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王朝史,一代圣人王阳明,不屑入朝做官,九华山上悟道成圣人

弘治三年格竹的失败宣告了王守仁对朱熹思想第一次产生了怀疑,也对自己究竟能否成为圣贤产生了怀疑。王华看着一蹶不振的儿子,难免怨气满腹。自己毕竟是当朝的状元,儿子要是连个功名也没有,可就太丢人了。他命令王守仁,马上将心收回来,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王守仁见成为圣贤的理想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无奈之下只得找出落满灰尘的书本,埋首苦读。这年秋天,果然不出人所料,王守仁轻而易举地在乡试中得中举人。然而,背负着全家人殷切希望的他,却在弘治六年的会试中落榜了。虽然落榜,当时的宰相李西涯和韩东阳看到王守仁的试卷,仍然是啧啧称奇,叹服王守仁的才华,并一致认定来年的状元一定非王守仁莫属。

这份预言并没有得以兑现。在弘治九年的会试中,王守仁再次落榜了。和他住在一起同科参加考试的生徒们,都以落榜为耻,而王阳明对此却并不在意,他对身边的人们说道:“世情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来安慰他的朋友们听到王守仁这话,都对他这份涵养和淡定表示深深的叹服。对于儿子的落榜,父亲王华虽然失望,却并没有苛责王守仁。他耐心地劝说王守仁不要气馁,只要再接再厉,勤奋苦读,终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等等。王守仁听着父亲的絮叨,不发一语。一直到王华说累了,才吐露出自己这次落榜后的真实感受。而王华听了,差点儿气晕过去。

原来,王守仁经过两次科考,渐渐认定科举取士这条路,实在是不适合自己。而就在这一年,明朝的边关告急。举朝上下仓皇失措,到处寻找人才却一无所获。王守仁听到这一消息,让他深深地感受到,朝廷虽然设置了武举一科,但是这些人大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虽然懂得骑射和杀敌,但他们不读兵书,不懂谋略,丝毫没有统驭全局的能力。这样的人,怎么能委以重任呢?于是,王守仁下定决心,彻底放弃考取功名,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习兵法之上。这样才能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这个决定遭到了状元王华以及全家上下的坚决反对。在他们的苦心劝诱下,王守仁才终于妥协,答应在学习战略兵法、习武练剑的同时绝不丢弃四书五经,不放弃科举考试。就这样,从他二十六岁开始,王守仁一边学文,一边习武,逐渐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人。当时王守仁对于军事,已经到了狂热痴迷的地步。每当家里面有客人到来,他都会把果核等随手可得的东西拿来摆成阵图,向他们解释兵法。一天夜里,王守仁梦到威宁伯王越解下身上的佩剑赠予他。这个威宁伯是明朝中期颇有声名的武将。王守仁对他仰慕不已。醒来之后,他兴奋莫测,手舞足蹈,可见王守仁立志报国的决心之坚定。

就这样一晃又过了两年。到了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已经二十八岁了。他再一次收拾行装,踏上科举考试之路。这一次,王守仁终于如愿以偿,中了会试的第二名,紧接着又在殿试中取得二甲的成绩。他被分配到工部做观正进士。在工部观政的这段时间,王守仁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建树,也没有给朝廷提出过什么深刻见解。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大文豪李梦阳,二人一见如故,整天凑在一起,讨论文学和人生问题。

不久,王守仁被任命威宁伯,就是为威宁伯王越主持葬仪。这可遂了王守仁的心愿。他一路上也不承肩舆,整天骑着马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赶路。有一次因为山路崎岖,王守仁从马上摔落,还吐了血,却坚持不肯乘车。终于到达了威宁伯的府邸,王守仁见到威宁伯的弟子和家人,他虚心地向这些人请教了威宁伯在世时的用兵之法,收获颇丰。王守仁还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所得倾囊传授给了他们。临走之时,威宁伯的弟子们拿出许多金银布匹赠给王守仁作为礼物,王守仁却坚决不受。于是,他们拿出一把宝剑赠给了他,看到这一场景,王守仁惊呆了:竟然和他梦中所见一模一样!于是,王守仁收下佩剑,拜谢了威宁伯的家人后,返回北京。

此时的朝廷正在为西北边陲的战事头疼不已,王守仁向朝廷献上了《边务八策》,得到赏识,加封刑部主事,被派往江北处决案件。在那里,王守仁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是,政治上的柳暗花明却并不能填补王守仁心中的烦躁和不安,这么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建立一个全新思想体系的理想。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他的思维都仿佛打上了死结,对于怎样才能参透万事万物运行变化规律的探讨,他依然一无所获。于是,烦闷不已的王守仁决定出去散散心,舒缓一下心情。

弘治十三年,王守仁来到了九华山。选择九华山,并不是一个偶然。因为他曾经听说,这儿聚集了很多能参透生死的得道高僧。如果能和他们交流一番,说不定能够别有所获。他每经过一个寺庙,都要在其中留宿,和主持攀谈。就这样一路走来,终于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异人。

这位异人蓬头垢面坐在路中,衣衫褴褛,状若癫狂。王守仁知道,这样的人,很多都是得道高士。他便向此人鞠躬行礼,虚心请教。但是,任凭王守仁怎么说,这个人就是对王守仁守口如瓶,最后飘然先去。王守仁愣愣地站在当地。他知道,这几年的做官经历已经大大地分散了自己参禅悟道的精力,也消磨了他当年发誓要成为圣贤时的锐气。王守仁不想放弃自己为之苦心奋斗多年的目标。弘治十五年,王守仁回到京城复命。由于王守仁在京城的文人名士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威望,尤其是王守仁古文写作甚佳,深得时人的敬重,于是,他们纷纷上门来约他,希望共同组织一个诗文社。不过此时王守仁的身心,已经全被九华山那位异人的话以及成为圣贤这一终极目标所占据了。他谢绝了同僚们的好意,并上书朝廷请了一段时间病假,又继续踏上了他的巡游之路。

在路上,王守仁不断遇到神奇异人,不断积累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就这样一路走回了老家余姚。他在余姚的四明山之阳,也就是山的南边一个洞口盖了几间屋宇,整天独自在屋中冥神静思。在阳明洞坐行导引之术的这段日子,可以说王守仁距离成功已经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这一步他最终仍然没能跨过。而是在终日的冥神苦思中搞得身心俱疲,最后不得不再一次宣告放弃,重回官场。弘治十七年,山东巡按御史听闻了王守仁的大名,派任将他聘到山东主持当地乡试。王守仁没有推辞,欣然就任。这年九月又回到京城,担任兵部武选司主事。他对当时的学生们只知死记硬背,不知身心之学为何等的情况忧虑在心。于是自己开班讲学,教授学徒,以师道自认。对于他的这一举动,同辈中难免有人议论纷纷,只有翰林院学士湛若水深深理解王守仁的愁苦,二人逐渐结为莫逆之交。

再一次返回北京,王阳明终日被脑海中碰撞不已的各种思维搅得心神疲惫,头痛欲裂。但是,还没等到他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思路梳理清晰,一场灾难性的考验又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有多牛?他在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道?
我 心 光 明-郑州日报数字报
一生伏首拜阳明,领略“心学”精妙,活出圣人境界
文臣标杆!一生三战三捷,平叛不叫一个事,半圣曾国藩都在学习他
王阳明从廷杖之辱到龙场悟道
「国学快餐」知行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