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分后鼻干眼干咽喉干咳嗽干皮肤干大便干 怎么补水有讲究

秋分过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身体的一些部位干巴巴的。

燥为秋令,秋属金,肺也属金,燥邪往往内应于肺,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呼吸系统的一些症状:鼻塞、鼻痒、鼻干、口干、咽喉干痒疼痛;这时候的咳嗽往往是干咳,少痰或无痰,

皮肤干燥:肺主皮毛,所以也会让皮肤干燥。

肠道干燥:肺与大肠相表里,还可出现大便干结、肝门瘙痒,甚至肛裂,大便干结、便秘……

一说燥就容易联想起火大、上火,其实燥跟温度没关系,而是湿度的一个概念,燥就是干。可以结合热成为温燥,也可以结合上寒,成为凉燥。

补水不能只靠喝水

我们人体里有两种水,一种是有用的水分,叫做津液,也就是各脏腑、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血液、唾液、眼泪、汗液、都属于津液。如果将人体看做大自然,津液就像以大海、江河、湖泊、山泉、地下水等形式存在的水源,如果水少了,万物就不能滋养。人体也一样,津液少了,皮肤、各个窍口、五脏六腑就得不到滋养,变得干干的,自然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另一种是没用的水,我们叫它水、饮、痰、湿,这是四大阴邪,虽然它们会随着症状千变万化,但本质是一样的。一旦这四大邪盘踞体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湿疹、久咳不愈、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中耳炎、腹泻……这些孩子常见病就容易找上门来了。

所以我们就要尽可能把从饮食中得到的水分,转化为有用的津液,而不是水、饮、痰、湿这些体内的垃圾。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我们要看下水分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什么。

津液的制造:

饮食是津液的原材料,我们吃的饮食到了胃里后,脾就会率领着胃、小肠和大肠组成“津液制造小分队”,大家齐心协力,通过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津液。

所以脾运的功能健旺,就会带来团队创造出更多业绩,也就是产生更多津液,如果脾病恹恹的,则会业绩下滑,造出的不是津液,而是水饮痰湿这些垃圾。

津液的布输:

接下来如何将这些津液输布到全身呢?清代医家唐宗海称肺为“水之上源”,津液要经肺的宣发作用,如喷泉一般将水液均匀灌溉到人体,才能濡养五脏六腑,全身肌肉,润泽皮肤。若肺的功能失常,失去了输布水液的能力,身体就不能得到正常的濡养滋润啦。

肾主水,津液由肺输布全身,滋养人体后,又集聚于肾,在肾的作用之下,被泌别成清和浊两部分,清的部分通过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回到肺,由肺再布散周身,以维持体内的正常水液量;而浊的部分则被化生成尿液排出。所以只有肾阳的气化作用强健,才能留驻水分,否则,补得再多也会被无情地排出体外。

所以一旦脾肾等功能不足,水进入体内就成了负担:

转化成津液的少,越喝水口越干。

还会潴留在身体里就成了痰湿。

喝水多了就会造成脾肾的负担,会伤到肾阳,一趟一趟跑厕所。

就像糖尿病人早期就有这个现象,越喝水越跑厕所,口越干燥

因此不是喝水就一定能补水,真想补水,就要让脾、肺、肾功能健旺。而“脾土生肺金”脾胃功能的强壮,可以令肺系统功能强壮。所以根本就在调理脾和肾。

一方面靠日常饮食,少吃肉、蛋、奶,及寒凉、油腻甘肥味道厚重等伤脾的食物,这点我们在很多文章中都写过了,具体可参见《小儿易病的原因和脾胃养护要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中的生痰,化痰,豁痰。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少汗、口干,夏季损津液,喝水就能补?(百草君答疑)
望诊之望痰:审痰辨病
《症因脉治》
痰饮丸
化痰的肾气丸——跟诊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