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自己快速变强?这里有不少技巧

这篇推文,我分别阐述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的不同方法,方便各位读者自我检验,自己到底是在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到底是专业知识环节、转化环节、行动环节,还是资源环节,欢迎大家做读书笔记之后,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多个方法交叉验证,找到自己的思维盲区,然后就可以发现突破口了。

01

七个思考步骤,帮助格物致知

我先用七个阶段的思维转化过程,来说明你的思考深度到了哪一层,这七个阶段如下所示。

第一个思考阶段:想清楚,决定了你应该使用哪一个思维模型解决问题。

第二个思考阶段:用语文思维表述清楚。

第三个思考阶段:数学量化思维分析。

第四个思考阶段:项目管理思维配置资源。

第五个思考阶段:绩效改进思维优化迭代。

第六个思考阶段:利润运营思维。

第七个思考阶段:经营管理思维。

因为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可以正确地思考问题,才可以理解自己能够做多少,并提出基于自身能力的验证方案,最后配合自己的行动得出各种验证,否则自己永远处于思想纠结的混沌状态,以为自己在努力思考,其实根本就是在毫无根据、毫无章法地浪费各种资源。

第一个思考阶段:想清楚,决定了你应该使用哪一个思维模型解决问题。

当我们在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必须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来定义和理解这个问题,并且想明白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思维模型来解决。

低等维度的问题,用低等维度模型解决;中等维度的问题,用中等维度模型解决;高等维度的问题,用高等维度模型解决。

如果你需要解一道微积分的面积计算题,可是你只有初中的数学知识水平,你必然是极度崩溃的,因为你现有认知体系中的数学公式怎么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你唯一要思考的问题是有没有更加高级的公式和模型,可以定义并搞定这个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用“升维思考方式”试试看换一个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型来重新看待问题;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用“降维打击方式”来逐步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推演和落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以为投资期货、大宗交易买卖是一个金融问题,但是一旦在物流吞吐和仓储容量上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负油价”的“黑天鹅”事件背后的本质概念了。

所以试着多看看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用什么模型来理解同一事件的,会进一步深化你对某一事件的理解,这就像瑞士军刀或五金工具箱一样,你可以得心应手用不同的工具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只会某一个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的话,就像“拿着锤子,看见什么都想敲打一下”,最后明明用剪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自己狠命抡锤子的话,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第二个思考阶段:用语文思维表述清楚。

小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崩溃大哭?因为当脑子中的词汇量无法精准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只能情绪崩溃大哭。

自我说服,以及和他人沟通,来达到精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知,是踏入社会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清楚明白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因为这是检查你究竟有没有学会,以及是否真正理解这事情背后的逻辑的基本概念。

当你试着和一些学习爱好者针对某一话题深聊的时候,基本上扛不住1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深度随机沟通,不少人只在乎自己看了什么书,但是看了之后有什么收获并不清楚,而且也无法精准表述清楚这事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我检验一下: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清楚某一个专有名词,或者自己在用的专业知识。首先用5分钟的口述来详细展开这是什么?其次用10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这是什么?再次用3000字说明因果关系和相关案例?另外试着用5000字扩容说明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影响,包括对自己的启发。最后试着花上1小时的时间做一个专题分享,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应用自己的思考、知识、技能、工具来达到这方面成果的,基本上到了这一步,你已经达到了月入过万的专家水平,再深化下去你就可以到达出书的作家水平了。

因为表达不清楚,自然下一步无法落实下去。所以我们看一个客服优秀不优秀,看她做出来的培训文档、操作手册,就能知道这个人工作用不用心,专不专业了。

第三个思考阶段:数学量化思维分析。

到了这个阶段,就是开始转化成“这事情做完需要花费多少资源”的程度了。也就是量化需要耗费多少代价?多少资源?我们试试看如何定义这件事情的风险、收益、成本,以及各种次生问题和影响。

如果我不去处理它,会对我有什么损失?

如果我处理它,会对我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当我们试着用5W2H1E模型,即:What(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内容。Who(谁)——做这件事情的相关人员。Where(何处)——具体实施场所。When(何时)——做这件事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Why(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缘由、前景。How(如何)——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How much(多少)——准备动用多少预算和相关资源。Effect(效果)——最后预测结果如何,有什么样的效果。

将这8个要素量化一下,再思考取消某个要素中某些资源效果会不会更好?某个人要不要换掉,要不要加入?时间是早一点儿比较好还是晚一点儿比较好?钱投入多少刚刚够?

当你琢磨明白这些事情的话,基本上就是一位合格的项目经理了。

第四个思考阶段:项目管理思维配置资源。

到了第四个阶段,就可以优化思考:我本人是以什么样的角色身份,投入进去多少?做什么样的事情?

因为有了这样的项目思维,我就可以深度思考,我因为这件事情需要消耗掉多少时间和精力,我为什么要把我的关注点投入在这上面?我做与不做的好处是什么?以及我自己一天24小时在工作上的投入时间是多少?我在多个项目工作的时候,投入配比是多少?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我会得到什么方面的好处?

第五个思考阶段:绩效改进思维优化迭代。

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持续迭代的优化环节了,具体思考环节是:“我已经投入其中的时候,我需要改进什么来达到更好的结果?”

同样的资源配置,哪个环节减少一点儿是不影响结果的?

哪一个环节投入更多一点儿是效果倍增的?

哪几道生产工艺是可以合并的?

哪些事情是谁干的?如果这个人和周围的人关系相处不好,可不可以换掉这个人?

如果没有这样基于现场实践得来的深度思考,是很难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的,你需要长时间观察之后,基于数据,才能跳出其中的认知盲区,站更高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当我们站在一年甚至十年的时间维度来考虑某一件事情的影响大小,我们就能够意识到“持续改进”背后的意义所在。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自己的打字速度有多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输出效率。

我遇到过不少学员,想要通过记录心情日记的方式来复盘自己的情绪,最后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原因就在于只是记录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记录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步骤,最后咬牙切齿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结果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再看,压根也不知道,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六个思考阶段:利润运营思维。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已经接近工作的真相了,到了这一步,思考的逻辑就是:“我要怎么做,才能赚得更多?”

当海量积累了第五步的工作经验之后,我开始进入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我需要思考思考如下问题。

我还得主动加强什么,会得到更多的利润?

我得维持什么,才能保持现有的地位?

我得舍弃什么,才不至于变得更加糟糕?

而这些都可以用投资回报率的思维来考虑清楚。

有没有思考过,你光是看书就是一个亏本,而且是血亏的行为?!

因为假设你1小时的时间成本是50元,而且这本书至少要花费30天,每天1个小时读完的话,光是读这本书的时间成本就是1500元,还不一定能得到1500元的心得体会和收获,你为什么不读几本好书呢?

只要你没有用这样的成本意识去做信息源、任务项的优先排序和干扰拦截,你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泥潭中,你以为你在看书,其实是在看特别廉价的书籍。我从几年前就开始买打完折都是50元以上的书籍看,我的认知得到了飞速提升,这时候真正明白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我相信只要你也开始有意识地觉察每一件事情的价值和代价,你就可以慢慢从觉察到洞察,这时候你做的各种抉择,才可以慢慢改变你的人生。

再来思考一下,你参加了多少个5000元以上的培训班?那么请问你多久收回这笔报名费?你多久赚到3~10倍的学习收益?

以此为投资思考决策点来思考一下:有哪些书本、讲座值得自己用心学习、深度思考和投资学习,这个思想会不会影响我后续未来的决策模型,加速我的成长收益。

第七个思考阶段:经营管理思维。

过了第六步之后,就开始进入最后一步:“我能多赚多少?我可以赚多久?如何做到?”

用这样的状态,我需要维持多久?

我每天得投入多少时间?我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会转化成什么样的产品?我得到什么样的收益?

三年后我还可以这样吗?

五年后我还可以这样吗?

如果你想要达到月收入过1万元,那么你的时间成本就是56元/小时,所以你所学习的知识至少得值100元/小时,低于这个价钱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打发你时间的低质量垃圾信息。

如果你想要达到月收入过2万元,那么你的时间成本就是112元/小时,所以你所学习的知识至少得值200元/小时,任何不着边际的沟通都是在增加你的沟通成本、社交成本,白白浪费你的时间。

如果你想要达到月收入过3万元,那么你的时间成本就是168元/小时,所以你所学习的知识至少得值300元/小时,任何优柔寡断的决策都会让你损失惨重。

如果你想要达到月收入过4万元,那么你的时间成本就是224元/小时,所以你所学习的知识至少得值500元/小时,有时候好好休息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奢望。

我们来看看你现在在哪一个思考阶段、行动阶段,以及你有多少个成果?分别在哪一个阶段?欢迎拿上纸和笔,自己亲自动手思考并记录,你自己的想法值不值钱,就会在纸面上豁然开朗。

02

五个行动阶段,用来知行合一

当我们想明白了之后,下一步就是“五步行动法”,用来知行合一。你可能会问:貌似有些地方和上一小节很相似,当然不一样啊,这一段开始要真花钱,真投入时间精力了,想是一回事,真花钱是另外一回事。

这五个行动步骤如下所示。

1.0阶段: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2.0阶段:样本库分析思考。

3.0阶段:学习专业知识。

4.0阶段:开始行动验证。

5.0阶段:最终改变命运。

这里面强调的是行动的步骤,前面的七个思考布置后只判断你的思考深度,不强调你自己是否有真实产出成果。因为想明白未必代表自己能够做得到,而这边的行动步骤,已经接近在思考步骤的第三个思考基础上进行动手实战。

第一个行动步骤: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

在经过前面的思考步骤之后,我们要做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和调查,其实是基于自身行动能力来设计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觉得开赛车很酷,所以也想开赛车玩,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问题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赛车的每年保养费用和油钱都是天文数字,再加上为了适应赛事地形,你得经常练习来保持感觉,所以光是这里面的运营成本就已经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烧得起这笔钱,因此量力而行,偶尔在虚拟游戏中体验一下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行动步骤:样本库分析思考。

当我们明白了某一件事情是什么,并且我们愿意花上时间和精力深入调研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建立样本数据库了。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放大10倍到100倍的样本数据量,达到样本素材库的练习量。

在这个阶段也许花钱或者不花钱,但是一定是特别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阶段,因为当你开始近距离观察和思考同一类属性的相似事物的时候,你会慢慢开始找到感觉,并且开始觉察到其中的细微区别是什么。正因为专家有的是机会接触到这类机会加以练习实践,而普通人平时几乎没有这种场景练习,所以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快速拉开,你开始有潜质进入预备役选手的修炼了。

第三个行动步骤:学习专业知识。

那么是不是只要勤学苦练,就可以成为专家呢?

当然不是,否则谁都可以成为专家了。只有基于专业知识框架的学习,才是快速积累经验并且开始进入应用状态的学习,但是在这个阶段蛮干是不行的。

我来举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怪圈现象:不少学习英语的成年人,其实对英语能力等级是没有清晰的标准概念的,以至于花上十多年时间努力学习,却依旧无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中的症结在哪里呢?

不妨购买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看看各个等级能力的规则说明是怎么定义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学习英语这么简单!只要按照不同级别的规范说明,按照规则一步一步往上修炼就可以了。

一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套路,一边自己模仿输出,然后从简单到难逐渐积累专业选手的经验值,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修炼。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开始进入有等级制度的闯关考试,以一关关逐步推进的方式,让自己逐步变强。

那些跳过了基本功的夯实,各种“弯道超车”想要讨巧式快速突进的“成功公式”,最终都是花架子,秀几招花拳绣腿还可以,真的遇到专业队,直接被打趴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四个行动步骤:开始行动验证。

我经常会问我的学员:什么是output(输出)?什么是outcome(成果)?如果你不明白这两个英文单词,你很难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input(输入)才会有output(输出),但是有输出不代表有成果。因为你只有认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各种经验技巧,只有自己的“输入”到位了,你才会有机会输出,但是如果练习量不够,输出不一定代表真实有效拿得出手,毕竟这是需要海量时间磨炼的基本功。

因为outcome(成果)的大前提,是需要用income(收入)来积累,然后逐步达到的。这一类的工作符合的条件,基本上都是需要海量时间,和他人协同,并且是需要给你发固定工资的情况下,用你的项目经验值和专业技能,通过时间的积累而得出的一个复杂性解决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能够为客户解决他的麻烦,根本就不是拿体力活儿wage(薪水)的人能够搞得定的。

所以符合了这个阶段,才开始慢慢进入,不光有同行认可的输出内容,并且是符合成果的需求条件。那么自然而然,自己的个人专业积累,个人成就也会开始逐步积累,慢慢达到得心应手、知行合一的程度。

第五个行动步骤:最终改变命运。

我们再来问这么两个英文单词:什么是achievement(成就)?什么是benefit(好处)?当你想明白这两个英文单词的用处,你就会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achievement(成就)指的是个人的阶段性“高光时刻”;benefit(好处)指的是目标对象的好处,而这个目标对象不一定是自己。

于是问题来了:你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有成就,却对别人没好处呢?只要你想不明白这一点,你就无法建立自己的“专业护城河”,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有时候个人成就太多,对自己未必是有好处,反而会因为对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而招致他人的嫉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有些大学生想要报考研究生时,会遭到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虽然看上去读研究生对他有很大好处,但问题是家人已经无力支付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了,而且读完研究生也不会给家庭带来其他增值的好处,家人评估自己家的负债和生存危机后,最终反对孩子读研究生。这个例子看上去很搞笑又无奈,但却是不少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

03

“十遍读书法”,夯实理解认知

什么叫作好好看书,什么叫作深度看书呢?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ster Drucher)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说,他发现当时的大学课程中,其实只有两门对于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的写作与诗歌赏析。因为诗歌帮助学生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写作则可以帮助学生洞察人性。

擅长分析历史的博主王陶陶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他建议学员这样学习历史: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政治,而且还有时间,那么我建议你读历史书十遍以上。《资治通鉴》配合着《史记》一起读,这样效果会更好。第一遍看是看故事,第二遍看是熟读,第三遍看是建立事件的脉络,第四遍看是了解人物,第五遍看是理解人物,第六遍看是理解事件,第七遍看是认知政治,第八遍看是把握逻辑,第九遍看是深入其中,第十遍看是重塑对现实的理解。

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总之越多越好,前提是不耽搁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大家没必要非得去做。我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的方式差不多也是这么读的,只是角度略有不同。

第一遍是沉入进去看完这本书,了解故事剧情,做到能够了解这些信息。

第二遍是跳出这故事背后的非文字描述,开始认真理解非语言的语言表示,并了解相关的典故,以确保能够熟读背后的信息,不至于因为某些细节、典故、非语言动作而看不懂整个故事的走向。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影《树大招风》中,任贤齐饰演的悍匪在洗白自己准备做进出口贸易的时候,一车彩电被海关扣押了,经过打点各种关系,最后低声下气地给每个人递香烟、赔笑脸。里面有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当任贤齐给一个门卫点完烟的时候,这个门卫很轻蔑地用手拍拍任贤齐表示可以了,这个动作是身份高贵的人示意身份低下的人的专属动作,连一个门卫骨子里都看不起他,这让从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悍匪突然间有种强烈的羞辱感,以前从不怕任何人的自己,为了生计居然落魄到如此下场。

看不懂这个非语言动作的观众,或者从未给上级递过香烟的观众,无法理解这里面的非文字表述,所以在后面做观影评价,以及做决策的时候,无法做出精准评价。

第三遍是建立主人公的人物常模,能够知道主人公的每一个人生节点做了哪些事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就是,你还能在作者身上找到蛛丝马迹,当一个作者花心思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你基本上能够从书中找到主人公的性格、喜好、诉求,以及他的爱恨情仇。这一点看琼瑶的小说颇为明显,简直就是她的情感史的标准教科书。

同样如果你了解过金庸老先生喜欢的女演员夏梦的话,不少金庸作品中的神仙姐姐,就是以她为对标模型的。那么金庸老先生为什么封笔之作是《鹿鼎记》,而不是《笑傲江湖》,这其中的缘由,你也可以仔细玩味一下。

第四遍是跳开这本书,开始看同时代的行业信息和历史新闻,看看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

当我开始能够理解这个时代即将发生的巨变,以及已经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再来听主人公对时事信息的把握和敏感度,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主人公的命运会如何了。如果看过《红顶商人胡雪岩》,了解胡雪岩是如何在丝绸商战中败下阵来的话,你会感慨时代趋势,但是如果你有幸了解西方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你就会感慨为什么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一下子就垮下来了。

同样正是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后续带来的物种大交换,使得明末清初的中国老百姓有机会吃到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番薯等高淀粉经济作物,使人口得以保持并快速呈爆发式增长,但是也因此埋下了祸根。因为老百姓过多种植这类作物,导致大量的山林被砍伐变成农田,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导致清朝中后期的环境水土流失,不断造成山洪等洪涝灾害,使得老百姓流离失所,为后期的国家根基动摇埋下了伏笔。

同样如果你略加了解天文地理的话,你会发现,上千年的气候变迁,居然和历史朝代更替的周期表是高度吻合的,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居然是气候变化。明朝末期出现了非常冷的气候灾害,以至于夏天大旱与大涝同时出现,造成粮食歉收,导致好多老百姓没有吃的,于是纷纷揭竿而起,那么到底两者谁是因谁为果,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详细讨论了,有机会我们读者见面会的时候,线下详细聊。

第五遍是看家谱和人物关系,用组织行为学的思路开始理解主人公的父母、同学、圈子,以及家庭,来理解这些看上去像跑龙套一样的配角,对主角的影响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用不同角色的权利和年龄的标签来看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人际关系的矛盾点和冲突点在哪里了,为什么某些人不惜背叛契约也一定要弄死对方?因为自己已经老到五六十岁,自己孩子才十多岁羽翼未满,而竞争对手才三四十岁,所以自己死后会不会被对手灭掉,这可是一个睡觉都睡不着的生死攸关的话题。

第六遍是看经济变化,医学进步,主人公家境如何,什么时候开始打工,何时创业,他的月收入如何?当我们了解他对钱的掌控能力的时候,间接就知道他可以做哪些事情,影响哪些人,成就哪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他性格的塑造会是什么样子的。

不相信你可以体验一下,年薪10万元和年薪30万元,以及年薪50万元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精神生活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印象派之父莫奈的油画中看到雾霾下的伦敦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浓雾中的《国会大厦》,雾霾中的《查令十字桥》,如果不了解的话,会觉得这些油画有着朦胧美,但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的话,原来是PM2.5的高污染天气。

如果对西方医学史有所了解的话,一定对梅毒这个病毒不陌生,患了梅毒的患者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特征,然后再去反过来看这些人的作品、著作,以及言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相信喜欢明朝历史的人,一定会痛恨万历皇帝,绝大多数人,包括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万历皇帝不上朝才让这个国家垮下来的,直到1958年考古学家挖开了万历皇帝的皇家陵墓,开棺验尸的时候,才发现重大的秘密,《风雪定陵》里记载:“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腿疾。”

作为一朝天子,因为腿疾而带来的生理性痛苦,同时又归为一国之君不可有失龙威,这两难的选择,让他的内心一定极度煎熬,虽然万历皇帝经常耐心地和大臣们解释自己身体不行,但是在身体正常的大臣看来,这就是借口,这就是坏皇帝。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风凉话,往往就成了压死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如果你能全方位了解各种消息,你就可以更多维度地深入理解历史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是立场不同。

第七遍是看当时的科技和行业制度,以及圈子协会,我们得深入当时的科技制度,了解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以及他为什么能够超越同时代的人,或者突然间想明白了哪些道理,让他完成了人生的大爆发。

同样,当你自己学习了最新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规章制度、薪酬激励,以及演讲和领导力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历史书,了解历史中主人公在工作、管理、生活中应用到的方法论的时候,你就能切身体验主人公的过人之处,以及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主要原因。

当我用现代项目管理思维去看《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能在剧中找到不同岗位角色的人的管理思维偏好,有些人喜欢用敏捷思维,有些人喜欢用PMP项目思维,有些人是PRINCE2的博弈思维,有些人是稳中求胜的PMO项目思维,有些人是持续盈利的MSP的思维方式,有些人是乱中取胜的投机思维,这种亢奋的感觉支撑了我几天追剧,来把当下的热播剧看完,过瘾,非常过瘾。

同样在看《哈利·波特》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里面的四大学院分别是现实世界中的哪些院系?魔法学院里面的管理层级和英国议会之间的相似度如何?只要你用心,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标体系。

为什么最后哈利娶了韦斯莱(Weasley)家族的金妮芙拉·莫丽·韦斯莱·波特(Ginevra Molly Weasley Potter),而不是女主角赫敏·简·格兰杰(Hermione Jane Granger)呢?只要你用心理解这本书中的文字背后的含义,就会了解得更加深入。

第八遍是看他的知行合一能力,他从小经历了什么?他在哪些事情上收益?他在哪些事情上吃亏?这些人生经验让他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处世方式?遇到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以及他最后的人生命运如何?这些都是对自己有益的人生启示。

不少人将“知行合一”中的“知”理解为“知道,知识”,但是我认为“知”是“良知”,因为我知道某些事情不能做,所以我才不行动;同样因为我的良知告诉我必须这么做,所以我才行动,这是我认为的“知行合一”,以这个标准来解读故事中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会特别有收获。

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慢慢挣脱自己的人生命运,其中的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少名人传记中主人公顿悟的场景,而这些是围观群众未必知道的底层逻辑,于是不少人都会纷纷赞叹这个人命真好,却从来不敬佩他背后的默默付出。

第九遍是虚拟VR沉浸式体验,将自己带入进去,穿越时空,将主人公的思想和自己的感知连接在一起,去感知他的感知,去喜悦他的喜悦,去痛苦他的痛苦,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记得有时我看书看到痛哭流涕,以致好几晚做梦,不得不试着换了别的书读才能缓过来。

所以在成为咨询师之前,我读了两三遍原版的《红楼梦》,到最后可以通过随便一句话就能判断出这句话是哪个人物说出来的,换了别人说出这句话,味道不对。

“你这么晚才回来呀,害得我等了这么久”,这句话从恋人嘴里面说出来,和从凶手嘴里说出来,虽然文字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背后的语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敏感度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培养出来。

同样我在初中时看过完整版《雷雨》,当时看不懂,不太明白剧中两个家庭中八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所以总觉得有些话说出来怪怪的,但是又说不明白是什么道理,等回过头来重新捋顺人物关系的时候,觉得信息量有些大到超出我的认知理解范围了。

资本家周朴园娶了第二任妻子繁漪,繁漪又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周萍,所以当以一个“妈妈”的身份爱着自己的儿子的时候,说出来的话,总让人觉得怪怪的。当周萍喜欢上别的女人的时候,这种又是妈妈又是恋人的角色,说出来的话,我到了近几年成为咨询师,咨询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觉察出来。这种觉察不是文字意义上的觉察,而是这句话背后两个人千丝万缕关系的觉察。

第十遍是成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库,曾经有一段时间,看完《红楼梦》之后,我能在现实生活中对标上我的不少朋友,他们分别是书中的哪一个角色的哪一个人生片段,并且我还能告诉对方,按照你这样的性格发展下去,三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种洞穿人生时间维度的真相,需要至少500个活生生的人物在你脑子中建立人生时间参考坐标系,你才可以非常精准地说清楚,这个人三五年后会成为谁,谁又是那个人三五年前的样子。所以有时候我的咨询可以做到一语惊醒梦中人。

当你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建立不同人的人生年谱之后,你会清晰对标上不同人在某一个年龄段在做什么,是进入人生低谷期,还是意气风发期,还是至暗时刻,还是人生抉择处。

比如对标一些中国名人,王阳明、曾国藩、李鸿章、张居正等。

比如对标一些家人,我的爸爸、舅舅、妈妈、阿姨、姑父、大伯等。

比如对标一些科技行业的名人,如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埃隆·马斯克(ElonMusk)、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Elliot Zuckerberg)等。

比如对标一些商界企业家,如宗庆后、曹德旺、冯仑、褚时健等。

比如对标一些同学,我的同桌、我的室友、我的中学好友等。

比如对标一些朋友,张同学、王同学、李同学等。

比如对标一些客户,刘经理、王主任、赵老师等。

当你有了这么一个越来越细致参考对标系的时候,你就会像提前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剧本一样,不会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乱了手脚,反而会更加积极主动。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非常详细的参考对标系,才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彻底迷失方向,也让自己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以及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在哪里。

04

应用篇:如何批量培养“神仙姐姐”武亦姝

如果我能懂这些规律,必然可以应用到他人身上并且得以复现,来证明我的规律是正确的,那么我不妨假设一下,如何批量培养“武亦姝”小妹妹?

在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海妹子武亦姝,她在和别的比赛选手PK飞花令的时候,对手绞尽脑汁勉强应付,而武亦姝却面带微笑神情自若地一轮又一轮说出和命题相关的诗词,就像一台人肉搜索引擎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让台上台下的人惊呼太厉害了。

那么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好奇心,我们也可不可以变得像武亦姝一样厉害?

答案其实很简单:知识边界、统计学、高频词汇,以及练习时间

首先我们打开《全唐诗》的Word文档,里面共有诗49403首,句1555条,作者共2873人,所以只要搜索某些关键字,相关的词句就会被检索出来。

我们先来重现一下当武亦姝听到飞花令的时候,假设裁判官说起“生死”这个关键字的时候,她一定是这样思考的,调用脑子中和生死有关的词句,并统计相关诗词。

图1 全唐诗选段

如图所示,我们发现了《全唐诗》中有151句和“生死”相关的诗词,其中包括如下诗句。

第82页杜甫的《横吹曲辞·前出塞》:“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第95页白居易的《相和歌辞·挽歌》:“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第162页柳宗元的《杂曲歌辞·行路难》:“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还有很多,不一一罗列。

武亦姝剩下要做的就是备足“诗词弹药”,然后和对手一轮又一轮地比拼下去,不用真的像我说的掌握上百首,只要到比最后一个对手“多一颗子弹”的量级就可以了。

其实你自己也可以这么做,如果你有电子版的《全唐诗》,复制、粘贴到带有统计功能的Word文件中,试试看还原《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环节,试着搜索“飞花”“明月”“流水”“春风”等词汇。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全唐诗》里面的高频词汇是什么呢?

“何处”,被提及1583次;“不知”,被提及1348次;“万里”,被提及1218次;“今日”,被提及1104次;“白云”,被提及1001次;“春风”,被提及999次;“千里”,被提及992次;“长安”,被提及916次;“不见”,被提及903次;“人间”,被提及857次;“故人”,被提及844次;“吾人”,被提及787次;“惆怅”,被提及777次。

其他数据我不一一罗列,也许我的统计样本的数据略有数量上的偏差,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统计效果。甚至有段时间我怀疑武亦姝家里面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家长或者老师,帮武亦姝在上央视之前认真罗列和统计了唐诗宋词中高频被调用的关键词汇的一览清单,只要找到这个规律,和别人竞赛的时候,就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成效。

其实还有一点我没有说,即便你知道了这个诀窍,也未必能成为武亦姝。即使武亦姝真的不知道有这样的统计学软件,她也没有“神助攻”,照样能获胜。这背后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呢?

就是衣食无忧级别,没有任何功利心,没有考核指标,长时间浸淫在文学世界的闲情雅致,超强的鉴赏功底,以及拥有这样一个氛围的家庭。能具备这样条件的家庭,即便是在一线城市也不多。

转自公众号:HR菁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天睿:教你如何做好思维模型
学习时间管理的6种思维框架(上)
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简单工作与生活的13大方法
深度思考法,4个步骤 6个方法,让你的生活从混乱变为井井有条。
思维|如何建立思考逻辑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