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之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考点阐释】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间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方法探究】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人,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鉴赏回答问题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
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答题思路:选择诗句,赏析其中两种不同修辞。
示例:“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三千字”是夸张,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二、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 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①拟人    ②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把“故乡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仍怜故乡水”,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 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意思是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②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③,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春词:为立春所作之词。②丐:乞求。③天涯:海南岛在宋朝被称为“天涯海角”之地。
(1)本词中“卷起杨花似雪花”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界曲同工之妙,请比较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同点:“千树万树梨花开”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相同点。“卷起杨花似雪花”意思是立春时节杨花开,随风飘洒似雪花。把“杨花”比作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把“雪花”比作梨花,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不同点。“千树万树梨花开”暗含着诗人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喜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结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等词可知,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 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答案】(1)拟人    (2) 奔    (3) 喧
【解析】
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喧”。
六、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题大洪山①
(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远,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
题大洪山
(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 【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
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若有学生答“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也可)(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边”的意思是“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根据“更有钟声最堪恨”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根据“南风时到八陵边”分析,南风是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千里之外)的河南巩义(八陵),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衬托出大洪山之高。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古城①春望
[明]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
临路柳长象,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1.下列对两首诗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一种萧条的气氛,为全诗莫定了感情基调。
B.两首诗都是用一个“望”字总领全诗,都是赋予景物以情感,融情于景,都表达了一种感伤,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C.书信在古代是游子与家人联系的纽带,如同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D.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2.乙诗颔联写景颜有特色,请加以赏析。(从修辞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1.C
2.示例:此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诗人赋予野色、林鸦以人的情感,通过“寒'和“雨'生动形象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的荒凉,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担忧。
【解析】
1.考查诗歌赏析。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为:战争持续不断,收到一封家信是多么的难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
故选C。
2.考查诗句赏析。
“野色吹寒立”和“林鸦逆雨归”两句对仗工整,可见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野色”“立”起来,“林鸦”“归”来,这是诗人将它们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一个“寒”字,一个“雨”字,营造了阴冷萧瑟的氛围,写出了宿迁故城荒废后的破败与荒凉,渲染了环境的萧条,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诗人借景抒情,依托萧条的景物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感慨、对古城不在的遗憾和对时局的忧虑。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迅疾,气势之猛。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颔联“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意思是: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风涛气势之盛,有横压三江五湖的气概。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风浪之大之深,表现了风浪的迅疾,势不可挡。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
李攀龙①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②如云开汉苑③,秦兵④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山东历城(济南)人。②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③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④秦兵,指明朝军队。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句的妙处。
【答案】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马迅猛奔跑比作彤云翻滚,形象地描绘战马极多,将士驰骋沙场、英勇作战的图景,极具动感。表达了作者立志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句的妙处。“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意思是: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宛马如云”用的是比喻修辞,把宛马比作天上的云朵一样,是为了写出这个马的速度之快。马跑起来像是云朵那样飘逸,可见速度之快。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匹的奔跑速度之快。“秦兵二月走胡沙”中的“秦兵”指的是明朝军队,“走胡沙”表现了作者驰骋沙场,渴望为国杀敌,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
十、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批注补写完整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批注
1.上片写寒梅初放,下片写:①________。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②_______等多种修辞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赞美了③________。
【答案】
月下赏梅     比喻、拟人     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词的下片意思是: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所以词的下片是写在作者月下赏梅花,花前共一醉的场景,所以①空可填“月下赏梅”。
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玉人浴出新妆洗”,运用比喻修辞,以美人喻梅花,表现梅花的轻盈娇美、玉洁冰清;比如“此花不与群花比”,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所以第②空可填“比喻、拟人”,第③空可填“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方法例谈
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
谢榛《秋日怀弟》阅读答案及赏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