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脏的声像图表现及标准测量方法

今天我们来聊聊的脾脏的超声表现和测量正常值,先来看看脾脏的正常声像表现和正常值。

我们要看之前首先要知道脾脏的检查,要观察哪些内容。

一、 观察内容

1.我们首先要知道正常情况下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实质回声;

2.其次要观察脾内部有没有局限性病变及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缘、回声强弱、回声是否均匀、周围及内部血流情况;

3.接下来要看看脾动、静脉的血流情况,测量脾门处血管内径;

4.最后还要观察脾周围脏器有没有病变及对脾脏的影响。

二、声像图表现

1.位置:脾脏位于腋中线9~11肋间,肋缘下扫查不到脾脏。可有通过观察脾脏的位置,排除游走脾、异位脾和脾大的情况。

2.大小:正常脾脏大小随年龄及含血量的多少而变化,个体差异较大。

3..形态:脾脏在肋间斜切面,显示长轴呈“半月”形,冠状切面呈“三角”形,膈面呈整齐而光滑的弧形,脏面向内凹陷,回声较高,中央是脾门。边缘稍钝。轮廓清晰。

4.回声:如图1,脾脏的包膜呈线状回声,表面光滑,实质为均匀细密点状中低回声, 脾门内可见较宽的管状无回声为脾静脉,有时可以看到搏动的脾动脉,比较细小模糊。脾脏的回声强度比肝脏低,又比左肾皮质回声高。随年龄的增长,脾脏回声会稍增强。

图1

5.CDFI:脾门部的脾动脉为红色血流信号,脾静脉为蓝色血流信号。如图2,脾门处可以看到脾血管呈条状从脾门处进入脾实质内。

图2:脾门处血管

6.频谱多普勒显示:脾动脉为单峰宽带搏动性频谱;脾静脉为带状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

接下来我们看看要怎么测量脾脏。

二、测量

脾脏大小、形态,个体差异也较大,对于大小的评价,要看整体增大和边缘钝化情况。测量脾脏要在呼气时从左侧第7~11肋间扫查,先显示脾门,再在脾脏最大切面上进行测量。如图3、图4。

了解脾脏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是推断脾脏病程的要点。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就是最大斜径和厚径,不常用宽和上下径。

图3

图4

1.脾脏最大斜径

测量切面:在左肋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出脾门的脾静脉图像。

 
测量位置:如图5,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脾下极最低点到上极最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正常范围约8-12cm。

图5:脾脏长径

2.脾脏厚度

测量切面:通过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显示脾门部的脾静脉图像。 


测量位置:如图6,测量点选在脾门到脾对侧缘弧线的垂直距离测量。 

正常范围约3-4cm;

图6:脾脏厚径

3.脾静脉内径

测量切面:在左肋间斜切面显示脾门处的脾静脉长轴。如图7、图8。

测量位置:在入脾的两只静脉汇合部前方约0.5cm处测量;地方测量脾静脉主干内径,正常内径<0.8cm。

图7:脾静脉

图8

三 检查要点

脾脏的超声检查,对脾大的判断除了观察大小,形态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看到的脾脏出现边缘钝化,即使我们测量的脾大小在正常范围,也要考虑有脾增大的可能。

刚刚我们已经把脾脏对的正常声像图表现和正常值的测量介绍给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1.二维声像图表现

正常脾长轴切面呈“半月”形,冠状切面呈“三角”形,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实质为均匀中低回声。

2.多普勒超声:脾动脉为单峰宽带搏动性频谱;

脾静脉为带状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

3.正常值

脾脏最大斜径:约8-12cm:

脾脏厚度:约3-4cm;

脾静脉内径:正常<0.8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声指南】脾破裂超声诊断
胰腺各切面的正常声像图
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常用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脾脏超声检查的途径及标准切面
脾大,有麻烦,三度划分要拿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