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人人都有德性,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圣人



按:人人皆有与圣人无异之德性,与生俱来,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圣凡之别不在其所承德性之多寡有无,只问其隐显纯杂与否


人人皆有德性




佛陀一再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有佛性,皆可成佛。即使“一阐

佛陀于《大般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品》云:“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复于是经《如来性品》云:“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今虽无益,作后世因。是故如来为一阐提演说法要。……譬如净人坠堕圊厕,有善知识见而愍之,寻前捉发而拔出之。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恶道,方便救济令得出离。是故如来为一阐提而演说法。”

孟子也明确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尧舜是圣

既然人人皆有与圣人无异之德性,与生俱来,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五霸当然也有此德性,只是此德性深隐不彰,沉没于红尘物欲之中。圣凡之别不在其所承德性之多寡有无,只问其隐显纯杂与否。此德性为生命惟一之真实,远离德性即远离我们的真实,故孟子曰:“五霸,假之也。”庄子谓得此本性者为“真人”(庄子本人即被后世称为“南华真人”),孟子则谓失其本性者为“假人”,佛陀则谓之为“幻人”。五霸们还不是一时一地之假,而是“久假而不归”。“不归”就是不愿“反之”或不善“反之”。



彰显德性之路:性之与反之




若将“性之”之路比喻为自江河源头处直泻而下,浩浩荡荡以至于海洋,则“反之”之路即是逆流而上,直至源头。因“反之”之路为逆流而上,故需时时勤勉,处处警醒,不可懈怠,始终有一向上奋斗之精神与意志,直至德性之源而后方休。在这一持续向上超越自己的奋斗过程中,不断地修德敬业,自强不息,如此便昭示出作为一名儒者的无限神圣与庄严。故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语禅心99句真言 佛说人生经典语句
圣人境界与圣人气象简述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九)
牟宗三:才、德两面一定要兼备才完整
一首动听的佛曲《菩提无悔路》心静如水,默默感受佛陀的慈悲
人生三知:知止,知退,知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