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瞒着全家复读13年,2次放弃985名校:“高考狂人”的悲剧,警醒无数人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今年 34 岁的唐尚珺,曾因为2万块而主动从985大学退学。

后来又被多所名校录取,但因为目标是中科大,所以复读了 13 年,参加过 14次高考。


之前曾经分享过他的故事,现在事情有了后续,唐尚珺已经顺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了。

8月8号,唐尚珺在自己的微博晒出了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并配文“无所谓值与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着的一个结果。”


之前还有网友发现在平果市衡水阳明高级中学的高考表彰大会上,唐尚珺和其他考生站在一起,而他手中的牌子也显示,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还得到了8万元的奖励。

这次唐尚珺虽然没有考入理想的中科大,但上海交大综合实力在这里摆着,是全国响当当的好大学。

身边一个妈妈听说唐尚珺考到交大后,甚至说:

“我家孩子要是考到上海交大,我要请全村吃饺子。”

从微博的语气看,唐尚珺这次应该会去上海交大报道,他的故事,暂时有了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果。

现在回看讲述唐尚珺经历的纪录片《高十》,还是让人觉得很唏嘘,有励志的成分,也不有让人感慨的桥段,这一路,他承受了太多。


01.

为了「改命」
他参加了14次高考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公安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上学比较晚,2009年,19岁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可当时连三本线都没够到。


父亲送他到了南宁一所技工学校学手艺。

但唐尚珺不甘心人生止于技校,他瞒着父母偷偷退了学,拿着读技校的学费,去了钦州市的高三补习。


2010年,复读一年的他,只考入了一个民办三本学校,不甘心的唐尚珺,又留下来继续复读。

当时很多高三复读不但不收费,还会按上一年的考试分数,补贴复读生一些生活费。

唐尚珺平均每月能拿到400多,靠着这笔生活费和暑期打工的钱,他坚持补习了很多年。

2011年,唐尚珺第三次高考,成绩刚过三本线。

2012年,第四次高考,成绩刚过二本线。

2013年,第五次高考,过了二本线,却没填好志愿。

2014年,第六次高考,唐尚珺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但因为不是理想的学校,他选择继续复读。

2015年,第七次高考,他考入吉林大学,依然选择复读。

2016年,第八次参加高考,唐尚珺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在老师们劝说下,他终于去大学报到了。


可也就在这一年,他年迈的父亲,查出了胃癌。

当时有学校以2万块的奖金,招收高三补习生,唐尚珺又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继续回高三补习。


自此,他的人生,像陷入了一个怪圈,即便考上还不错的大学,他也迈不出去。

2017年,第九次高考,唐尚珺只考了 570 分。

2018年,第十次高考,他考了 619 分,继续复读。

2019年,第十一次高考,唐尚珺考入重庆大学,但他依旧继续复读。

2020 年,第十二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他继续复读。

2021 年,唐尚珺参加了第十三次高考。

去年唐尚珺高考成绩尚未可知,网传是621分,但很快唐尚珺自己发微博辟谣:


他说自己不是621,也非文科生。

他说自己接触到的东西太少,认知太狭隘。当初不知人生可以有很多的路。

他说以为自己可以,经历之后,才发现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唯一欣慰的是,自己拼过,即便不可以,也无遗憾!


也是在2021年,唐尚珺再次拒绝了广西大学的录取。继续走上复读的道路。

有记者采访了他70多岁的母亲,老人眼含热泪,已经不期待儿子能出人头地,只希望他能够正常生活。

今年唐尚珺又参加了高考,不知道今年的他,是拐个弯,选择一所大学去读?还是坚持心中的梦想,继续复读?

张爱玲曾说:

“出名要趁早,成功来得太晚,快乐也就没那么多了。”

无论唐尚珺做出哪种选择,今年34岁的他,大学毕业后,也已经要奔四了。

再宏伟的梦想,十几年时间还没迈开步子,恐怕也早已后继乏力。就算能成功,那种喜悦,也早失去了当初的味道。
02.

执念太深
是因为背负了太多东西

其实,论资质,唐尚珺不算差;论努力,他也足够踏实。

他人生所有的遗憾,都在于执念太深,而这背后,是他背负的东西太多太重。


一,执着于名校改变命运,而并非知识改变命运

唐尚珺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里。

纪录片《高十》拍摄时,他的母亲已经 67 岁,父亲 66 岁,却还依然出卖力气,靠种甘蔗维持家用,给唐尚珺交学费。


家里几间96年盖的房子,至今因为经济压力大,还没做过排水,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唐尚珺,深知家庭困境,他认定知识改变命运。

这种想法本没有错。可唐尚珺却用实际行动,把「知识改变命运」改写成了「中科大改变命运」。

他眼里只看得见中科大,认为只有这所学校,才能改变命运。

在一次醉酒中,他开始深深怀疑自己:

“我都怀疑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


唐尚珺不明白的是,任何一场考试,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承诺人一辈子幸福。

而高考只是手段,大学也只是人生的启程门票。想要「一考定终身」,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二,人生的成就,来自于知识+认知的叠加

其实,高考这 14 年,唐尚珺也曾考取过好几次不错的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虽然不是 211,也不是 985,但它的法学专业,在中国排名都很靠前。

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也都是很棒的综合类双一流大学。

无论哪一次,只要唐尚珺勇敢迈开步向前走,人生大概率都错不了。

《认知觉醒》一书中说:

“知识和认知,是两个体系,认知影响选择,选择改变命运。成长的本质,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有清醒的认知。”

反观《高十》这部纪录片的作者何汉立,他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


当初他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现在的南宁师范大学),一所并不是很突出的大学。

但毕业后他主动抓住机会,进了广西电视台,在那里,他什么都做: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后期责编、后期图编等……


后来,他自费拍摄了代表作《高十》,慢慢在行业内有了名气。

一个人,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但认知的提升,还要到生活中去悟。

而原地踏步的唐尚珺,恰恰是不懂这点,才执着于提升成绩,忽略了在生活中成长。

而认知的偏差,又导致了他选择的一次次失误,最终,眼睁睁看着机会一次次溜走。

三、看不到「沉没成本」,一味夸大「努力」的作用

其实,唐尚珺也有过短暂的「醒悟」:

他第八次参加高考后,父亲被查出了肺癌,他拿着印有「喜」字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家人看。

可当时家人都很平静,已经没了喜悦。那一刻,唐尚珺意识到,这么多年执着的复读,好像错了。


就像纪录片导演何汉立说的:

“父亲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是父母不在了,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他感悟了,亲情至上,名利乃身外之物,趁着双亲还在,能孝敬就孝敬。”

唐尚珺悟到了这点,但他的决策,又被狭隘的认知给束缚了。
当时唐尚珺已经去读了中国政法大学,面对父亲治病,他的第一选择,是再去复读,以赚取 2 万块的奖金。

一年后父亲去世,唐尚珺又重新陷入了复读的泥潭……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说的是人们做一件事情,只为看到结果,忽略了投入的那些不可回的金钱、时间、精力、感情等等。

理性的决策者,会计算回报是否成正比时,忘掉沉没成本,从零开始。

唐尚珺的遗憾就在于,他的家庭、经历给到的他认知太有限,只懂一味付出努力,却看不到沉没成本,导致他耽误了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03.

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年,在纪录片导演的帮助下,唐尚珺开始走出原来的生活。

他会在寒暑假,帮忙拍摄、剪辑视频,接触一些新东西。

现在他的微博,也经常会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透着积极和乐观:


今年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快就要去上海交大报到了。希望他日后一切都顺利,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也希望唐尚珺的故事对父母们有所启发,明白孩子的培养,知识、眼界、认知,一个都不能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复读变成一种职业,唐某珺为8万元奖金复读13年,多次被名校录取不上,真不值
广西小伙唐尚珺复读10年,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后为了2万元奖励退学再次复读!面对亲朋质疑,如今33岁的唐尚珺:考上名校才能一步登天
高考“钉子户”唐尚珺,瞒着家人复读12年,今年33岁再赴考场
[转载]写给考生家长: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高考7次终被政法大学录取,却又退学复读:赢了理想,败给了现实
为了改变命运,他瞒着家人复读7年,历经艰辛终于考上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