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究竟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天人合一到底如何理解?

天、人是老庄思想学说的基本对象。

天、人也是《老子》、《庄子》中所有关系对象形成的本因。

在老庄的思想中,天、人是合而为一的关系,即'天人合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天的释义在《老子》、《庄子》中极为丰富,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一种喻指、一种哲学的观念。

人的释义亦然,不仅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单位个体或集体,还指一种与天然相对的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观念'非老庄首创,是他们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天人养生观。

天的观念,在老庄之前的时代,一直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商尚鬼神,'天'是殷人信仰的对象之一;周代继承了商对'天'的信仰,并演化为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观念,即'天命'思想。

这种'天命'观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发展,逐渐系统化、规律化,而且不同学派之间也有不同的天人观。

《国语·楚语》载:'民,天之生也;知天,必知民矣。'

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先秦时期的天、人观。

此时的'天'作为巫术性、宗教性的神的意思完全没有了,甚至'天命'变成了在世界上'万物'存在、变化的必然性,'天道'则意味着其法则。

老庄继承了这一意义的天人观。

在老庄的思想学说中,'天'作为政治伦理的意义不存在了,它变成了自然、规律、法则的代名词,而'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在原有意涵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修身养生的行为范式。

'天'在《老子》、《庄子》中具有两种含义,一指自然之天,二指自然之法则。

在老庄的思想观念里,天与人都是'道'的演化物,两者的本质平等、齐一;天与人是'德'育养的结果,两者的品格同源且一脉相承;天与人是自然世界的组成部分,两者因顺自然的变化,遵行一致的运转规律与行为法则。

天与人之间的规律与法则是相通的,它们都以'道'为最高指导者,以'德'为本质性格展现,以'自然'为效法对象。

'天道'、'人道'不仅是老庄'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演化与体现,还是与'道'相合的表征。

以人的本性去体照自然的天性,是人与天地相合的一种方式。

这种天人相合的方式,是老庄返朴归真思想的体现。

在老庄看来,'天道'与'人道'是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的两种行为规则,其施化的对象不同,有各自不同的规则,它们看似毫无关联,但其内在章法却有机统一。

老子言'天道'不争而能'善胜',又言'不争'是圣人之道。

其意言简,道出了天、人所遵守的规则是一致的,'天道'与'人道'都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老庄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种呈现,自然的天性含藏于人的形体之中,人性与自然之性是统一的整体,两者都是'道'性的体现。

只是人的本性被物所役,为事所累,不能通达生命的本然天性。

老子认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份子,应该返归其质朴的性。

只有返归质朴的天性,才能体照自然的规律、知生命的常道,最终与天合一、养寿长生。

故老子不主张战争,'倡导罢兵息兵,追求天人和谐'。

这种天人相合的境界,庄子称之为忘物、忘己,说:'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以'真人'的口吻,从'天然'和'人为'的角度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世俗的判断导致了'天然'与'人为'的区分,致使人们形成了天乃天、人乃人的思维定式。

在庄子看来,世俗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固定的参照物。

因为判断的对象总是不断变化,所以不能确定何为'天然'、何为'人为'。

正如庄子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天然的可能是人为的东西,人为的也可能是天然的物质,庄子认为两者是不可分的、紧密相关的整体,两者本来就是合一的,不管世俗的判断结果如何,也不管人们接不接受、喜不喜欢,它们两者都是合一的关系。

故庄子又言:'天与人不相胜也',这句话明确传达了天人为一的思想。

于老庄而言,'道'是所有生命的集合,而天与人只是其中的小小子集,天和人是一体的,不是相对立的两方,它们是延续自然力与生命力的不同形式。

这亦如人的生死和昼夜的交替般,生与死构成了人体生命力的完整,而昼与夜诠释了自然规律的统一。

因此,在老庄的思想体系里,天与人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位居宇宙'四大'之列,其身份是平等的,都要遵从自然世界的法则和规律。换言之,以'道'的视角体察天和人,两者没有分际。天、人虽然是合一的整体,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

这种意义的天是指没有人为干预的一种状态,即自然的世界;人则是另一种状态,即人为的世界。

在老庄的思想观念里,人为世界复杂多变,它离不开是非的争辩,名利的角逐,财货的贪图,智巧的使用,欲念的兴起。

这些繁杂的人情之事使现实世界充斥着浑浊、窒息的气息,使人们丧失了自然质朴的天性,迷失了纯真的自我,脱离了生命原本的轨道。

与此相对,自然世界简单统一,它没有智巧、贪欲的涌动,一切都是大'道'创生时的合和状态。

自然世界中的万物秉持着统一的理念,遵循着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

正如老子言:'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即'天道'是以有余补充不足,而'人道'是以不足补充有余。

对此,庄子认为从自然的角度观看万物,它们是无等差的个体,可以有名、无名,也可以有用、无用;而从人世的角度观看万物,它们则有大小、高低、贵贱、美丑的区分,也有名、实等分化。

于庄子而言,天、人的不同在于以天观人,没有君子小人之分,而以人观人,则有君子小人之别。《庄子·秋水》载:'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庄子认为天、人本就是自然之物,是宇宙万物的一分子,两者与世界是合一的整体,而由于人事、人情的加入,使得天与人有了不同。

所谓'天'是合乎自然或者是回归自然的过程,所谓'人'是达到自身形态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道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中医思维方法之七: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什么是“天人合一”?
陈洪 | “天人合一”及其文学演绎
道教“天人合一”理念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