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塞诗中,最“霸气”的一首:一箭射天山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 有趣的历史故事 -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一本传奇小说在中唐诞生。

就是享誉千古的《霍小玉传》,作者为诗人蒋防。

因为这本小说,霍小玉凄美的爱情故事被无数戏剧话本采用,历代演绎,经久不衰。

小说主要讲述了大诗人李益和霍小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李益被描绘成了一个负心汉的形象,他笔下有两句著名的诗,就是悼念霍小玉的: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本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现实中的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堪比一部宫廷大戏。

首先我们说蒋防,他的诗文成就受知于元稹和李绅,这两位都曾是当朝宰相,也是白居易的至交好友。

当时元稹、李绅属于李德裕集团,而令狐楚、李益则在牛僧孺阵营,“牛李党争”斗了几十年,把中晚唐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无数官员因此丢职丧命。

而白居易和两边都交好,虽然本文和他一点关系没有,但为了理清中唐历史,还是顺便提一句。

蒋防创作《霍小玉传》,就是为了诋毁李益,进而迎合元稹和李绅,所以他也因此升了官。

值得一说的是,吏部侍郎、太子少保韦夏卿与李益关系非常好,为莫逆之交,而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却嫁给了元稹,奈何韦丛红颜薄命,27岁就芳年早逝了。元稹曾有诗悼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自然,韦夏卿就是元稹的老丈人。

如此一梳理,中唐几位顶尖诗人、朝臣之间的关系……就更乱了。元稹和李益不对付,变相来说,也就是和自己的岳父不对付。

元稹和令狐楚是死对头,白居易和元稹是生死之交,他的墓志铭还是白居易亲自撰写的,但白居易和令狐楚关系却非常好,还点拨过他的学生李商隐。

所以中唐历史真的是一部大戏。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李益辜负霍小玉确有其事,但不至于像蒋防笔下写得那么无情,当时韦夏卿也劝李益,要善待霍小玉,毕竟他是霍王的女儿(霍小玉的母亲曾是霍王府的婢女,与霍王生下小玉,霍王病故后,霍小玉母女被赶出府,流落街头,当时霍小玉还不到15岁,无奈之下寄身青楼,因此结识的李益)。

可是呢,蒋防把《霍小玉传》呈给元稹时,他忘了一件事,元稹本身也是一个负心汉,中唐另一本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就是以元稹和崔莺莺为原型创作的,作者正是元稹自己,鼓励他创作的人,恰恰是李绅……

一个负心汉瞧不起另一个负心汉的故事,就此上演。

实际上,蒋防讨好元稹和李绅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元稹、李绅罢相后,蒋防也受到了牵连,调出京师任汀州刺史,44岁就过世了,而李益却活到了84岁。

由此可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实际上,李益登科以后,是准备迎娶霍小玉的,但是李益的母亲嫌弃霍小玉的出身,就逼着李益娶了自己的表妹,并把它幽禁在府中。

霍小玉深知自己的出身,并未要求李益给自己名分,只是对他说:愿君陪伴我8年,待我赎身后就落发为尼,遁入空门。

然而由于李益母亲从中阻挠,她连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最终因思成疾,郁郁而终,不到20岁就香消玉殒了。

她和李益和故事,可以参考后世的陆游和唐婉,几乎如出一辙。

所以霍小玉病逝后,李益非常自责,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写情》,最终也休了自己的原配妻子。

李益早年曾参与了大历九年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统诸道兵士八万的防秋行动,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边塞诗人”,笔下经典佳作颇多,成就不凡。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也是李益笔下的经典,下面一起赏析。

- 诗文赏析 -

..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出自李益的《塞下曲》

李益这首诗作于边塞,笔锋浑厚有力,霸气十足,是唐诗中难得的佳作。

伏波和定远指的是东汉名将马援和班超,彼时马援屡立奇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有言: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

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乞归书中有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诗文大意可解为:

身为一名将领,应该像马援那样,只肯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不可像班超那般为保全性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

一身戎马,是行伍人的宿命,当留驻边疆,全歼外敌,不能漏掉一个,叫敌人再也不敢来犯。

这首诗读后,确实豪情万丈,且引经据典,气势滂沱。

其中 “莫遣只轮归海窟”一句,引自《春秋公羊传》:

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

“一箭射天山”指的是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有载:

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所以“仍留一箭射天山”亦是千古名句,霸气侧漏,劲道十足,读后豪情万丈,心绪难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益,最威武霸气的一首边塞诗:仍留一箭射天山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全诗赏析
谁能想到,他写出唐代最美的两首情诗,却成了负心的代表,讽刺
李益,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因负心被骂千余年,却写下痴情无比的失恋诗《写情》
诗人嘛,谁还没点儿绯闻
他原本可以跻身唐朝诗人Top10,却被一个女人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