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4年贺子珍逝世前,托贺敏学向中央提一请求: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

图|贺子珍家人与她生前的战友参加贺子珍骨灰安葬仪式

1984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

当天,北京及全国各大报纸刊载了新华社向全国播发的贺子珍逝世的电讯,还作出了历史、公正的评价:

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两个心愿

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李敏、毛岸青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

1949年,在毛主席的授意和贺子珍的同意下,毛岸青和李敏来到了北京,回到了爸爸毛主席身旁。

从那时起,去北京对贺子珍而言是一个心愿,北京于贺子珍而言,一来意味着能见到心心念念之人——毛主席,二来意味着国家,就像她当初不顾一切前往的红都莫斯科,是心中的圣地。

为了给姐姐贺子珍争取到与毛主席相见的机会,贺怡在送李敏来到北京后 ,主动向毛主席说:“主席,我这次来,一是护送外甥女,二是给子珍姐争她应当得到的地位。”

对此,毛主席只说了一句:

“你让贺子珍到这里来,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我们还是按中国的老传统办吧!”

很快,贺怡便回到沈阳带着贺子珍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但在山海关车站时,却吃了闭门羹,有两名自称组织上的人,不让贺子珍与贺怡进京,让她们一路南下,去哥哥贺敏学那里,不然就开除党籍。

万般无奈之下,贺子珍与贺怡来到了上海哥哥贺敏学家中。

当毛主席得知贺子珍去了上海后,特意给上海市长陈毅打去电话:“一定要妥善安排贺子珍同志,她的开销从我的稿费中支付。”

图|毛主席

对于毛主席的嘱咐,陈毅拒绝道:“主席,您放心,我们市委还是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贺子珍同志的。”

虽然贺子珍没能去北京看望毛主席,但毛主席常常会派女儿李敏去看望妈妈贺子珍,并带去自己的关怀,这对于贺子珍而言,也是极大的慰藉,但贺子珍心里还是渴望真能与毛主席见一面。

1959年,毛主席来到江西庐山,江西是贺子珍的家乡,也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共同生活、战斗多年的地方。

在这里,毛主席与贺子珍老友曾志谈话后受到了启发,决定与已经分别22年的贺子珍见一面。

因当时中央正在庐山开会,认识贺子珍的熟人甚多,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毛主席与贺子珍的这次会面是极为秘密的。

这一次会面,毛主席与贺子珍谈话虽仅有短短一个多小时,但也算圆了贺子珍多年来想要与毛主席相见的心愿。

在与贺子珍分别后,毛主席曾向江西同志询问起贺子珍的生活,当得知贺子珍享受副省级待遇时,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可以了。”

由于这次与毛主席重逢,贺子珍对庐山格外眷恋,她先后于1962年、1965年和1975年夏天,到庐山休养。

贺子珍曾对身边照顾她的人说:“毛主席爱庐山,他还会再来的。”

图|贺子珍

但贺子珍每次带着期盼来到庐山,都会带着失望而归。

在期盼与毛主席再次相见的同时,贺子珍也盼望着能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

1966年9月,当贺子珍得知侄女贺小平要去北京时,她找到贺小平说:“小平,我也和你一块去吧!”

贺小平微微愣了一下,说:“你怎么去,市委不会同意的。”

贺子珍略带委屈的说道:“我到北京去住娇娇那里,他当他的主席,我不去找他,为什么不能去北京?北京十大建筑人家都看过了,我还没看过,为什么我不能去北京?”

贺小平觉得十分心酸,但只能不断劝说,直到姑姑贺子珍不吭声了,此事才就此作罢。

在此后的岁月里,贺子珍依旧期盼着能去北京看一看,然而她未能等到先去北京看一看,而是等到了一个让她着实难以接受的消息.......

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

1976年9月9日,中办给李敏打去一通电话,让她去看望爸爸毛主席,中办派来汽车后,直接把李敏接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

李敏下车后,注意到在中南海的每个人脸上都是万分悲伤的样子,她急忙快步朝着爸爸毛主席的房子奔去。

一进门,李敏就见到爸爸毛主席身上盖着一条白色被单,旁边的器械也不见了踪迹,李敏一下扑到毛主席旁边,失声痛哭起来。

图|李敏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毛主席遗体告别

这一天,工作人员告诉李敏:毛主席是零时10分与世长辞的。

一时间,全国人民沉浸在失去领袖的哀痛之中。

很快,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设灵,祭奠毛主席。

李敏深知妈妈贺子珍很快便会获知这一噩耗,她担心妈妈承受不住,便让丈夫孔令华带着小女儿孔东梅赶去上海,自己则留在北京参加爸爸毛主席的丧礼。

果不其然,贺子珍很快便得知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在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贺子珍先是一愣,随后就被击倒了。

多年来,贺子珍对毛主席的思念,对往昔岁月的痛惜,一丝一缕地侵蚀着她的身心,如今毛主席却不在了,这让贺子珍如何能承受住。

惊闻噩耗,贺子珍一连哭了好几天,情绪极为消沉,面对女婿孔令华的劝慰,她哽咽道:“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

说完后,贺子珍又开始埋怨自己,她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让李敏嘱咐毛主席多保重身体。

和往常一般,有关部门并未安排贺子珍去北京为毛主席最后送别,贺子珍把自己的侄女儿 、外甥和外甥女叫来,安排他们替自己也代她去北京奔丧。

安排完后,贺子珍流着泪,把黑纱披在毛主席的像上,嘴里嘟哝道:“我也要祭奠润之。”

随后,贺子珍向毛主席的遗像深深鞠了三躬,含泪祈祷道:“润之,请安息吧!”

那几日,贺子珍总是盯着毛主席的遗像愣神,有时还眼含热泪。

李敏在北京安葬完爸爸毛主席后,立马赶往了上海,贺子珍见到李敏后,第一句话就是:“对你爸爸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你爸爸的遗志,为人民好好工作。”

图|贺子珍和孔东梅

然而就在贺子珍决心继续为人民好好工作时,她却病倒了,这让贺子珍感到万般痛哭。

直到1979年一条消息传来,再一次点燃了贺子珍的斗志......

1979年6月1日,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贺子珍的老战友们向党中央和全国政协建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

对此,党中央和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

当贺子珍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地热泪盈眶,她对前来告诉她的上海市委领导们说道:“我的心情太激动了,感谢党和国家,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

这份迟到的殊荣,让贺子珍意识到生活中还存在着希望,她再一次从苦难中挣脱了出来,与病魔、命运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不久后,贺子珍第一次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我想看看天安门。”

对此,中央批示同意。

1979年9月3日,党中央派专机到上海迎接贺子珍到北京。

坐在飞机上,贺子珍支着身体,眺望祖国的大海河山,从1949年坐火车去北平遇阻,到现在中央派专机去上海接她到首都,为了这一天,她足足等了30年,那一刻,贺子珍心里百感交集。

在到达北京后,贺子珍被安排到了301医院,她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但为了贺子珍的身体健康考虑,工作人员与李敏商议后 ,决定把贺子珍去纪念堂瞻仰的时间缩短,规定也要严格。

很快,贺子珍在李敏、孔令华的陪伴下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

图|贺子珍与毛主席最后一张“合影”

在纪念堂,曾经与被纪念者毛主席有过十年婚姻 、六个儿女的贺子珍,把眼泪和呜咽一并吞进了肚子里。

贺子珍望着毛主席“沉睡”的面庞看了许久,从井冈山到凤凰山,十年来每一个不眠不休的夜晚,都是贺子珍陪伴毛主席度过的,那时贺子珍十分心疼毛主席,总是盼着他能好好睡一觉,如今,毛主席终于睡着了,可贺子珍的眼泪却止不住的涌了出来。

李敏和工作人员见状,担心贺子珍受到刺激,立马把她推到了休息室内,而一同跟随在身旁的还有毛主席生前十分喜欢的一个卫士。

毛主席曾对这个卫士袒露心扉,痛苦地回忆劝阻贺子珍出走未果的伤心史:“唉,她那次就是要走,听不进我的话,我哭了,怎么劝怎么说也没有制止她......

1978年,这名卫士受李敏委托到上海看望贺子珍,贺子珍在看到是毛主席身边的人来看望她时,激动不已,她紧紧握着卫士的手,口型费力的开合着。

不久后,贺子珍被推出了毛主席纪念堂,扶上了车,在车子即将启动时,贺子珍向车窗外看了一眼,但其实那双早已被泪水模糊的泪眼,什么也看不清了,就像刚刚被匆匆推过毛主席遗体旁一样,贺子珍与毛主席,他们就这样永别了.......

图|贺子珍离开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逝世

时光飞逝。

1984年4月初,贺子珍断断续续的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到中旬时,变成发高烧、便血,很快,贺子珍便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们尽心尽力医治,但始终没能把贺子珍的体温给降下来。

很快,上海市委便分别与北京、福州(贺敏学)联系。

当李敏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时,立马与丈夫孔令华乘坐飞机,赶往上海。

在来到医院时,李敏来不及听医生介绍妈妈贺子珍的病情,便直奔床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面容十分憔悴、两颊通红,眼睛微微闭着的妈妈贺子珍。

李敏俯下身子喊道:“妈妈,妈妈——”

女儿深情地呼唤使得昏迷中的贺子珍慢慢睁开了眼睛,在看清面前的人时,贺子珍问道:“娇娇,令华,你们都来了?”

图|贺子珍

李敏俯下身子靠近贺子珍,轻轻说道:“妈妈,您好吗?我们来看您了。”

贺子珍点了点头,李敏又问道:“您感觉怎么样?”

“没什么感觉,肚子痛。”

李敏连连点头,见妈妈贺子珍情况还算稳定,李敏才退出房间,向医生询问妈妈贺子珍的情况。

就在这时,贺敏学和妻子李立英也赶到了医院,见到贺子珍后,贺敏学宽慰道:“子珍,你才75岁,比我还小5岁呢,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改革开放的好日子才开头,我们还要一起向前奔。”

贺子珍闻言,微微摇了摇头:“哥,我怕是奔不动了,我这辈子,没给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快去了,我有个要求,是第一回,也是最后一回。”

贺敏学眼眶红了:“你说吧,我一定向组织转达。”

“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骨灰盒能不能放在北京的什么地方?”贺子珍说道。

贺敏学一听,擦了擦泪水:“子珍,你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又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与主席同甘共苦了十年。为了顾全大局,又孤苦伶仃了一辈子,你的这个要求不过分,相信组织上会批准的。”

图|贺敏学

闻言,贺子珍缓缓点了点头。

在哥哥贺敏学的建议下,医院给贺子珍服用了安宫牛黄丸,服药后,贺子珍的体温降了下来,沉沉的睡去了。

在之后的两天里,贺敏学一家和李敏一家天天去看望贺子珍。

然而就当大家以为贺子珍的情况已经好转后,4月18日,贺子珍病情突然加重,整个人陷入昏迷的状态。

到4月19日下午,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终究还是去了,享年75岁。

在贺子珍逝世后,贺敏学便把贺子珍临终提出的请求,汇报给了上海市委,但面对贺子珍的这一请求,上海市委不敢擅自做主 ,马上请示了中央办公厅,中办也倍感为难,最后请示了邓小平。

对于贺子珍提出的这一要求,邓小平一锤定音,连下两道命令:“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

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是安置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从此,贺子珍回到了她的战友中间,而邓公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贺子珍一生最高的肯定。

图|邓小平

4月25日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随后由贺敏学、李敏和孔令华护送骨灰到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贺子珍的骨灰被运到八宝山后,很多老同志们都自发的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贺子珍的骨灰安放仪式,向这位女红军战士表示了最后的敬意。

贺敏学和工作人员在整理贺子珍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陈旧的红毛毯和一个残废证,这是贺子珍精心保管了几十年的遗物。

红毛毯是贺子珍与毛主席结婚时用过的,从井冈山到陕北到苏联到东北到上海到南昌又到上海,在这50多年的雨雪风霜中,贺子珍硬是把这个感情的见证保存了下来。

残废证贺敏学并未见过,打开看后,上面写到这个三等甲级《革命军人残废证》是1951年填发的,按照规定每年可领取330元残废金,但在领款签名栏中却没有一个字,说明贺子珍从未领过。

图|贺子珍伤残证书

34年的残废金并不是个小数目,但贺子珍硬是没要,一时间,贺敏学泪如雨下,他不仅为妹妹的逝世而感到伤心难过,更为妹妹克己奉公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这本残废证正是一位红军女战士当年枪林弹雨艰险历程的无言证明,证书里面的内容,写的更是贺子珍永存人间的荣誉与清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8年李敏和孔令华准备结婚,贺子珍却希望拖延一年,原因有两条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事安排成难题,邓小平一句话定下葬礼的规格
毛主席视察沈阳,得知贺子珍在上海没工作,问叶子龙:为何不安排
1981年,中央交给李敏三样东西:这是毛主席给你留的遗产
84年贺子珍病逝,后事安排成难题,邓小平一锤定音,做出两条批示
47年贺子珍回国,林彪亲自去车站迎接,亲切道:大姐,感觉你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