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模相心学】模相对应互明法则之 模相互明:以相知模,以模知相
其它合集:#前言  #心本俱足法则  #模相思维 


#万物有心法则   #心心相通法则   


#心知一切法则 #众心遍计法则


#模相本有图法则




要读懂阳明心学,

请学习模相心学。


模相对应互明法则

2.模相互明:以相知模,以模知相

为了理解模相互明的道理,必须牢记我们前面己经说过的所知唯相、相由模生、模相对应的知识。

所知唯相就是:我们常人所能感知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不管是物质存在的还是头脑中的,一切事物皆是相。即使是圣者以七八九识和五智所观察到的一切也是以相(实相)而论。

相由模生,模相对应就是:一切相都是由模所生所显,每个相都与产生它的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即相、所知唯相的道理,以及相由模生、模相对应的关系,做到以可感知的事物相来推知它背后的模,即以相知模;也可以在以相知模掌握了模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时,做到以模知相,从模的层面去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相。

一、模相互明:以相知模

1.相同,故知模同:我们看到同一个太阳、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座山、同一条河、同一个人、同一棵树……我们认定是同一个事物,我们推知是同一个模的显现作用,相同则模同。

2.相异,故知模异:我们看到牛不是马,狗不是猪,动物不是植物,男人不是女人,我不是别人……事物不同,我们推知是显现这些事物的模不同,相异则模异。

3.相似,故知模似:牛马狗猪互不相同,但都属于动物,有动物相;男人女人不同,你我他不同,但都是人,有人相……这些既不相同又有共同点的事物,我们推知是这些事物的模的内部既有相同又有相异的组成结构,相似则模似。

4.相中有相,故知模中有模:我们把男女老少不同的人都以“人相”看待,故知“人相”中包含了男女老少等各种人相,“人相”中有不同的人相,“人相”是一个相中有相的合相;作为合相的“人相”来自其模,故知模也是模中有模的合模。模实际上也是由更小的作为组成部分之模所组合而成。当两个事物的模中有相同的组成成分模时,这两个事物便有了相同相似的相。模的相同的组成成分越重要份量越多,事物便越相同相似;当组成成分百分之百相同时,便是同一个模显同一个事物相了。

5.相无量,故知模无量:有多少事物多少相,就知有多少事物相对应的模;事物有类别,故知模有类别;事物有总别,故知模有总别;事物有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故知模之间有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事物有生住异灭,故知模有生住异灭相对应的模的活动状态。

6.相有九识相五智相,故知模有九识模五智模。

7.相有大小相,故知模有大小模:大相如无边宇宙,小相如原子微粒,相之大小可知其模之大小。

8.相有精粗,故知模有精粗:高维世界相、总模之总相是精相,低维世界相、别模之别相是粗相;佛界、菩萨界、缘觉声闻界、无色界、色界、欲界之法界相依次由精相到粗相……故知精粗之相背后有相应的精粗之模。相有精粗,则知模有精粗。

9.相有显隐,故知模有动静:我现在看到你,你是显相;但看不到他,他是隐相;你他之显隐,非你他之模之存亡,乃你他对应之模的活动状况决定;模活动而为意识所知是显相;模活动被屏蔽掩盖不为意识所知或模处于阈下弱活动甚至静默态,则是隐相。圣者全知一切,无隐相,常人所知十分有限,隐相远远多于显相,故知常人心模网之模绝大多数处于阈下活动状态。

10.相有自共,故知模的活动有自共状态:我们个人头脑中的思维想象,个人的情绪感受都属自知而不为人知的相,叫自业自相;甚至个人的一切能为人所知所见的遭遇也可以称之为自相;自然的事物相、社会的群体的事物相叫共业共相。无论自相共相,均由自己的心模网中的模所产生显现,故知模的活动状态有自共之分。

二、模相互明:以模知相

通过以相知模、以相代模、以相是模的思维方法,发现掌握了世界万物相的组成、结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生住异灭的规律,就可以掌握与世界万物相同构对应的心模网系统的组成、结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模活动的生住异灭的规律。模相心学于是建立了一个名叫心模网的系统模型,来描述模的活动规律及与世界万物相的关系,通过心模网中的模来进一步认识事物相的产生、存在、演变和归宿背后的原由,知道相之所以为相的原因,这叫做以模知相。

以相知模比较容易理解,但以模知相比较深奥难懂,这里就不多说了。后续介绍的缘相互明、显隐互明、大小互明和自共互明都是基于以模知相的道理才能成立的,到时大家再慢慢品味以模知相的妙处。

三、模相互明:名言模相对应互明

“模→相→名”三者有着对应关系,故可以以名知相、以名知模。

“一只苹果放在桌子上”这一名言,让我们知道数量相“一只”、事物相“苹果”和“桌子”、空间状态相“放在桌子上”,并进而推知这些相背后的模,正是这些模的活动产生显现了这些相,以及这些相的组合状态,使我们看见了一只苹果放在桌子上。通过名言模相对应互明这一模相思维法则,可以用于科学的语言分析研究,也可以反过来,通过语言分析研究模和相。

四、模相互明:现状对应心状

现状乃可见事物或环境之相,心状乃显现现状的背后的模。现状由心状产生显现,现状与心状有对应关系。人生的现状来自于自己的心状,看见现状便能推知心状。

改变现状就可以改变心状:你在桂林,桂林的现状来自你桂林的心状;你去到北京改变了桂林这一现状,你的桂林心状就换成了北京心状。所以换个现状(环境或事情),就能改变你的心状,故烦恼时可以换个环境现状来调整改变烦恼心状。

改变心状就可以改变现状:心状产生现状,理所当然,改变心状就能改变现状,通过身心的修行,让你的心状中有更多的真善美和爱,你的现状中就能有更多的真善美和爱为你所显所享。

现状对应心状,这一模相思维法则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一切应求诸于己求诸于自心,切莫怨天尤人。

命运,掌握在自己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与辩证唯物主义!
返老还童的秘密,原来藏在这个思维法则里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学的最高境界
王阳明:“心”,是心学的精髓和核心(总结)
[转载]发心—用心—磨心—本心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