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缺少了微生物,就会影响性格、长相、脾气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孩子,被人们称为“泡泡男孩”。由于天生免疫缺陷,这个孩子刚出生20秒,就被放到了无菌塑料泡泡里隔离了起来。他可能是唯一一个完全没有微生物组的人类。

他完全不能接触任何带有微生物的东西,妈妈亲吻他都要隔着塑料膜,吃的用的都得消毒。而且很不幸地,他在12岁时,死于手术感染。

这12年里,离开了微生物组,他也靠自身基因和特殊的无菌装置活了下来。但是,这样活着的代价太大,并且生存质量太差。

就算不是这么极端的情况,只是体内的微生物比较少,就已经会引起很多问题了。

比如有这么一种说法,孩子早期接触的微生物太少,肠道微生物组种类、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他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正常,会增加他患病的可能。很多人都说,现在孩子更容易得病,不是因为环境太脏,而是太干净了。

那是不是这样呢?最近几年,在动物身上的微生物组研究也许可以给出答案。很多研究都发现,根本不用清除微生物组,仅仅把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减少,就能对动物的生存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比如,用抗生素把小鼠的肠道微生物清除掉一部分,小鼠就会出现大量的健康问题,像消化不良、免疫系统异常,睡眠和情绪也会出现错乱的情况。

现在科学家已经确定性地知道,我们不能太干净了,没有微生物的合作,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是提升了,而是下降了。

知道了这个道理,你才会理解FDA,也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发出的一则禁售令:全面禁止含有十几种抗菌成分的抗菌皂上市销售。

假如你的体重有120斤,其中你体内的微生物占多少呢?大约4斤。

是不是有点意外?

这些微生物可不是随来随走的那些流动人口,而是在你体内长期定居,生存繁衍,辛勤工作,发挥功能的那些常住人口。

我们的体内有这么多微生物是为了什么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海苔,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吃的一种海产品。科学家发现,人类没有消化海苔的基因。我们身体的所有功能,都是基因的表达,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常识。

但是,很多人吃海苔吃得高高兴兴,难道一点儿都没消化?

当然不是。人体能消化海苔的,就是人体内的微生物。

这个发现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很多能力,并不来自我们自己的基因。这些能力来自我们体内的微生物,是它们的基因帮助我们在生物界脱颖而出,让我们拥有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科学家已经发现,人体微生物能够生产维生素、生产氨基酸、生产能量给我们使用;协助免疫系统追杀入侵的病原体;还能调控我们的情绪、欲望。如果把人体内的微生物清除,人类活不长,也活不好。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想象这个世界存在一个不和微生物合作的人类。

基因是生命现象的底层逻辑,这个没有颠覆。借助基因的视角,我们能看清我们和微生物共处的真相:我们,包括其他大型动物,都没有所谓的一个一个“个体”,每一个都是和众多微生物一起,组成的一个“超级生物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体的基因组有2万多个基因,而在我们体内长期居住、发挥功能的微生物,它们的基因数量是988万个。这是人体基因总量的500倍。

这样看来,谁才是我呢?2万多的人类自有基因并没有完全的控制权。我们不是一个个的“个体”,而是和微生物一起,组成的“超级生物体”。

人体微生物和这些微生物所带的基因总和,科学家把它们称为“人体微生物组”,它是我们的进化伙伴。

你的体型是胖是瘦,你的口味是辣是甜,你的心情是好是坏,甚至跟你的孩子是亲是疏,跟你的爱人是合是离,这些都有你体内微生物的参与,甚至由它决定。

现在你还能那么坚定地说,“我想,我要,我觉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
Nature:细菌需要独特的基因密码才能在人肠道中生存
我们的身体90%都不属于我们自己!
微生物与人体互利共生之秘
人体的功能是由人类自己,还是与人类共生的微生物当家做主?
微生物计划的商业化挑战 :基础研究和监管仍在完善,但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