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健强跑街日记 我的前半生 跑街五十载

 ▲ 毛主席“珠江游”。(1972年7月16月摄于海珠桥上)


“弹指一挥间,一瞬留永恒”

我相信:命(格)、缘(分)二字。在我摄影生涯“出道”的第一幅作品是1972年7月16日在海珠桥上用海鸥双镜头相机、公元120黑白胶卷拍摄的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打头阵”的照片。当年18岁的我,戴上用纸做的、写着记者两字的“鱼尾签”,觉得很光彩,从此以后.......冥冥中便注定我是当记者“跑街”的命。与此同时,爱上了摄影,跟社会、平民、凡人、凡事结下不解之缘。


  叶健强跑街(右)与恩师微音先生。(1996年摄于上海)


在羊城晚报当摄影记者,给我“点”路的是微音先生(许实)。1980年,刚进报社,有幸跟随他(微音先生时下是羊城晚报总编辑)到佛山采访,我以为是坐小车,他却说;从芳村的石围塘坐火车去,我们搭上又脏又臭的“牛卡”(用来运猪、牛、羊)车,说实话,好难受啊!微音先生说:“当个好记者就要真正地体现‘平民生活’”!“平民生活”这四个字成为我这一生摄影事业的座右铭。



 ▲ 微音先生的真迹。微音先生称赞叶Sir是“街头摄影家”并为叶健强跑街写序,也是他老人家最后的一篇“街谈巷议”。(2003年2月)


广州的街坊“茶余饭后”,说起叶健强跑街,总记得;来日方长、1978年的广州环市路、打扑克夹耳朵、禾杆草擦屁股、大姐大“打”大哥大.......这些印象深刻的图像。根,在民间,源于平民生活。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



 ▲ 叶健强跑街,街坊最记得“来日方长”。(1992年摄于广州郊区)


 ▲ “落大雨,水浸街”,叶健强跑街风雨无阻。(1993年摄于广州东风路第八人民医院门前)


我的所有作品来源于至真至情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平民百姓,它,属于与我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广州人。它,记录了这一座城市(广州)的存在、变化发展的进程,是刻画在历史年轮上的文化符号。


 ▲ 禾杆草擦屁股。“小时候听妈妈说........”,哎,不用说,自己也用禾杆草擦过,挺爽的!(1982年摄于广州郊区)


 ▲ “大姐大”打“大哥大”80年代,能够有台大哥大,可称之为“有米之人”(有钱的意思),当时三万块钱一台大哥大,一般平民是买不起的呵!(1987年摄于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


 ▲ 打扑克、夹耳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街坊的娱乐节目比较单调,多是下象棋、打扑克,输咗夹耳仔、或饮白开水、钻裤兜、划花脸.......图中阿叔样衰、牌臭,输到变成“六国大封相”。(1988年摄于海珠广场)



 ▲ 每隔十年,登上越秀山的广东电视塔,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广州环市路的照片。(2008年摄)



   ▲ 1978年的广州环市路。


 ▲ 一幅好的作品,在几百米高空拍摄,不知道脱掉了多少“脚毛”。(2008年摄于越秀山广东电视塔)



 ▲ 照片背后的故事。叶健强跑街,骑摩托车追孖辫女。那是90年代的事情,一天,我骑摩托车到海珠区采访,途经海珠桥,见一位中年妇女骑自行车,长长的孖辫塞进裤袋里,“几得意”啊!职业的本能,“手急眼快”,但无法“下手”,当时用是手动对焦的尼康FM2相机,一直在背后追,等到江南西的路口停下时,我赶快按下快门。这有趣的新闻在晚报登载后,孖辫女给我打电话要回照片,据了解,原来我们是华南师范附中的校友。(1995年摄于广州海珠区江南西路)


 ▲ 有缘相十三年后。长辫女(于木江)与我在广州越秀区图书馆举办的叶健强跑街摄影展览上见面。(2008年摄于广州)


 ▲ 广州禁摩了!用摩托车“跑街”告一段落。(2006年摄于东风路)


以前,在一些简陋、破旧的街巷里总能抓拍到一些自然、生动、形象耐看而有味道的镜头,全是原汁原味、真实简朴的民生照片。如今,跑街城市到处装扮得很美,街头穿着时髦、打扮娇韵艳丽的靓女很多,总觉得:外表粉饰的美,刻意打扮的靓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缺乏一种纯真的市井味。我认为:凡是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的真情和真实原味自然的东西“隐藏于市”。



 ▲ 街头拍摄的苦与乐。跑街,常常要挨饿、挨骂、挨揍。正可谓广州人常说:“吃得咸鱼抵得渴”,一个字:“忍”!“不准拍摄,砸烂你的相机!”拍摄场景有时是这样的。(2006年摄于广州北京路)



 ▲ “绝版天窗”。照片出自广州海珠区后乐街,为了拍好这镜头,我反复在这家屋门前徘徊了几次,引起了屋主和邻居的怀疑,“这个人探头探脑,东张西望,似个小偷,要锁紧大门啊”。我听了心难受,为了追求艺术,受点冤枉、委屈值得,也只好求助街道领导做工作了。(2006年摄于海珠区)


 ▲ 坐“屎车”进入广州火车站的采访现场。(2008年摄于春运的广州火车站广场)



 ▲ 在西关上下九跑街,许多镜头出自于老城区。(2011年摄)


人们都说: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时隔几十年,一些老照片,如今看来,恍如隔世。令人想起某个时代,某段日子,某件曾经发生的事情,犹如细品一道道通透的历史橱窗。


 ▲ 叶健强跑街照片进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说:“叶健强的照片很有都市的文化味,每一幅作品,我都喜欢”。(2009年摄于广州)


 ▲ 2008年10月1日,叶健强跑街摄影展在广州东山越秀图书馆开幕,很多朋友、街坊前来观看。黄俊英(左一)、娇妈(左二)、卢海潮(中)、陈扬(右二)、叶健强(右一)。陈Sir说:“这是一个接地气、不可代替的摄影展!”


 影靓车,陈Sir也靓仔,不雅于靓女车模。(2012年摄于佛山)


 ▲ 时光留不住昨天,旧照只能回味。(2016年摄于广州建设大马路叶健强跑街个展)


跑街摄影几十年,我真不敢认是什么大师!生于斯、长于斯,在广州横街窄巷“碌”大的我,经历,见证了广州变迁的历史,“贴身”品味民间的世态人情。最近有记者采访问“叶健强跑街几十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坦然一笑:“钟意平民的生活!”



 ▲ “深入生活”与农民户“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哈!只不过喂喂鸡而已。(2016年摄于贵州郞徳)


 ▲ 艺术交流,“收”徒学影技。(2016年摄于小洲艺术区叶健强跑街艺术园)


 ▲ “好冷呀”!海拔4700米,下雪了,低温零下十几度,“跑街”行走于青藏高原。(2016年10月摄于四川甘孜州石渠)


 ▲ 独闯无国籍的贫民窟。(2017年摄于马来西亚仙本娜)


 ▲ 最钟意的还是摄影!


我,行走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近50个春秋。最近,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网,新快报等大篇幅刊登叶健强跑街的照片,荣幸之至。我感恩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市给予我生命的灵感,我感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愿在我镜头里留下最美好瞬间的永恒记忆。



 ▲ 传、帮、带,叶Sir与小记者一起跑街摄影。希望寄托在朝气蓬勃“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身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城市的故事继续演绎。(2017年摄于广州北京路)


图/文 叶健强



       ——故人故地故事

这里是叶健强的官方公众号!

叫上你的朋友,

跟着我的镜头睇广州啦!

欢迎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为街坊做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随心走同学会月报(2017年十二月)
《叶健强跑街照片博物馆》牛年迎春【叶健强跑街】
回顾丨“向美而生”
叶健强:没有滤镜的街拍人生
纪实摄影:平民拍摄911
老照片:1938年广州沦陷的照片,日军逼迫平民女子洗衣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