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说】基层留人才,到底有多难?

【学习小组按】

近日,团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再次让社会的目光集中到培养乡村治理青年储备人才的话题。

这些年来,吸引大学生返乡是乡村治理青年人才引的重要路径,形成了一个群体叫“大学生村官”。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却面临留存率低的现实问题。

怎么解决?小组推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舒丽瑰的研究,她提出,可以考虑从扎根本土的大中专生中培养一批基层干部。你怎么看?一起来讨论。

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乡村治理方面的青年后备人才。

意见中的目标也很明确:2022年前,要力争组织不少于1万名学生党员、团员下乡,兼职基层干部;建设一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培训出20万青年带头人;力争组织超过1000万人次的大中专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下乡,参与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但人下去了,怎么留得住?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背景

这些年,吸引大学生返乡是乡村治理青年人才引进的重要路径,即“大学生村官”。

1995年,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到2005年7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据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发布的《2016—2017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有102563人。

实际操作中,大学生村官是组织输送的青年人才,镇村两级比较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参照乡镇事业编,是普通村干部工资的两倍。大学生村官到村后,有党员身份的直接担任村书记,没有党员身份的直接担任村主任助理。

客观上讲,政策对大学生村官做了不少倾斜。但有个现象也不可回避:丰厚的村官待遇为何还是留不住大学生村官?

笔者在东部某乡镇调研时,当地基层干部反映,最近十年,该镇一共来了25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全镇还剩下七八名大学生村官。而这些在乡镇的少量村官不少还在继续考试。大学生村官的显性流失率超过70%。

原因

大学生村官留不住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一、大学生村官还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大学生村官的另一重更优越的身份是大学生,这使得其在社会竞争中还有更好的机会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不少地方反映,“这些年轻人就是来过渡一下,过渡完很快就走了,他们迟早是要走的。”考走的大学生不少去了市、区工作。

二、组织上升存在天花板。现有组织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吸纳能力有限。目前组织尚未打通针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选拨机制,大学生村官再优秀做到顶也只能是村书记,去乡镇很难,在乡镇有编制更难。

三、原生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牵绊。根据经验,大学生村官中有近70%的是外省市的大学生,他们的亲友社会关系网络不在本地,留在本地无法照顾父母、开展深层次的社会交往、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权衡之后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试离开。剩下的本省市大学生村官也会受此关系网络牵绊,最大程度地与原生家庭靠近。如此一来,真正留在本地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就非常少了。

解决

外来大学生村官不是乡村治理后备人才的稳定来源,那谁是乡村治理后备人才的稳定来源?扎根本地的大中专生是不错的选择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外来大学生村官普遍流失的背景下,一些基层村干部正在自行探索吸纳本地大中专生的做法,组织吸纳、组织重视。相较外来的大学生村官,这些本地使用的大中专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是因为流动性小。他们一般在本地成了家,出于家庭的考虑,不会轻易离开本地。

二是对村干部工资收入的依赖度较低。他们的原生家庭一般有副业,开店、做小生意等,经济条件在本地至少属于中等水平,不比年轻人外出务工家庭的收入水平低。

三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四是比较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扎根本地的大中专生具有与外来大学生同等的文化支持效果,同时还具有外来大学生没有的突出优势,稳定,组织的经济成本低。

因此,这些人可以接受组织的长期培养,积累经验,变成优秀的基层干部。

如何挖掘、培养一批大中专生基层干部?一些地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比如,前期摸排了解本地青年人的情况。针对其中比较优秀的,找熟人多次上门做工作。同时,保障一定的时间自由度,让其有兼顾家庭副业的空间。有些地方还给予大中专生一定的村干部职位。委以重任,让其参与到村庄的各项工作中去,锻炼工作能力。但又不损害大中专生生计,给予宽松的组织环境。这给大专中生兼任村干部,并逐步转换身份提供了空间。

经济账

乡村治理人才储备难的问题本质上是组织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矛盾。

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嵌入市场的,基层吸引什么样的人才,取决于基层组织有什么样的经济实力,能否竞争得过人才的市场价格。当然,人才问题也不全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组织问题,以及个人价值定位和实现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经济是基础,基层要想提高干部队伍的人才层次,就要提供相应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待遇

但目前基层的经济条件、组织条件都不足,普遍缺乏稳定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硬件基础。基层人才流失现象因此较为严重,基层治理稳定受到影响。

破解基层人才困局的路径还在于脚踏实地,从基层自身条件及治理特点出发,选择相匹配层次的人才。高等学历人才并不都等于高素质,同样,中等学历人才并不等于中低素质。对基层工作来说,一定的知识层次是基础,但并不是全部,更多需要后期的工作磨炼。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门需要一定文化水平与较高实践水平相结合的工作,中等学历人才通过长期培养也能非常出色。

作者:舒丽瑰 木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红极一时的“大学生村官”一个接一个地逃离农村?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成就、挑战与未来方向
从“嵌入”到“融合”: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弱化与优化
2023年“取消”村官或成趋势?中央确定:乡村干部将被严厉管理!
“逃离”还是“逃回”北上广,是一个问题
逃离与流失:这些人为什么宁可丢掉编制也不愿留在基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