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当代诗歌赏读--谷频吴少东王跃强诗歌

谷频,本名李国平,舟山群岛人,6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水是最好的》《简单的场景》《散步》等,主编《文心岱山》《浙江诗人地理》等多部。诗作入选多部年度选本,曾获中国第二届地域文学奖。《群岛文学》主编。

    流经我们身边的瓯江

                           谷频

我所说的瓯江

只是流水淙淙的这一小段

它是青田的首饰

就挂在我与群山仰望之间

现在不是雨季,而时间

重复着它的容貌,就像

翻黄的照片收藏过岸边的弧线

我灵魂之外,看见过

这瓯江的颜色和我命中的颜色

这样逼近,连同青春期

都成了晾在滩边的衣服

而现在的爱情却像田鱼,一闪就不见

像一种努力的寻找,夕阳的碎片

洗去了许多年代卵石的胎记

哪儿是源头并不重要,因为风向

也在不断改变,这河床更像迷宫

在前方聚集起更多的阵雨

   流泉赏读:

这首诗应该是谷频游历青田之作,在这里,“瓯江”与“田鱼”两个意象交织着,引发了诗人的无尽联想,青春的,爱情的,生命的。因而,这样一首面上写瓯江的诗,实则是一曲生命的咏叹,另一条无形的生命之江,正在体内和灵魂深处汩汩涌荡。这种生命质感在各种意象的交替中不断渗透不断喷薄。诗人将瓯江流经青田的一小段比作“首饰”,将青春期比作“晾在滩边的衣服”,将爱情比作“田鱼”,将河床比作“迷宫”,这些比喻精准奇妙,恰如其分,不仅激活文本的形象化表现,而且极大丰富了诗歌的意味品性。当它们有效串联在一起,一首诗歌特有的魅力便随之释放了开来。无疑,这是整首诗的“核”之所在。另外,文本叙述的自然度与完成度同样值得赞赏,和谐,灵动,深意,起句和结尾妙笔生花,尤其是结尾“这河床更像迷宫/在前方聚集起更多的阵雨”,内蕴足,外延强,具备很大的张力。可以说,谷频的《流经我们身边的瓯江》,是一种对岁月的回望,对生命的思考,有迷惘,有错失,更有坚守、期待和向往。我喜欢如此“沉静”中的表现力,我同样喜欢这种书写的寓意多元性。

吴少东,安徽合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新世纪中国诗选》《中外现代诗歌精选》等几十种选本。曾获2015年“中国实力诗人奖”等多项诗歌奖,有多首诗译成英、法、韩等国文字交流或谱曲传唱。

    孤 篇

         吴少东

秋后的夜雨多了起来。

我在书房里翻检书籍

雨声让我心思缜密。

柜中,桌上,床头,凌乱的记忆

一一归位,思想如

撕裂窗帘的闪电

蓬松的《古文观止》里掉下一封信

那是父亲一辈子给我的唯一信件。

这封信我几乎遗忘,但我确定没有遗失。

就像清明时跪在他墓碑前,想起偷偷带着弟弟

到河里游泳被他罚跪在青石上。信中的毎行字

都突破条格的局限,像他的坚硬,像抽打

我们的鞭痕。这种深刻如青石的条纹,如血脉。

我在被儿子激怒时,常低声喝令他跪在地板上。

那一刻我想起父亲

想起雨的鞭声。想起自己断断续续的错误,想起

时时刻刻的幸福。想起暗去的一页信纸,

若雨夜的路灯般昏黄,带有他体温的皮肤。

“吾儿,见字如面:……父字”

哦父亲,我要你的片言只语

  流泉赏读:

  吴少东的诗有性情,有热度,有沉淀后之于生命的思索。他能在繁复的世间万象中,撷取最有内质和表现力的瞬间去表情、表意,蕴涵着个人创作的独特性。他的书写是内敛而沉稳的,情感表达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子总能制造出满席的“色香味”。情理交融,个中有百般情怀,即使写父亲的《孤篇》,也能非常有效地呈现其文本的多元化。至少,在《孤篇》里,我读到了亲情和浓郁的人生况味。从文本表面看,第一段与后两段似乎关联不大,而恰恰是第一段的“雨声”像“闪电”一样照彻了整个文本,秋后的雨串起了我的“想”,我的经历和对父亲的不了之情。这种独特的文本建构,一方面是精准的用词带动了全诗的氛围,比如“秋后的夜雨”,“鞭痕”,比如“断断续续的错误”“时时刻刻的幸福”;另一方面则在所有意象当中寻求内在的关联和情感释放的丰富性。而题目《孤篇》的“孤”,不管是不是有意为之,在我看来,它都是对应文本“我”之心境的很好“妙用”,有了这个“孤”字,才有了“思想如撕裂窗帘的闪电”,才有了“我要你的片言只语”。一首好的诗歌,一切皆为“内核”服务。从这一点看,《孤篇》算得上完美。

王跃强,笔名阿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驻站诗人。曾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千余首。著有诗集《词语的拂晓》《风在低语》。北京人,现居重庆。

山 

       王跃强

这里的兽类并不寂静

眼睛包满风暴

爪上养着雷霆,嘴唇不偏好金樽

铁和闪电安放在额头上

它们的内心充满了火焰般疯狂的花影

捕猎的快感

走动的群山,警觉的顾盼嗅吸

满脸杀机,一声不响

而放弃了丧歌的反而是那一群乌鸦

坚硬的黑石头

陷在风雪中,把沉思和地面,牢牢铆紧

朱建业赏读:这首诗是一首充满隐喻的的典范,简洁深刻,别出心裁的寓言勾勒出一个山中的惊心动魄的世界,视野宏阔,涵义深远。山是寂静平和的,但并不太平。“这里的兽类并不寂静”,随时准备着惊心动魄的斗争,平静的世界暗流涌动。在这样的情境中,各个山头开始走动,沉静中警觉,满脸杀机,一声不响,等待时机。乌鸦不再唱响丧歌,它们开始做什么呢,是准备做机会主义者,开始唱赞歌吗?而坚硬的黑石头,在风雪中坚持思考,铆紧大地,如我们坚守的思想和信念?!这首诗一言难尽啊,一种扣人心弦的张力令人窒息!诗人不俗的洞察力、语境和技巧展露无遗,留给读者太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万事万物皆有秘密,“山中”也是一个江湖,且让我们静静品味这首“山雨欲来风满楼”式的诗歌杰作吧。


 由林新荣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赏读》一书,遴选了国内著名诗人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并由国内知名评论家、教授与诗人进行赏读,全面展现了当代诗歌的创作成就与美学风貌。在读编的过程中,编者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一致,把具有广泛影响,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评选出来。本书将对广大的诗歌爱好者起到引领与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炉边读诗】他的诗歌老师是瓯江
行走丨我发现郁金香已失语(外三首)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深含黄:一首唐诗中的茶文化
【藏】乐思蜀:瓯江,涌动不息的诗潮(丽水年度诗歌述评)
试论中国山水诗在永嘉发祥的成因
浅议山水生态诗词的八大标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