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带一路特刊·积极担当履责 促进民心相通

国网国际公司:

亚马孙雨林居民喝上甘甜水



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茂密,水源充沛。可在亚马孙雨林的东部,却有一片土地常年干旱,没有合格淡水,只有苦涩难饮且矿物质含量超标的苦咸水。

这一地区位于巴西北大河州若昂卡马拉市。2021年,国网巴电CPFL公司中方员工了解到当地居民长期饮用不符合标准的苦咸水后,秉承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的宗旨,开展项目前期考察,优选技术路线并论证可行性。2021年年初,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获得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批准后,作为捐赠项目正式立项。历经两年,2022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巴西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圆满竣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符合世界卫生标准的纯净饮用水。



2022年12月31日,巴西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竣工后,圣塔特蕾沙村的孩子们在取水点饮水。国网巴电CPFL公司供图


艰难寻找水源


淡化苦咸水的第一步是寻找水源。当地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在钻井深入地下后,原本应有水的地质层却没有打出水。勘测人员继续扩大水源搜索面,整理当地地质资料多达上千份,反复推演修订打井方案,最终又锁定了一处水源地。

2022年6月,钻井设备和施工人员再次到场,勘测设备插入井道,调整好井位与设备,下钻开打——5米,黄沙岩,无水;10米,灰砂岩,无水;20米,出现浅表地下水,但是这一层水量远远不够;继续深入,30米、40米、146米,水流喷涌而出,终于打出水了!

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由中国企业承揽建造,采用中国自主产品和先进设备。中国和巴西相距遥远,设备航运及技术人员往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遭遇重重困难。

2022年7月上旬,淡水净化设备在天津港整装待发,但前往巴西纳塔尔港的航线一再更改。项目团队成员全面考察国际货运行情,深入研究多条海运路线后确定了一条最优航线,终于让淡水净化设备登上了前往巴西的海运船。海运船在2022年12月初抵达目的地。



居民捐树添新绿


为带动当地居民就业,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的部分工人是从当地社区聘请的。饱受苦咸水之苦的当地居民纷纷尽自己所能为项目出力。淡水净化设备巨大,进入社区的土路狭窄,大货车无法通行,居民们就自发组织修路;夜间施工缺乏照明条件,居民们就帮着接线,提供照明……

项目建设即将收尾,当地环保部门提出,项目需要在净化水堤坝上铺种绿植。如果此时购买绿植,不仅会增加一笔费用,还将延长工期。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叫爱德华多,是项目部的一名瓦工。

爱德华多表示,当地有耐旱植物,比如斑纹凤梨,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他自告奋勇,发动居民捐赠斑纹凤梨。号召一发出,便得到了居民们的踊跃响应。第二天,爱德华多就带来了近30株斑纹凤梨,另一位村民开着小货车拉来了60多株。不到4天,近1500株斑纹凤梨铺满了整个堤坝。



跨越山海亲如一家


700多个日夜,中方团队和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的中方团队成员多次来到若昂卡马拉市,从打井点的选址、勘测,到淡水净化设备入关、进村,再到取水点的建设、铺管,以及项目落成后的产水、送检……全程冲在第一线。上至年过半百的老村长,下至五六岁的孩童,都认识这群来自中国的工作人员。

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顺利产水后,受益的圣塔特蕾沙村的村长若昂·巴蒂斯塔端起甘甜的净化水,和中国团队成员一起举杯欢庆。

2023年8月,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的项目经理唐剑晨被巴西北大河州若昂卡马拉市授予“若昂卡马拉市荣誉市民”称号,成为第一个获此称号的中国人。

现在,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乡村公益图书馆、公益课堂、中国文化月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已经在规划中,以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为蓝本的绘本故事也在创作中……


我在这里生活了30年,从未像现在这样为有纯净水而开心,这是造福整个社区的大好事,我们全体社区居民都深深地感谢中国国家电网的无私奉献!

——圣塔特蕾沙村村长若昂·巴蒂斯塔

国网新疆电力:

送中国电 传中国情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重中之重。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电力丝路”能源输送新格局,打造输电走廊,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该公司通过服务中欧班列、推进口岸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中蒙两国供电员工特巡35千伏布尔根变电站。毕超 摄


以电为媒,中蒙电网互联互通


“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按照'雪前防护、雪中巡检、雪后检查’的原则,确保电力稳定输送至蒙古国。”10月15日,新疆青河县供电公司塔克什肯供电所所长王丛新和同事仔细巡检为蒙古国送电的35千伏中蒙线。

位于青河县的塔克什肯口岸是我国在新疆与蒙古国开展贸易的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向西的重要通道。

2009年9月,由我国承建的蒙古国布尔干县35千伏变电站和长68千米的35千伏中蒙线投运。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阿勒泰县、布尔干县、乌音齐县)2.1万户居民用上了中国电,夯实了中蒙共建基础设施“硬联通”根基。

“通电那天,歌声此起彼伏,气氛特别热烈。”布尔干县居民庆格尔泰笑着说。

截至今年9月底,中蒙线已累计向蒙古国供电7884.22万千瓦时。



升级电力通道,促进经济合作 


近年来,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加上塔克什肯口岸进出口业务大幅增长,用电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前期与蒙方沟通,国网新疆电力决定采取提升电压等级的方式保障口岸及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的电力供应。

2022年6月,国网新疆电力开工建设塔克什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了避让塔克什肯口岸配套建设的高速公路、铁路。这项工程中70%的输电线路都沿山脉而建,施工难度非常大。”国网新疆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8月14日,塔克什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竣工投运。“这项工程不仅为沿线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电力,还促进了中蒙边境经济合作,满足了塔克什肯口岸和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逐年增长的用电需求。青河县口岸的企业可以对从蒙古国进口的精煤进行深加工,为国内企业供煤。”塔克什肯口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毛力亮介绍。

今年1至9月,塔克什肯口岸累计通关货物达210.03万吨,出入境人员达8.64万人次。国网新疆电力以可靠供电保障了口岸正常运转。



澎湃电能,赋能美好生活


“来,放这,慢点。”10月15日,在布尔干县,第一中学校长巴依尔·撒恒指挥同事将学校新购入的设备搬入食堂:“以前电压低,学校食堂的电蒸锅、烤箱等大功率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现在,中国把更充足的电送过来,我第一时间就采购了大功率厨房电器。”

一基基铁塔,一条条银线,将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到蒙古国,让更多高科技、电气化设备进入蒙古国的企业、学校和居民家中,让那里的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果说以前是解决了我们'有电用’的问题,那现在解决的就是'用好电’的问题。”在布尔干县养殖中心,负责人巴特尔看着新装好的电采暖设备高兴地说。用上电采暖,他相信冬季的严寒也不会影响养殖收益。


中国电网延伸到蒙古国,我们科布多省西部三县的2.1万户居民用上了中国电。如今,当地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蜡烛已不再是必需品,家里的肉和牛奶能放到冰箱储存。感谢中国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

——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三县电力公司经理塞里克·波力

国网蒙东电力:

服务“国门”可靠用电



10月16日,内蒙古口岸城市满洲里,秋风习习,天蓝云低。一列列中欧班列飞速奔驰,一边是满载“中国制造”的货物纷纷驶出国门,驰骋万里,去往欧洲大陆;另一边是从口岸入境的中欧班列,将大宗商品源源不断带到中国。

15时许,在满洲里市公路口岸,一辆辆等待通关的货车密集而有序地排列着。

在“一带一路”鲜活产品专用通道,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副队长齐秋来认真查验每一辆通关的货车。

为提升公路口岸跨境货物运输效率,自5月15日起,满洲里公路口岸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边检站结合智慧海关建设,不断提升进出境车辆信息化、智能化通行水平,最大限度释放口岸24小时货运通关红利,提升口岸整体过货能力。

智慧海关建设、提前申报模式应用、公路舱单管理(2021)系统试运行、智能卡口应用、货物运抵自动放行……口岸通关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供电的支持。尤其是在口岸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后,夜间的供电可靠性更加重要。

10月16日晚,满洲里市供电公司员工陈学义和同事特巡给口岸供电的10千伏西郊Ⅰ线。“我们采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重点区域开展定期巡检,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提醒,提早处理,提升口岸供电可靠性。”陈学义说。

内蒙古伊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面粉、油料等产品。在该公司南厂区5.05千米的专用铁路线上,停放着一节节车皮。这里年换装农副产品350吨,是满洲里海关指定的入境粮食存放场地。

“伊泰农业是集农副产品贸易、国际中转换装、粮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型企业。我们采用'俄罗斯进口、口岸加工、国内销售’的模式经营。”伊泰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说。该公司实现了“3个20万吨”——总仓储能力超过20万吨,面粉厂年加工能力20万吨,油厂年加工能力20万吨。

面粉和油料加工对供电的要求很高。以面粉厂为例,该厂日加工小麦500吨,如果加工过程中出现断电,当天加工的500吨面粉质量就不达标。

“厂内共有12台自维变压器,总容量7180千伏安,今年前9个月用电近300万千瓦时。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针对伊泰农业等粮油加工企业,定期对供电线路和内部用电设施开展巡检。”满洲里市供电公司敖尔金供电所副所长杨珖介绍。

10年来,满洲里口岸不断扩大“朋友圈”。2013年9月30日,首列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顺利出发,经过14天旅程到达目的地波兰华沙。此后10年,满洲里铁路口岸中欧班列通行量实现连年增长。截至目前,经满洲里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已达22条。

10年间,满洲里电网主网架实现了质的跃升。10年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0.35亿元,在满洲里建设3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满洲里220千伏变电站等工程,于2022年11月顺利投运首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在服务好重点企业和重要客户的同时,国网蒙东电力还立足边城口岸特色,推行俄语、蒙语、英语、手语等服务,方便客户办理相关业务。



今年2月,满洲里市供电公司员工在中俄边境国门检查照明设施电缆安全运行情况


繁荣的边贸离不开坚强的电力保障,现在口岸24小时通关,运输订单越来越多,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了运输通畅。

 ——满洲里猛犸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武林

来源 | 《国家电网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自治区各口岸基本情况
中国北疆加快推动高质量向北开放
满洲里口岸通关有序进行
影像记忆·阿尔山口岸
王毅:欢迎中蒙关系“整束好行装再出发”(2)
各地铁路部门全力运输防疫人员和重点物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