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指妊娠物种植于子宫切口瘢痕处,是一种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

妊娠物完全或部分位于子宫腔外,周围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瘢痕组织所包绕

 

瘢痕妊娠发生率

文献报道所有妊娠中瘢痕妊娠发生率为:1/18001/2216

瘢痕妊娠在剖宫产史妇女中的发生率为 0.15% 15 例瘢痕妊娠/万例剖宫产)

瘢痕妊娠占异位妊娠比例约为 1%6%

 

瘢痕妊娠由 Larsen 1978 年首次报道,至 2002 年,经 MEDLINE 检索到的瘢痕妊娠19 例;20022007 年英文文献报道达 94 例。中文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百余篇,半数以上发表于近 5

因此,瘢痕妊娠的发生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较常见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重视

 

近年来瘢痕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随着剖宫产率升高,瘢痕妊娠发生率绝对值上升

现代诊断技术提高,尤其超声技术的提高使更多的瘢痕妊娠得以发现

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也使其发现率提高

手术缝合方式由双层缝合改变为单层缝合也可能是瘢痕妊娠发生率上升的间接原因

 

发病机制

导致受精卵在前次剖宫产瘢痕位置着床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各种学说中涉及较多的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CS)损伤子宫内膜

剖宫产手术造成子宫下段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上皮细胞是修复内膜功能层所必需的条件,瘢痕妊娠时由于着床处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如, 绒毛直接植入子宫肌层

剖宫产术损伤子宫壁肌层

致其连续性中断,形成通向宫腔的裂隙或窦道,再次妊娠时,孕卵种植于该裂隙或窦道处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剖宫产切口处血供不足,导致瘢痕修复不全,瘢痕处有较宽大裂隙

可能与剖宫产缝合技术有关

近年来更多采用的切口单层无反转连续缝合,较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而既往采用较多的切口双层缝合,即第二层反转缝合,多数切口愈合良好

 

病理生理

 

剖宫产术、清宫术、子宫肌瘤剥除术等任何涉及子宫的手术,破坏了子宫壁,使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术后均可形成瘢痕部位通向宫腔的微笑裂隙,再次妊娠妊娠时受精卵穿透疤痕并在微小裂隙处着床,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此处的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

 

危险因素

 

1)既往剖宫产次数、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

2)剖宫产手术指征为臀位;

3)再次妊娠距离末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的长短。

临床表现

均有剖宫产史,文献报道瘢痕妊娠发生时间距最近一次剖宫产的间隔为 3 个月至 17 年不等

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少数伴腹痛

或表现为人工流产清宫术中大出血,或术后反复阴道出血,重复超声时发现为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也可无特殊表现,与正常妊娠相似,但多无早孕反应

 

准确诊断瘢痕妊娠的重要性

由于瘢痕妊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本病认识不充分时易致误诊

误诊为正常早孕时,若行人工流产术可能导致大出血;未及时诊断且瘢痕妊娠继续妊娠时,有子宫破裂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误诊为妊娠流产或宫颈妊娠也可能因延误诊断导致大出血或子宫破裂

 

临床诊断标准

子宫下段剖宫产史

停经后有或无阴道不规则出血

妇检宫颈形态及长度正常,子宫峡部膨大

瘢痕妊娠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影像学检查

 

超声表现

剖宫产术后瘢痕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下段瘢痕处带状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部分可见子宫下段切口处瘢痕裂隙,表现为瘢痕处由黏膜层向浆膜层的楔形凹陷,或呈三角形裂隙

 

超声检查方法

使用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探头,多切面扫查

仔细观察妊娠物着床位置,与剖宫产瘢痕的关系,若为瘢痕妊娠则进一步观察妊娠物的回声、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瘢痕妊娠处的子宫肌层厚度(瘢痕妊娠与膀胱间的肌层厚度)

宫腔、宫颈的情况

 

经阴道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的回声结构、血流情况、肌壁厚度等均优于经腹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84.6%

经腹超声在整体观察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时更有优势

应该强调两种途径联合应用,以获取更全面清晰的超声图像

 

超声诊断CSP的声像图标准

(1)宫腔及宫颈内未探及妊娠囊;

(2)妊娠囊或包块位于子宫前壁峡部或既往剖宫产瘢痕处;

(3)妊娠囊或包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

(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妊娠囊或包块周边探及明显的环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高速(峰值流速>20cm/s)低阻(搏动指数<>

5)附件区未探及包块,子宫直肠陷凹无游离液波。

 

 

分型

根据瘢痕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可大致将其超声表现分为三种类型

单纯妊娠囊型

混合回声包块型

部分位于宫腔型

 

单纯妊娠囊型:剖宫产瘢痕处见胎囊

胎囊位于子宫下段瘢痕处,部分囊内可见胎芽或卵黄囊,活胎时可见胎心搏动;胎囊较大时可明显向前(膀胱方向)凸出

前方肌层变薄(最薄处 0. 10. 4 cm

胎囊旁可见丰富低阻血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显示滋养血管来自切口肌层

 

混合回声包块型:

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见不均质的混合回声包块,内见无回声、低回声及中等回声区

子宫下段常见局部隆起

包块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常明显变薄(甚至菲薄)

CDF I 显示包块周边血流较丰富,低阻血流为主

 

部分位于宫腔型:部分妊娠囊位于宫腔内

妊娠早期妊娠囊快速发育,妊娠囊可向宫腔延伸,首次检查时妊娠囊位于瘢痕处,随访中可能发现妊娠囊达宫腔内,甚至宫底部,而一部分滋养组织仍位于瘢痕处

也可能宫腔内发育胎儿,而一部分胎盘却位于瘢痕处

另宫颈机能较差者,宫颈内口不闭合,部分妊娠囊也可位于宫颈管内

 

部分位于宫腔型:超声表现

一部分妊娠囊位于瘢痕处,另一部分或大部分位于下段宫腔,此时妊娠囊常变形,伸入瘢痕处的妊娠囊成锐角,或妊娠囊明显被拉长

或混合回声包块型者妊娠物有少部分伸入宫腔

因此,瘢痕妊娠时宫腔内并不一定没有妊娠物,但必须有一部分妊娠物位于瘢痕处

此时尤需注意与宫内妊娠鉴别

 

 

 

 

超声随诊观察

超声在瘢痕妊娠治疗随诊中起到重要作用

定期随诊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病灶大小变化、瘢痕处子宫肌层厚度改变、及病灶血流情况,特别是保守治疗后的随诊观察非常必要

期待疗法也必须超声随诊以观察病灶变化情况

 

超声诊断标准

997 Godin 等首先提出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标准:

宫腔内无妊娠囊

宫颈管内无妊娠囊

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位于子宫峡部前壁

膀胱和妊娠囊之间肌壁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诊断标准适用于大多数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但是不够完善。因为少数瘢痕妊娠,其妊娠组织(妊娠囊等)除位于瘢痕处外,还有一部分位于宫腔内或宫颈管内,此类表现的瘢痕妊娠易被漏、误诊,尤其需要超声医师引起重视

 

鉴别诊断

宫颈妊娠

宫颈膨大如球状,宫体及峡部不大,宫腔内无妊娠囊,宫颈管内可见妊娠囊或不均匀混合回声包块

宫颈内口关闭,胚胎组织不超过宫颈内口,宫颈外口部分扩张

宫颈妊娠病理诊断标准为绒毛着床于宫颈腺体上

 

瘢痕妊娠与宫颈妊娠鉴别要点

病史:瘢痕妊娠均有剖宫产史,而宫颈妊娠可有或无剖宫产史

病灶部位:瘢痕妊娠位于子宫下段瘢痕处,宫颈管形态正常;而宫颈妊娠位置更低,即在宫颈内口水平以下(宫颈管内)

超声:瘢痕妊娠于子宫下段瘢痕处见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包块,而宫颈妊娠时超声示宫颈管异常膨大,内见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包块,宫颈内口紧闭、外口松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包块型的瘢痕妊娠易误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鉴别要点: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有助鉴别,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病灶内部异常丰富的低阻血流信号,瘢痕妊娠包块内部常常无血流信号,而表现为包块周边的低阻血流

β-hCG 的测定: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血  β-hCG 水平常常异常升高!而瘢痕妊娠血   β-hCG 水平常明显低于正常妊娠

 

使用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探头,多切面扫查

仔细观察妊娠物着床位置,与剖宫产瘢痕的关系,若为瘢痕妊娠则进一步观察妊娠物的回声、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瘢痕妊娠处的子宫肌层厚度(瘢痕妊娠与膀胱间的肌层厚度)

宫腔、宫颈的情况

 

经阴道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的回声结构、血流情况、肌壁厚度等均优于经腹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84.6%

经腹超声在整体观察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时更有优势

应该强调两种途径联合应用,以获取更全面清晰的超声图像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此处妊娠后容易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瘢痕妊娠的位置、范围、子宫肌壁厚度以及其血供情况等,能准确、及时诊断瘢痕妊娠,并能动态观察瘢痕妊娠治疗效果及保守治疗时病灶变化,因此超声检查在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声诊断要点:

病史:剖宫产史、停经史、人流药流史等

超声表现:子宫下段瘢痕处孕囊或囊实性包块

超声特点分型: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孕囊完全种植型、部分种植型及囊实性包块型,尤其注意孕囊部分种植型

值得注意的是:

CSP患者就诊时间不同、或临床忽略早期超声检查,可无典型孕囊图像,易致误诊

遇剖宫产者再妊娠,一定要行超声检查除外瘢痕妊娠

 

 


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变薄,如果厚度>3 mm,则为Ⅰ型。我们认为该型风险相对较低,处理上多选择超声引导(宫腔镜指引)下清宫术。

 


 

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变薄,如果厚度3 mm,则为Ⅱ型。我们认为该型采取超声引导(宫腔镜指引)下清宫、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清宫、阴式手术、经腹手术都有选择。

 


妊娠囊向膀胱方向外凸,妊娠囊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甚或缺失,厚度3 mm,则为Ⅲ型。我们认为该型风险高,倾向 UAE+甲氨喋呤(MTX+清宫,或者切除病灶的方案。


 


剖宫产瘢痕妊娠超声分型

 

 


胚胎存活型  I 宫下段见完整妊娠囊,见胎心搏子宫下段见完整妊娠囊,见胎心搏动,见扩张血管及多量血池

孕囊周围局部肌层血流信号丰富,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

 

子宫下段见完整妊娠囊,见胎心搏动,见扩张血管及多量血池


孕囊胚胎停育型  II

子宫下段见变形妊娠囊,无胎心搏动,见扩张血管及多量血池

孕囊周围局部肌层血流信号丰富,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

 


类滋养细胞疾病型  Ⅲ型

子宫下段见梭形增大,回声杂乱不均,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与局部肌层分界不清

 

不均回声区内血流信号丰富,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

 


 

绒毛退变型 Ⅳ型

子宫下段见回声杂乱不均,范围较小,与局部肌层分界较清

杂乱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无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

 

 

重中之重超声诊断标准

宫腔内空虚,没有妊娠囊种植;

宫颈管内空虚,没有妊娠囊种植;

妊娠囊种植于子宫峡部前壁;

在膀胱与妊娠囊间存在子宫肌层组织缺陷;

图像中无附件包块及子宫直肠陷窝积液(除非发生CSP破裂)

 

补充超声诊断标准
妊娠囊附着的子宫峡部周围血流信号丰富

妊娠囊滑动征阴性,即阴道超声探头轻轻上推子宫,如妊娠囊仍在宫颈内口水平保持位置不变则为阴性。

补充以上两点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排出宫内妊娠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的可能,但妊娠囊滑动征的检查会增加大出血与子宫破裂的可能,需慎用。

 

 

剖宫产术后瘢痕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下段瘢痕处带状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部分可见子宫下段切口处瘢痕裂隙,表现为瘢痕处由黏膜层向浆膜层的楔形凹陷,或呈三角形裂隙

 

 

分类及结局

1.内生型:孕卵在剖宫产瘢痕处着床,同时向宫颈管内甚至宫腔内发育,结局有可能继续妊娠,形成胎盘前置或低置。但发生子宫破裂及大出血的风险极高。

  2.外生型:孕卵种植于剖宫产瘢痕处深肌层,孕囊向膀胱及腹腔方向生长,结局是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引起子宫穿孔、破裂、出血,如未及时处理有致命大出血的危险。

 


增大的子宫峡部有一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

     -周边血流丰富

     -妊娠囊和膀胱间有一薄的处于破裂前状态的子宫肌层

 

 


 

CSPB超及模式图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声像及彩超表现

 

 


经阴道超声波检查

显示子宫前壁下段先前剖宫产切口部位一个楔形液性暗区与宫腔相通,此处子宫肌层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一般最薄处肌层厚约2~4mm

 

典型声像图实例

 

 

 


 

子宫瘢痕妊娠,手术前后超声图片



手术前:

 

 


 

手术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剖宫产瘢痕妊娠与瘢痕憩室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66超声影像学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
异位妊娠超声汇总
瘢痕妊娠凶险大,阴超诊断准确高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早期的超声诊断
瘢痕子宫( 四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