,我已经将以前很多人很多事情已经忘记了,真的忘记了。他们已经被我在深层记忆中(海马体)删除了,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没有谁能够主动做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是主动选择去做的。我是在不知不觉中,认真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达到的结果。

我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但我真的大脑非常轻松,甚至像个孩子一样变得简单而清晰。很多人提到赤子之心,这是赤子的大脑,令人羡慕。

在专注的过程中,没有目标。目标已经消失了,就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就是想着目标前进的。不要想着多久完成,去做就可以了,也没有告诉自己要快,要快,这就是自己最高效的状态,达到了心流状态。
目标应该是激励自己做这件事的动力,而不是告诉你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目标不需要时刻记着,只要做自己真正需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向目标靠近,全力以赴投入即可。



分散注意力
当我们正在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经常被分散,被一些事情干扰,导致效率低下。
这些干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的、知觉上的,另一类是内部的、情感上的。
当我们阅读时,如果环境比较嘈杂,我们的专注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吵闹的声音进入我们听觉,牵扯了我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导致我们无法专注做自己在做的事情。

如果有人打断我们,比如有人过来和我们交流,或者有电话,我们也会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注意力开始转移。甚至有些人说话或者走动,也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不由自主地转移了注意力。
如果身边的杂物特别多,如果有些东西是移动的,也会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干涉。

我们也受另一类干扰,在安静的环境下,没有人打扰我们,身边也没有杂物,这是因为我们不由自主地想着过去的一些事情和未来的一些事情,严重时令我们心神不安,备感焦虑。如果是很轻松的,那就是发散模式下的胡思乱想,没有具体想那些事情,但是思路和专注走远了。

当我们需要专注时,注意力被分散、被干扰,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不利影响。自我发现时,应当及时拉回注意力,做自己当下的事情。


注意力被分散、被转移,导致我们效率低下,不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失去了掌控感。
掌控感对我们非常重要,他是我们信心的关键,也是自我效能的关键,没有掌控感,我们会成为一个无力感的人。

自我决定理论中,掌控感是由自主、胜任和归属组成的,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提高专注力
明确目标
无论心流,还是刻意练习,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明确目标的主要有两个标准:任务是否有效能(做这个任务会完成多少工作);任务具有吸引力(做起来很有趣)或没有吸引力(乏味、令人沮丧、困难等)。


我们需要做有效能且有吸引力的区域,也就是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目标更容易获得专注力。
没有目标,专注力就会缺失。不知道做什么,自然无法全力以赴去做。

做任何事情,目标都很重要。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区别明显,前者动力充足,后者随波逐流。有目标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更容易去做,也容易做到专注,因为目标不仅是目标,而且还是有意义的目标。

聚焦目标
设定目标,是聚焦,只有聚焦才能专注。
我推荐给你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书里讲透了聚焦的重要性。

但目标不是别人为你制定的,而只能是自己制定目标,因为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最清楚,这是自我觉察和觉知的过程,越早练习越好。因为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阶段性的,开始制定目标时往往也不合理,需要经过练习才能制定合理的目标。随着目标实现,可以制定新的目标。

目标分为不同等级,有大目标、小目标和中目标,大目标往往是一生的,很多人没有大目标,但也有人很小的时候大目标已经确定,蔡志忠先生就是很小确定大目标的人。

小目标就是每天做的有效事情,这些事情能够持续做,每天完成,就容易实现中目标。所有小目标和中目标都是为了大目标而设定和实现的,这是一致的。

任何时候,你的注意力空间都只应保留最多两件要处理的事情:你打算实现的目标和你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在100%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你埋头于某个任务的时候,但是,通过心里想着自己的意图,你就能确保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你真正想要完成的。

专注与目标就是这样的关系,在目标指引下的专注,而专注时不会时刻想着目标,因为目标已经在大脑里,不用去想,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即可,做现在的事情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自己非常确定这一点,更加容易专注。
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每天四点半起床,去年阅读了555本书,不仅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可以做到。

其实很简单,就是聚焦,聚焦一点,聚焦于进乎道,做对进乎道生存和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需要他人督促,不需要他人鼓励,我被吸引,同时被内在驱动。

大目标一定要大,但这个大是自己相信和认可的,而且是坚信的,这样的目标具有强大的力量。你看到当今一些牛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有大目标。

所有厉害的人主要都是做一件事情,真的是一件事情,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因为认知不足,谁会想到居然是一件事情呢,除非自己做过或者认真思考过。内行看门道,外行很热闹。

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对持续做一件事情更有利,第二个好处是能够比较专注。因为习惯了,就可以屏蔽其他事情。

比如,我早上阅读,有时候可以利用两个小时的阅读完一本书,不是匆匆浏览,而是认真阅读。
因为早上少有人打扰我,除非我愿意被打扰。我可以不看手机,可以专注阅读,我也可以专注写作。有人联系我,我也可以不予回复。

当然,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如此专注。这需要睡眠充足,睡眠质量要好,强打精神没戏。
自律的人专注性会比较高,他们能够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也能够持续做一些事情。

为什么他们如此自律呢?
因为他们能够利用好固定时间,越是专注的人越自律,越自律的人越专注。
起床时间固定,上床睡觉时间固定,睡眠时间固定,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
一旦能够达到专注的状态,这样每天都可以在某个时间段达到同样的专注。

其他方面
1、姿势,站得直,坐得直,对专注有好处。
2、利用时间段法。时间短,专注度会很高,我做过测试,10分钟一个时间段,一个小时阅读完一本书,笔记做得也很好。如果我不用时间段阅读,专注会很低,花费时间会很长,收获也会比较差。番茄工作法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时间段进行划分。
3、情绪。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接纳能力很强的人,不会受到太多事情的干涉,能够更好的专注。
4、运动。规律运动的人,比如每周跑3-4次步,每次30分钟以上,这对身体会很好,专注也会提升。



最后总结:
专注不是难事儿,正常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有的人玩游戏非常专注,有的人看电影非常专注,有的人读书非常专注,有的人写作非常专注,关键是你想做什么事情专注,这是关键的。

一定要有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合适,在自己最大认知里最认可的。
专注需要练习,练习越多,越能够做到,做到越多越专注。

有人说做冥想,然后能够放空自己,不受外物干涉,也不受情绪影响。目前,我可以忘记一些没用的事情,能够将一些挫折看成对自己的锻炼,做到接纳,心态很好,人也很轻松。
我想能够做到我这样的人肯定也不少,如果有很多人想做到做不到,那下次精进营课程就可以增加这个内容了。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很吃力,最终也没有写好,参考了太多书,思维被束缚了。卡片写作也是这样吧,所以我也不喜欢。

参考资料:
《专注力》,作者:马尔科·冯·明希豪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因斯坦:你无法用提出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所以你该换个思路
为什么很多人一整天一事无成?
孩子会休息,学习效率才更高
专注力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高效能专家教你正确打开“心流”模式
思维习惯,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优秀的人是如何处理工作学习中多任务的压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