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又名《内经》,编成于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年代。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巨籍,成书年代约为战国时期,受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以及《周易》阴阳理论影响至深。


本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学,本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家之宗。

远古时代的人,通过养生,以保养真气,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之目的。回到远古时代,那时候的人们返璞归真,如初生的婴儿般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

而时代越进步,人为的东西越多、越高级,就离天真越远。人想回归到自己自然纯朴的本性就要做两件事儿:一是尽可能地亲近自然;第二尽可能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

我们首先要知道生命之道,治病只是它的极小部分,把生命最原始的规律弄明白了,有大欢喜、大自在,生命自会生生不息。

千古第一问岐伯在公务之余,便向老师询问长寿之道。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也是黄帝最器重的臣子和老师,被尊为“天师”。“我听说上古时期的人,活到一百岁,腿脚、手没有一点儿衰弱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就眼不明、耳不灵,身心都不灵光了,明显出现衰老的迹象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呢,还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

上古之人长寿的原因:回答说:“上古时期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遵守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适应四季时令的天气变化,把万物归为阴阳之后,去调和平衡它们。四季的变化是阴阳,昼夜的变化也是阴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都是顺应阴阳。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和于术数”的意思就是说要符合术数。术数就是方法,技术。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应当选择相和的术数,但有些人不顾或不了解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状态,盲目跟风,进行与自身不适宜的运动,或者一味追求“运动量”,以致“不生”,就会适得其反地对身体产生伤害。

“和于术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和”字。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和、心理和,然后,你才能得到气血的柔和、身心的平静,以及时时刻刻的吉祥

吃饭饮水都要应节、应季,讲究节制和节奏,不能胡吃海塞。特别是夏天,不要因为酷暑难耐就频繁喝冰的碳酸饮料,冰镇奶茶,以为这样能够解暑,其实都会过多消耗体内的阳气,从而引发脾胃虚寒、身体肥胖、湿气加重、腰腿疼痛等。起床、睡觉符合昼夜和四季变化规律,不过度劳伤,因此能够使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从而尽享自然的寿命,活到百岁才离开人世。


中国人向来重视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即提出了养生要遵循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PART.01

法于阴阳

什么是阴阳?《易经系辞上》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法于阴阳,即法于道。那么,道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阴阳的变化是一种天地自然规律

白天属阳,夜晚属阴,阳主动,阴主静。所以白天工作,夜晚休息。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要与外界的大环境相融合,这就是法于阴阳,顺着自然的规律作息。

法是什么意思呢?是遵循,不能违背。法于阴阳,就是说我们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生活,而是要顺着自然规律去行事。这样才是养生,才能长寿。

PART.02

和于术数

什么是术数?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算卦。但是我们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质。

术是技巧方法;数则表示可以运算。术数合用,意思就是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在某一标准范围内去生活,衡量这个标准就是一个字: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

吃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怎么吃,吃多少就要讲究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吃饭时细嚼慢咽,适宜养生。

首先,细嚼可以充分地享受食物(当然这离不开好的心情);

其次,细嚼慢咽有利于胃的健康,因为吃的太快,食物没有充分地在嘴中加工,有很大一部分嚼的任务,移交给了胃,加重了胃的负担;

第三,嚼的过程,是食物与唾液的溶合过程,唾液能杀食物中的致癌物,有记载将食物噬嚼30秒钟以上食物中一切致癌物差不多都消失了。

第四,细嚼慢咽有利于保持体形,避免吃太多的东西。解决吃饭问题所用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称其为术数,在讲究吃饭方法的同时,还要控制好食物的摄入量。

这就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

PART.03

长寿之法

《黄帝内经》中开篇的《上古天真论第一》通过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讲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

篇中说到:“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用现在话通俗解释“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大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而且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人刚到50岁就出现衰老之象,这种差别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们自己违背了养生之道而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俗解释岐伯回答道:“远古时代能够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会遵照正确的养生方法来调养锻炼,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操劳,所以才能身心健康,从而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即百岁以上。现在的人则不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办事,把酒当作饮料来喝,酒醉后行房事,纵情色欲而耗竭肾精、耗散真气,不知道保持自己的正气强盛,不知道调养自己的精神,只图眼前的快乐,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50岁就已经衰老了。”

长寿之法,就是要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但是这些古圣先贤怕后人听不明白,所以在后面再次进行了解释。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里食饮有节,就是指吃喝要有节度,就是要合于术数。起居有常,则是指顺应天地自然之道,就是法于阴阳。


当然,法于阴阳,不仅仅是作息规律,而是贯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命运的演进、事业的轨迹、人际关系、人生价值实现等等。人为什么生病、为什么会求而不得,就是因为不自然了,只要用自然的方法调回到自然的状态就可以了。无为而无不为。



END


图文来源:网络丨(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然规律与养生之道
大道至简,养生就20个字
《黄帝内经》活到一百岁的方法(附语音)
养生延年——肾太阳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内经》长寿系列第三讲:“道”,长寿的基础与秘诀(附视频:桂枝汤第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