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钟嵘。他模仿班固品评人物高下的《汉书·古今人表》,把五言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又模仿刘歆按照学术流派把书分类的《七略》,分别五言诗人的渊源流派,即所谓“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他结合分品和分流派来品评五言诗人,这是当时的一种风气。

《诗品》的价值不在于分品和分流派,在于发表的论诗见解。当时有一派诗喜欢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无情味。钟嵘竭力反对这派诗,称为“蠢文已甚”。他提倡“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要求作者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达到“自然英旨”。这是他要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之一。从刘宋以来,清谈风气影响到诗歌创作。“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孙绰、许询、桓(温)、庚(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派诗人把诗写得像理论文,是概念化的诗,钟嵘也反对,这是他要纠正诗歌创作的流弊之二。当时学诗的人,“庸音杂体,人各为容”,“次有轻薄之徒,笑曹植刘祯为古拙”。他们不分好坏,不辨真伪,“喧议竞起,准的无依”。针对这种使诗歌庸俗化的趋向,这是钟嵘要纠正当时诗歌的流弊之三。

就这三点说,钟嵘在诗歌理论上确实有卓越见解。他又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观点指出四言诗在当时作者“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诗歌的形式发展到汉魏六朝,五言诗已经取四言诗的地位而代之,比起李白说的“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的复古观点来,就显得高明多了。钟嵘强调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染,强调诗的感染作用。他论诗的渊源,能够打破形式,这些使他成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诗品》又是讲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它不仅是诗论和诗史,本身也是文学作品,文字有文艺性。因此,它给后代文学家以很大影响。

此外,《诗品》还反对声律论,反对讲究四声。事实证明,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还有,钟嵘讲到“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兴是托物起兴,比是比喻。钟嵘把“兴”说成含蓄,显然不符合“兴”的原意。

《诗品》里的分三品和分流派,引起后人的驳难。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渊源:《国风》《小雅》《楚辞》。他说:“故知曹植为建安之杰,刘祯、王果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潘岳为辅;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钟嵘认为曹植、陆机、谢灵运的诗是最好的。清代王士祯认为钟嵘分到上品的陆机、潘岳,宜在中品;分到中品的陶渊明、鲍照和下品的曹操,宜在上品。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钟嵘评文,眼力初不甚高。论诗贵气盛词丽,所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故最尊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苍浑,特也不屑翰藻,屈为下品,宜与渊明之和平淡婉,不相水乳;所取反在其华靡之句,仍囿于时习而已。”可见,不少人不同意钟嵘分流派和分三品的见解。

(摘编自周振甫《中国第一部诗话—<诗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诗人的渊源流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B.钟嵘提倡诗人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极力反对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无情味的诗风。

C.钟嵘《诗品》的贡献在于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

D.从诗歌形式的发展来看,李白关于五言诗不如四言诗的观点,远远不如钟嵘的见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文献资料,目的是论证钟嵘在诗论上的卓越创见以及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

B.文章把当时诗歌流弊与钟嵘的见解进行对比,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

C.文章对钟嵘《诗品》在诗论上的杰出之处、不足之处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肯定了钟嵘《诗品》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品》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话理论,也是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B.钟嵘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但他对“兴”这种表现手法的认识却存在偏差。

C.在对曹操和陶渊明的品第评价上,王士祯和钱钟书的观点相同,钱钟书还分析了钟嵘品评曹操和陶渊明不当的原因。

D.钟嵘的《诗品》表现了矫正流弊、重视内容情意的深远用心,同时又受时代风气影响,把“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人视为上品。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错误,钟嵘《诗品》确实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但并未“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错误,不全是正面评价,比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的说法就是否定钟嵘的观点。

B.“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钟嵘《诗品》的内容主要是“品评”,并未论证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

D.“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错误,重点论述的是古代诗歌的流弊。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钟嵘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事实证明,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可见作者是不同意钟嵘的“诗歌声律论”的。

故选B。

每日一题:趁我们头脑发热,我们要不顾一切

每日一题:数学是个坑,埋葬文科生

每日一题: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每日一题:别慌,月亮也正在大海某处迷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约与钟嵘
钟嵘《诗品》与《诗品序》译文
“江郎才尽”辨析
钟嵘《诗品序》读解
古文论辽宁官方笔记4
怎样读经典 | 《诗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