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200万脑瘫儿童,半数致残的凶手竟是父母!远离这三大误区

我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万,其中0-6岁患儿近200万,其中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4万例,由于家长对疾病认知欠缺,加之延误诊疗及回避诊疗,导致我国脑瘫患儿致残率达42%-45%。

这组数据震惊了头条妞!

针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正确治疗,将影响患儿的一生,可是患儿家长有很多的盲从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了解儿童脑瘫治疗上面的误区及其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为此,头条妞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方铁医生为我们介绍了以下三个关于儿童脑瘫治疗上面的误区,希望对患儿家长有所帮助。

小儿脑瘫治疗的三大误区

家长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避免看到广告介绍、听到他人介绍就盲目治疗,以防上当受骗,经济上受了损失还没得到有效治疗,甚至还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误区一:拒绝手术

受传统的思维和文化影响,很多家长觉得有病就要吃药,拒绝手术治疗。事实上,针对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需要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需要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骨科、康复科多方协作。首先确诊后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并长期坚持。

痉挛型脑瘫患儿到2岁到4岁这个最佳手术治疗时间段,首先需要接受SPR(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这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神经阻断手术。因为如果不做手术,则无法解除痉挛或矫正畸形,而如果不坚持康复则运动功能无法得到进一步改善、肌力无法增加,也不能巩固手术效果。

误区二:预期过高

还有的家长对治疗预期很高,总是纠结于手术后能不能看到肢体形态与常人一样。应该说,脑性瘫痪很难达到痊愈,包括手术在内的所以治疗方法,都只能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建议任何治疗前先找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明确诊断病情、详细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手术预期。

误区三:一次见效

坚持长期固定的随访也很重要。脑性瘫痪很难通过一次性手术达到治疗目的,需要坚持康复训练,不断科学评估其运动和姿势状态,根据其所处的阶段进行合宜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方能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为其顺利地重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脑瘫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例如宝宝的情绪不稳定,不会笑,不容易睡着,喂奶还容易呛到,总是脚尖先着地,头不能直起等等。

脑瘫的宝宝往往会伴随着癫痫、低智力、行为异于常人、感觉迟缓等症状,最明显的就是发育比正常的宝宝要慢很多。

脑瘫的一个表现症状就是手握拳,如果4个月大的宝宝手还不能张开,或者拇指内收,那么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是脑瘫。但宝宝经常性双手握拳不一定就是脑瘫,还要仔细看看宝宝是不是有其他的异常症状。

半岁(6个月以内)的脑瘫宝宝有什么早期症状呢?

半岁的脑瘫宝宝有这七大症状要小心

1、宝宝看上去会软绵绵,但上肢比较僵硬,自发性的身体动作会减少。

2、反应迟钝,宝妈不要小看宝宝迟钝的反应,因为这很可能是宝宝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

3、头围出现异常。宝宝的脑袋发育是有客观的形态标准的,脑损伤的宝宝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4、.宝宝的姿势往往是固定的,这是由于脑部损伤使得肌张力异常。

5、面瘫脸,宝宝不笑也是脑瘫的表现症状之一。

6、宝宝斜视,或常常盯着手发呆。3-4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出现斜视或者眼球运动有异常时,很可能是脑损伤。

7、手一般呈现握拳的状态,不容易伸手抓物。

头条妞提醒宝妈们,宝宝脑瘫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及早检查并开始康复训练也是有效果的。

宝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宝宝脑瘫呢?

1、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具有脑瘫的早期症状。

2、确认宝宝是否具备相应年龄该有的能力。

3、要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如果出现发育迟缓的脑瘫症状可以及时进行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2、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6、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7、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8、智力训练: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脑瘫患儿普遍免疫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部分于长期卧床的患儿,常会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脑瘫儿在秋冬季的日常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脑瘫儿秋冬季护理谨记十点

1、室内环境:要保证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温度20-22℃,湿度55%-65%,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擦。

2、多晒太阳:秋冬季阳光充足时多晒太阳,但不宜让阳光直射眼睛。在保暖情况下,中午时外出晒太阳。在晒太阳的同时,应予舒展肢体、被动保健操、全身抚触。

3、饮食营养: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肝、蛋、乳、蔬果等。经常性地将粗粮与细粮搭配食用。根据患儿大便状况增减副食品。对于弛缓型脑瘫患儿易发生吸吮和吞咽运动的困难,应人工喂食。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性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4、口腔护理:对重度脑瘫患儿,口腔护理极其重要。平时用温水清洁口腔、齿缝食物残渣。多漱口,年长儿可以教会用牙刷刷牙,同时也起到了上肢功能锻炼的作用。

5、皮肤护理:秋冬空气干燥,脑瘫患儿最好侧卧位,家长经常帮助翻身。及时清理大小便,适当扑干燥粉,保持皮肤清洁。若皮肤发红,涂抹植物油或防褥疮软膏。

6、注意保暖:脑瘫患儿因四肢末梢循环不畅,容易冻伤。应控制室内温度,勤洗浴,多按摩,锻炼肢体,多穿袜子保暖,并少去人多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7、清洁卫生:定期洗浴,有条件可以游泳,让患儿颈部带气圈,在适宜温度的水中浸泡5-10 分钟。在擦浴的同时,进行肢体康复、保健操、浴后抚触、按摩推拿。

8、日常习惯: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9、搂抱姿势:肌张力高的患儿,怀抱时尽量将其双下肢外展、外旋,面对家长。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可让患儿紧贴在家长身上,双下肢自然屈曲,家长一只手从患儿腋下经过抱其腰部,另一只手捧住患儿屈曲双膝,使其紧贴家长腹部,然后抱其臀部,给患儿足够的支持与稳定。

10、心理交流:同患儿接触时,争取目光对视,声音宜温柔清晰,动作轻柔有力,怀抱稳定。对患儿的表达方式,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肢体细微动作,均应予鼓励。

希望在家长、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脑瘫患儿拥有更好的明天和更美好的未来!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家对“脑瘫”认识有五误区
脑瘫治疗的关键
小儿脑瘫两大表现:发育落后 姿势异常
轻度脑瘫能治好吗如何治疗
脑瘫康复中PT,OT,ST,水疗,这些疗法你真的了解吗?
小儿脑瘫的预防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