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这些神奇化石告诉你:云南简直是一部生物进化百科全书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在云南出土过很多神奇的化石,最早的甚至能追溯到5亿年前!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澄江县帽天山出土的化石和禄丰恐龙化石了。那么除了这些,云南还有哪些奇特的化石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5.3亿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脊索动物化石

1984年,澄江动物化石群在云南澄江县被发现,这些化石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

澄江生物群是举世罕见、保存完善、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已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已被誉称为“世界古生物圣地”。澄江动物化石群中,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云南虫”。

云南虫生活在约5.3亿年前寒武纪前期的浅海中。1991年被侯先光发现于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并命名为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5.2亿年前:迄今全球最古老幼虫化石

20165月,中国、德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从中国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中发现了5.2亿年前一种三维立体保存的无节幼虫化石,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节肢动物无节幼虫化石。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该幼虫体长仅为2毫米,呈三维立体保存。经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被鉴定为澄江化石群中的大附肢节肢动物林乔利虫的早期幼虫。

此幼虫的发育模式也在早期节肢动物进化方面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证明无节幼虫类的发育模式并不是仅存在于甲壳动物当中。同时,此项研究成果为未来澄江化石中节肢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4.19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硬骨鱼化石

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中国云南省发现了距今约4.19亿年前的一具古鱼化石。研究表明,这种古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硬骨鱼,它的名字叫'梦幻鬼鱼'

由于这条鱼的长相特别诡异,就像是魔幻电影中的怪鱼,因此研究人员称它为'梦幻鬼鱼''鬼鱼'的梦幻之处还在于它身上集中了有颌类动物的众多原始特征。

4亿年前:凶猛掠食鱼类化石

2016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昭通箐门水库附近首次发现了4亿年前凶猛掠食鱼类——爪齿鱼类的头部骨骼化石,这是爪齿鱼类中最古老的成员,填补了爪齿鱼类早期演化历史的空白,揭示了爪齿鱼类所属的肉鳍鱼类的早期演化格局。

据介绍,在地球历史上的“鱼类时代”中,肉鳍鱼类是占据压倒性多数的鱼类,并在约3.8亿年前登上陆地,演化出陆地脊椎动物,是人类的鱼类祖先。爪齿鱼类是肉鳍鱼类中一群神秘、存在时间较短的掠食性鱼类。

3.75亿年前:远古动植物化石成建筑材料

在北回归线这个神秘的纬度附近,有着颇多传奇。这条线穿越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隐藏着一个奇特的小村庄“老旭甸”。因这个小山村的房屋、院墙,甚至猪圈、灶台等都由远古植物的遗骸垒就,又被人称作“化石村”。

这个村从几百年周家始祖移民至此开始,便从附近的山崖上专门开凿这样的石头,一代又一代,建成了这个村庄。穿梭其中,斑驳石墙上不仅能看见树叶、树枝,甚至能发现蚌壳、螺壳等动植物的化石。据考证,这些化石距今已有3.75亿年历史。

2.44亿年前:最古老的卵胎生新鳍鱼类化石

201611月《科学通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发现了2.44亿年前的鱼类化石,命名为光泽肋鳞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卵胎生新鳍鱼物种。

近年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开展野外工作,获得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新鳍鱼类化石标本。根据采集于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的11块保存精美的鱼化石,徐光辉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命名了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物种光泽肋鳞鱼。

2.42亿年前:最早的素食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20165月据英媒报道,据最新出土化石证据显示,一种生活在2.42亿年前鳄鱼大小的物种是最早的已知素食海洋爬行动物。正是两块在中国云南出土的化石标本,揭示了这一史前生物的头骨形状和觅食方式。

科学家说,这一名为奇异滤齿龙(或称独特须齿龙)的锤型头骨帮助它以海底植物为食。只有极少数(仍存在或已灭绝)海洋爬行动物是食草动物。科学家表示,奇异滤齿龙还有助于了解2.52亿年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大规模的一次大灭绝的始末。

2亿年前:“梦境滨鳄”主龙类化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除了某些鳄鱼之外的主龙类基本上是陆地动物,直至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贵州盘县首次发现海生类型的早期主龙类化石。2016年,该课题组在云南富源地区再次发现此类化石。

此次主龙类化石发现于三叠纪(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中期的石灰岩地层,近乎完整的骨架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半水生主龙类。这种动物长约两米,全身被甲,颈粗尾长,口中利齿参差,四肢短小壮硕并且具蹼,是史前近岸海洋环境中凶猛的掠食动物。

研究显示这种动物属于非常原始的主龙类,并且与一个北美的罕见类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化石表明作为爬行动物演化的主干,主龙类在其历史的很早阶段就已经开始半水生的海洋生活了,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对所谓“中生代海洋爬行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新发现的化石被命名为梦境滨鳄(Litorosuchussomnii),意思是“梦境中海滩上的鳄形动物”。

2亿年前 全世界罕见的恐龙游泳足迹化石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直到200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才真正找到肉食恐龙能游泳的证据,但这类标本非常稀少。中国的首次确凿记录是2013年,来自四川昭觉地区的重要发现,其行迹非常确切地表明了肉食恐龙会游泳。

20169月,经中外古生物学者考察论证,云南禄丰县恐龙山镇甘冲村委会发现肉食和植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这类恐龙游泳足迹化石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

2亿年前:亚洲首个翼鳕化石

20141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云南省罗平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低等辐鳍鱼类化石,化石保存良好。

徐光辉等研究人员把它命名为尼尔森翼鳕,是翼鳕属一个新种。这是翼鳕属在亚洲的首次发现,为研究辐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1.8亿年前:侏罗纪最早恐龙化石

201512月,云南禄丰发现两具距今约1.8亿年的恐龙化石。经鉴定,它们分别为“巨型禄丰龙”和“许氏禄丰龙”,是侏罗纪早期最早出现的恐龙之一。“巨型禄丰龙”化石保存较完整部分5.3米,据推测完整长度近9米,保存部分为背椎、荐椎等多部分。

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

此外,目前在云南共发现了14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包括体长17米的川街龙 ,也有体长1.2米大地龙,其他还有禄丰龙、易门龙、云南龙、金沙江龙等等。

3400万年前:灵长类物种化石

2016年,科学家宣布在云南发现了6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已灭绝的3400万年前灵长类物种的残骸。这些珍贵化石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灵长类动物最终演变成人类。

1597万年前:我国目前最早竹子化石

2013年报道,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后王力在导师周浙昆研究员的指导下,与合作者在云南镇沅县哀牢山西坡发现了大量保存良好的竹子叶片和竹竿化石。这些化石标本产自距今15.97~11.61百万年前的中新统地层。

王力说,该发现提供了我国最早的竹子化石证据,说明竹亚科在我国已经演化了较长的地质时期,在云南的分化时间不晚于中新世中期。

800万年前:腊玛古猿化石


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之前,我国大地上已经生存着作为人类远祖的几种古猿。1956,古猿上颚骨化石在云南开远被发现,这种古猿被命名为开远腊玛古猿。当地是我国第一个古猿化石产地。

624万年前:巨型水獭新种化石

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刊物《Journal of SystematicPalaeontology(系统古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美法科学家共同研究确认的巨型水獭新种化石——似獾泰国水獭新种,这是迄今欧亚大陆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獭化石之一。

水獭(水獭亚科)是鼬科中半水生的食肉动物,现生水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其化石记录非常贫乏。这一类群最早发现于泰国北部中中新世湄莫盆地,但多是一些零散的牙齿。

昭通水塘坝化石地点最晚中新世褐煤层(距今约624万年)发现几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的化石组合,时代比泰国的同类标本晚了大约600万年。

水塘坝标本的完整性能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水獭的进化史,特别是这种知之甚少的中新世神秘的属种,其发现表明似獾泰国水獭是水獭亚科最古老和最原始的支系之一。

600万年前:最早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

2015年11月,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美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头骨”,并把这具中华乳齿象化石命名为:“先中间中华乳齿象(新种)”。

研究员表示,中华乳齿象化石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种独特的长鼻类化石,之前的最早发现是在山西榆社盆地。由于缺乏更早的化石记录,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华乳齿象起源于美洲,是由居维叶象亚科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从上新世时进入东亚,到达了中国北方。

2007年在云南昭通水塘坝新发现了中华乳齿象的头骨,它比原来的中华乳齿象年代更久远,已距今600多万年,该发现把中华乳齿象的化石记录又向前推进了约一百万年,同时把中华乳齿象最早的起源地推向了中国西南的云南及周边地区。

260万年前:最早的桃化石

桃具有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在驯化、栽培的过程中,已经演化出上千个品种。尽管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其起源和演化历史尚不清楚。

科研人员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的上新统距今约两百六十万年的茨营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桃核化石。

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比如内果皮顶部具尖,内果皮外表面同时具有深沟和深孔等。这一发现极大地推进了桃的演化历史,也增加了西南地区在探讨桃起源和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170万年前: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化石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

 这些神奇化石告诉你:云南简直是一部生物进化百科全书!



征稿


云南旅游投稿邮箱开通啦!

欢迎读者来稿分享你的云南趣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本关于地球近 50 亿年历史的书,记录了 200 个重要时刻
人类进化全记录——从细胞到人类都是在中国境内进化出来的
云南发现巨型恐龙化石:完整度罕见超70%,正抢救性发掘
人类及人类文明的源头
曾经兴盛却最终灭绝的10种史前巨型生物-今日头条
恐龙时代的海洋霸主有哪些?沧龙真能干掉霸王龙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