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勇若怯,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忍辱负重方称大|博古鉴今

《博古鉴今》专栏简介:如今网络,新、奇、特、小说等内容占据了多半江山,甚是夺人眼球,看完这些可以到此逗留一刻,当然,这里也不乏新颖内容。在当下人心容易浮躁,文化严重流失的时代,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意义的真谛,唯明者少走弯路,恰好,读史博古就有这个功能。应耄耋之年的曾春生老先生建议,特在《读史阅世》《读史》开辟此专栏,并由其主笔,以嗜广大读者。人多力量大,希望喜欢历史的广大朋友踊跃投稿,共同开辟这一块宝地。

文:向尚瞰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古人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在《留侯论》中对此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古之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容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勇敢与怯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或者说是两种相反的心理状态。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勇敢是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怯懦是胆小怕事。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就是在危急的时刻,勇敢还是怯懦,将决定一个人或一团体的命运走向。常言道,两强相遇勇者胜。但是,有时候径直前进可能很难,甚至是作出无谓的牺牲;而迂回前行,跨过坎坷却是坦途。是逞匹夫之勇,还是有勇有谋、迂回前行呢?这就要取决于当时审时度势的准确判断,并作出一些必要的让步,这也就是常说的“大勇若怯”。

大勇若怯,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怯的一种表现是忍。在这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张良“圮上传书”的故事。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重要谋臣。有一次,张良到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时,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面对老人的无礼,张良强压怒火,到桥下给他把鞋捡了回来。老人又命令他给穿上,张良还是强忍着火气,给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笑着走了,走了一段又返回来,要张良五天后在桥上等他。张良很惊讶,但五天后天刚亮的时候,还是去了,谁知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训斥他和老人约会不该迟到,又说五日后再来,就走了。五天后,拂晓时张良就去了,不料老人还是比他先到。又约他过五天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去了,老人高兴地把《太公兵法》交给了他。老人这样考验张良,实际上是考验他“大勇能忍”的性格,因为,缺少这种性格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

还有一个更使人觉得难堪的“大勇”故事。刘邦的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当年还只是一个普通人时,一个市井无赖讥笑韩信佩剑,说不怕死你就用剑刺我;怕死,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瞅了瞅周围一群泼皮无赖幸灾乐祸的眼睛,当着众人的面,屈辱地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因为韩信知道,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战胜那帮泼皮无赖的,即使杀了他,杀人偿命,两败俱伤,也毫无意义,本着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不能作无谓的牺牲。

后来他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成为统率百万大军的上将军,功勋卓著,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赫赫战功。如果他当年逞匹夫之勇,很可能死于那帮无赖的乱刀之下,或者死于杀人官司,刘邦的汉家天下,还不知哪年哪月能打下来。或许历史还得改写。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正是苏轼说的“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的生动体现。斯宾诺莎也说过类似的话:“适时地撤退正跟无畏地战斗一样,是心力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撤退就是大勇。

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太史公司马迁尝遭宫刑而忍辱含垢地活着,非惜命也,他是为了完成《史记》这一历史巨制,激于义理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实际上,作为一个把名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大知识分子,死则死矣,远比忍辱含垢的活着更为难堪,他所以“苟活”于世,是为了将历史的真实留给后世,完成这件仰俯不愧于天地的大事,他的这种忍辱负重却是一般人难能的,可谓大勇也。

忍辱负重是一切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的重要气节之一。真正的大勇是见辱能忍,不惊,不怒。而匹夫的见辱便起,便斗,并非真正的勇者。二者的反差是很大的。能忍辱负重者为真豪杰,不能忍辱负重者非豪杰,属匹夫之辈。

作者简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当时名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以写蕴涵人生的哲理杂文见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对他的杂文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向尚瞰标举哲理杂文。以丰富的学养,智慧人生取胜。”曾出版杂文集《学海泛舟》、《俯读仰思集》、《喻世心语》、《笑对人生》、《哲思随笔》,散文集《佳山·丽水·名城》,传记文学《两代瓷工》、《瓷坛瑰宝——王锡良传》等。二○一七年开始给网络投稿,二○一六年全年《微信录》被公众号《读史开眼界》、《读史阅世》采用,连续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的道理
苏轼 《留侯论》及其赏析
张良计,韩信谋
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他?原因有这四点
刘邦要杀韩信,张良为什么见死不救?
同为西汉三杰 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