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介入术后 12 h 血小板降至 0 × 10⁹/L,只想到肝素就错啦!
血小板减少通常是指外周血小板计数 < 100 × 10⁹/L,虽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当和冠心病交织在一起,对患者来说或许是致命的。

病例回顾


最近 10 来天,67 岁的王阿姨总是出现活动后胸痛,休息数分钟能够缓解。开始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最近 2 天这一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于是她就让孩子陪着去附近医院心内科就诊了。

主任经过简单地询问后就建议王阿姨住院查冠脉造影。虽然王阿姨心存顾虑,但当主任向她简要介绍冠心病的危险性之后,她打消了顾虑,打算住院查一下自己的冠状动脉。

入院后,主管医生仔细询问了王阿姨的病史,她既往高血压病史 20 余年,血压最高 160/90 mmHg,目前使用 ARB 类药物降压,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史。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化验、心电图、胸片及心脏彩超基本正常。

很快医生给王阿姨安排了冠脉造影检查,冠脉提示三支病变伴钙化,每根血管都是重度狭窄,此次拟解决右冠和回旋支病变,择期解决前降支。

第一次手术开始前给予 100 U/Kg 肝素,约 2 小时后顺利结束,考虑血管斑块负荷重伴钙化,术后予替罗非班按 0.1 μg/Kg/min 持续泵入 24 小时。

术后王阿姨诉胸部轻微不适,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第二天,王阿姨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当第三天复查血常规后,主管医生很快接到检验科打来的电话,验血结果令人后背发凉 —— 血小板计数 10 × 10⁹/L,是入院血小板的 1/20。

主管医生立即将这种情况汇报给主任,主任要求复查血常规排除误差,复查结果与前基本一致,随后主管医生仔细询问了王阿姨的症状和大小便情况,并查看了周身皮肤黏膜,并未发现异常。

鉴于此,主任要求停用所有抗栓药物,并请血液科会诊,会诊医生考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可能性大,也建议停用抗栓药物,酌情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主管医生询问王阿姨以前是否接触过肝素,答案是否定的。主任考虑目前诊断 HIT 没有充足证据,要求除停用相关药物外,密切观察王阿姨症状和体征,每日监测血常规变化。

后复查血小板在逐日增加,当超过 50 × 10⁹/L 时,开始加用氯吡格雷。当超过 70 × 10⁹/L 时,开始加用阿司匹林。经过几天观察,血小板增加到 120 × 10⁹/L,期间王阿姨并无明显不适,也无异常体征。几天后王阿姨出院了。


一个月后王阿姨再次住院,复查血小板计数 229 × 10⁹/L,为了安全起见,此次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术后也未使用替罗非班,术后连续三天测量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未低于 220 × 10⁹/L,此次王阿姨很快就顺利出院了。

那么,王阿姨的诊断究竟应该是什么?

知识扩展


01

HIT


1)HIT 定义、分型和临床表现

表 1 HIT 定义、分型

因 HIT II 型较为严重,以下针对该型进行阐述。

2)HIT II 型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表 2 HIT II 型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 HIT 抗体体内存留时间为 50~90 d,一般 ≤ 100 d。HIT 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1)IgG 结合血小板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消耗;# 如患者基线血小板计数较高,即便血小板下降 > 50% 仍可在正常范围;& 血小板减少与血栓栓塞时间不完全同步,多数(65%)血栓栓塞出现在 HIT 后 4~6 周,少数(20~25%)出现在 HIT 之前

3)HIT II 型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表 3 HIT II 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 HIT 风险 > 1.0% 多见于肝素暴露至少 4~6 d 的外科术后患者;HIT 抗体检测适应证:① 4T's 评分为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② 心脏外科术后 5~14 d 血小板计数下降 ≥ 50%,尤其是伴血栓事件发生患者

表 4 4T's 评分

4T's 评分由上表四项要素构成,四项评分相加得出 HIT 临床可能性,≤ 3 分为低度,4~5 分为中度和 6~8 分为高度临床可能性

4)HIT II 型治疗方案

表 5 HIT II 型治疗方案(初始治疗)

红色为首选;CrCl:肌酐清除率;HITT:HIT 伴血栓形成

表 6 HIT II 型治疗方案(维持治疗)

02

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属于 ITP,发生率约 0.1~2%,一般在首次用药后数小时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最近报道了一篇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的罕见病例,这是一名 64 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术前测血小板计数 130 × 10⁹/L,后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 6500 单位抗凝,术中植入 1 枚支架。

术后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 12 h(以 10 μg/kg/min 速度)。术后 12 h 测血小板计数 0 × 10⁹/L,立即复测血常规,以柠檬酸为抗凝剂,排除 EDTA 造成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但结果仍然为 0 × 10⁹/L。

随后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没有聚集的血小板(图 1),同时观察到患者胳膊和腿上有淤点和瘀斑,虽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但患者还是接受了头颅 CT 检查,未见颅内出血。为此,所有的抗栓药物立即停用。

患者每天检测血、尿和便常规,在第 7 天血小板计数超过 100 × 10⁹/L。患者在最初的 48 h 内出现了尿道和消化道少量出血,但在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下,血红蛋白基本稳定。当血小板计数分别接近 50 × 10⁹/L 和 90 × 10⁹/L 时加上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淤点和瘀斑随着血小板计数上升逐渐消失。

图 1 A. 替罗非班使用 12 h 后外周血涂片,血小板没有聚集;B. 7 天后外周血涂片,可见血小板聚集

图 2 患者血小板变化

该患者因术前评估为出血低危,没有输注血小板。

此外,另一病例报道 50 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 246 × 10⁹/L,行直接 PCI 治疗,术中给予 5000 单位肝素,术后使用替罗非班 12 h,测血小板计数 < 1 × 10⁹/L,外周血涂片同样未看到血小板聚集。

首次输注血小板后无明显改善,期间再次输注血小板后,随时间推移血小板逐渐上升,在第 6 天血小板计数超过 100 × 10⁹/L,该患者并无明确出血情况。

由此两个病例,我们可以简要总结一下 HIT 和替罗非班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的区别。

表 7 HIT 和替罗非班介导的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

03

氯吡格雷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十分罕见,氯吡格雷可导致 TTP,多发生在用药后 2 周内,病死率非常高,主要通过血浆置换治疗,在此不做赘述。


回到文章开头的病例,患者既往未接触过肝素,血小板计数正常,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术后使用替罗非班,血小板很快下降到 10 × 10⁹/L,除停用所有抗栓药物后未经过特殊治疗,血小板很快超过 100 × 10⁹/L,期间患者无明显淤点、瘀斑及出血情况。

虽然由于条件有限,没有进行抗体检测和外周血涂片检查,但推测是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考虑到短期接触肝素可能导致严重的 HIT,为了安全期间,第二次术前使用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术后未使用替罗非班。令人欣慰的是,术后多次复查血小板没有明显变化。

专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对于冠脉介入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中出现的血小板严重减少,虽不常见,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容易被忽视。

本文通过临床实际案例引出该问题,且详尽分析了冠脉介入术后不同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并适当结合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具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策划:y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加曲班治疗直接PCI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好医生
揭秘血小板减少之谜 | 临床思维
PCI 术后血小板骤减:可能病因与处理方法
case:PCI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干货|ACS患者PCI围术期出现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
Blood:如何治疗有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病史的患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