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人“明”诗】天意真相:王阳明生命最后见到的人生境界

《谒伏波庙二首》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

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

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这两首诗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临终前一个月,拜谒广西伏波庙后所作。王阳明虽是一介书生,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毕生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体,成为后世士大夫景仰的楷模。伏波庙是为纪念东汉将军马援而建。马援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又不顾年迈之躯,为国四处征战,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受封伏波将军。

 这位伏波将军在王阳明的生命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少年的王阳明“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在15岁那年,他“出游居庸三关……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尔骑射,胡人不敢犯。”在这一年,他还梦到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庙,并赋诗一首:“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马援当年南征交趾时,在边界立下一根铜柱,上面刻有“铜柱折,交趾灭”六字。)四十多年后,王阳明真的走进了伏波庙,此时的他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心学思想臻于完善、声誉遍及全国;取得赫赫战功,平南赣、擒宁王,抚思田、袭断藤、破八寨,威名远扬。此番拜谒伏波庙,真实与梦境重叠,少年壮志和晚年沉静碰撞,怎能不生出无限感慨!

 王阳明写诗善于将景色描写和事理议论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既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有学者称他在人生最后阶段写的诗作“风格气势沉雄,光明俊伟”。

 第一首诗穿越时空,开篇就抒发了对这种奇境的慨叹:一切都是“天意”。接下来,用“风云阵”、“时雨师”表达了对马援的赞美:既能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奋勇杀敌,又如及时雨一般福泽民众。第三联转写自己,和马援形成对比,自己虽然被边民寄予希望(取得“平定”之功的谦辞),却惭愧没有办法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结尾两句话中有话:自古以来战争决策及胜利成果都属于朝廷,为将者羞于说是自己用干戈平定了四夷。这当然是“大实话”,实际是在暗示:朝廷只单纯给我用干戈的权力,而没有赋予我相应施政权力,所以我“无术”救疮痍。“功”尚且不敢居,岂敢越而施术?因为,这个“术”应该是朝廷给啊!诗人将自己与马援、理想与现实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历经坎坷后的人生认识和对朝廷不无遗憾的复杂心境。但表达得相当委婉、隐晦。

 第二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月夜下军队停泊岸边的静谧之境,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画面极具立体感。首联用“金鼓”传声,“楼船”“群舟”从视觉角度来写,点面结合。“鱼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战阵。颔联用“铃柝”传声,“月”“旌旗”“千嶂”“溪水”从视觉角度来写,远近结合。冬夜,一轮明月高空悬挂,整个军队进入睡眠,远处的千山默立着,战船上的旌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巡逻的警铃声映衬着凛冽的溪水,使夜晚更加清冷。两联融合一起,有动有静,境界浑厚。尾联寄寓自己对朝廷的希望,“想见”统治者用清明政治来治理国家。“两阶”指宫廷的东、西阶梯,此处代指君臣;“干羽”指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此处代指文德教化,清明政治。“五云端”指皇帝所住地。后两联直抒胸臆,寄托了对朝廷的美好期望。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月夜下踽踽独行,白天拜谒伏波庙的情形仍让他思绪万千。放眼望去,明月下的这支战队跟随自己出生入死,辗转南中国恶劣的湿瘴之地,战乱虽然平定了,但是人民生活依旧艰辛,希望朝廷以仁治天下,让民众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这两首诗虽然各自独立,但在思想内容和情感抒发上却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是命运之叹——强烈的责任意识。王阳明此番受命去广西抚剿,是他心学巨大的影响力、战场威名和朝廷各派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梦境与现实跨时空的巧合使其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因此,尽管病魔缠身,尽管内心一直渴望佛家、道家的远离红尘,王阳明依然坚定地一次又一次走向战场。他心怀这种“天意”,并以此为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其次是疮痍之悲——深厚的忧民之情。虽然王阳明以圣贤为理想,以马援为榜样,但他却时有无力之感。“却惭无术救疮痍”,一个“却”字写出了他内心的万般悲凉。马援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而他主要是征剿进山为匪的人民。战争并未给他带来功成名就的喜悦,反而是加重了他对民生的担忧。他在战争中胜利了,但是人民依然生活在疮痍之中。这种忧民之情在他很多的诗作中都有流露。

 再次是盼新气象——殷切的圣贤追求。“神武由来不杀难”,王阳明认识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战争又不是万能的。王是个军事家,不仅是说他善于运用兵法屡建奇功,还在于他不以战争为念,能深入地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他希望能看到朝廷的新气象,不再单用战争来征剿,而是实现清明政治,以关心民众疾苦的施政措施,激发民众的良知,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做一怪梦,梦中做一首诗,41年后,这梦境竟然成了现实?
北海不北
伏波礁
开国名将蒙冤而死,其女被退婚,又不能生育,却成一代贤后
《海藏楼诗笺注》0348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全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