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雄逐鹿:新东方与好未来的一哥之争,K12培训业务或起到决定性影响 | 楠说

你愿意投资我,总会给我一些支持、一些交流,品牌上也有帮助,但最好不要百分之百,这种收购,收的是团队的梦想。

学而思 创始人 张邦鑫

当学尔思还只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俞敏洪就想要把学尔思整个团队都并入到新东方的时候,当时全盘收购的方式让学尔思的创始人张邦鑫难以接受。

他当时表示“哪怕控股也可以,但要留些股份给团队”。

而就在几年之后,险些被“大老哥”全面并购的学而思在变身好未来之后,逐渐成为了新东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成为了中国教培行业双巨头之一。

作为中国两大民营的教培企业,近几年新东方和好未来一直是被业界拿来对比,那么好未来和新东方这种双雄鼎立的格局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

纵观整个教育行业,从90年代发展到现在,其实诞生了很多教育明星企业,但其中的翘楚就是好未来和新东方了,这两家公司占据的也是教育领域两块最宽广的赛道,第一个是语言,第二个是学科教育。

无论是语言还是学科教育,其实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和非常真实的需求来支撑它不断发展。随着中国人越来越重视教育,这两家公司市值也是不断地水涨船高。

之前新东方一直一枝独秀,从一家小公司慢慢做大,我们都看过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讲的就是新东方的故事,2017年新东方就有一百多亿美金的市值了,但是好未来不同。

张邦鑫出道很晚,他算是俞敏洪的北大校友,但早期并没有显露头角,突然之间到2011年、2012年的时候,整个好未来也就是我们更加熟悉的学而思快速的扩张,相信如果大家身边有7到12岁处于K12教育阶段的孩子,一定会有很深刻的印象,许多家庭连夜APP抢学而思的学习机会。

好未来虽然创业很早,但是直到2011年后,才慢慢步入正轨,到2012年之后才快速蓬勃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搞懂了新东方和好未来的“一哥”之称的逻辑,也对中国民营教育的行业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2010年俞敏洪在公开场合说过,新东方在很多年内是没有对手的。当时新东方是唯一的超级品牌,无论学雅思、托福,四六级,基本上唯一选择就是新东方,体系健全,做了很多延展。包括出国留学,专门做了叫“前途教育”的产品,衔接从语言到留学的整个大的产业链,应该说在语言学科中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是张邦鑫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2003年最早做的是奥数培训班,当时张邦鑫还在读书,他和同学凑了10万块钱租了一个20平的办公室,主打奥数小班,让小升初的学生能提前学奥数。

因为小升初特别是北京的小升初,奥数非常重要。即便不考奥数,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其实沿用的也是奥数的思路。所以当时很多鸡血家长就会选择让孩子去报学而思,只要去学而思,总能收到最好的生源,然后投入最多的师资,进行方法论的教育。

最后,只要去参加了学而思的学生,成绩总比其他孩子要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教育质量高,就能收到更高的学费,能收更好的学生,然后学生质量好了,学费多了,教育质量也就更高,久而久之在奥数这方面,好未来就做到了绝对的第一名。

这也就意味着好未来绕过了新东方,找到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也是除了新东方外,第二个能跨过百亿美金大关的中国民营的教培公司,所以这两家企业应该说是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同时获得成功。

从目前看,语言类和K12都是最重要最宽的教育赛道。如果是像VIP KID这种能同时覆盖K12和语言教育的话,市场给的估值就会格外高,因为大家觉得这个天花板非常高,每个用户都有非常强的支付意愿,所谓的宽赛道其实很核心很简单的就是家长愿不愿意给孩子出钱报名,愿不愿意持续出钱。

如果是体育,素质或艺术教育,除了钢琴这种极特别的,可以通过考级持续的来收费以外,其他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不可持续、有阶段性的。家长都是为了应付某个阶段的具体需求,教育总是有目标没有里程碑的,素质教育的确让孩子有兴趣、很开心,但过了这个阶段,一旦学科压力大了,这些东西都会被家长放弃。

只有语言学习,和K12学科教育,是家长们愿意持续投入,甚至于无限投入的市场,所以这两个市场是绝对的最宽的赛道。当然如果两者相比,就跟投资一样,越早期,它的想象空间就越大,从这个角度而言,K12可能会比语言更加重要,更有价值一些。

当然,我们看到有一点是发生变化的,随着教育改革推进,以后会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可能对于这部分K12的教育做监管,可能会改变未来趋势,特别是对于直接以升学和竞赛为目的的那些小班,未来可能就会受到一定冲击,这可能也是学而思发展过程中虽然快速增长,但有潜在隐患的原因。

除了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线上教育的兴起也给了两家巨头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其实,线上平台很多也是好未来和新东方持续在投入,并且在花钱投资,现在整个K12教育中的线上教育的那些大公司,其实有两个主体流派。第一个流派更偏向于习题和题库,第二个是属于一对一的这种vip陪练似的那种路数。

这两种类型其实各有利弊,像vip陪练这种学科教育和语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其实没有很好的规模效应和体验感。最近做了一个财务测算,就以国内的某家比较大的一个语言类和教学类的一对一陪练来举例,其实给到老师的费用非常低,可能一个课时只有50到80块钱,但是所对应的成本却非常高,可能要到100到150块钱。

这意味着课程卖越多,其实亏损越厉害,因为一对一的课程没有规模效应,线上这个载体只能省掉学生和老师交通通行时间。不像线下小课,一对三到一对四、五个规模效应。

也因为没有规模效益,所以尽管收入快速增长,但消课率很差,其实就存在实际违约的隐患。所以尽管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但其实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乱象。

所以这时传统的像新东方和好未来这两家公司,其实会利用自己对于教育及互联网的理解,做更多线上线下的结合,甚至可以做一些新形态,线上进行教学,线下进行互动,既可以线上获得更多规模效益,能更低成本的获客,同时通过线下深度的交互和一对一的指导确保学习效果。

传统的线上教育巨头未必能比过那些经营了很长时间的线下大公司,所以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教育的回归,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它一定是教育,而非互联网。

重要的不是商业模式,不是运营,不是技术手段,重要的只有一个,就是怎样把课上好,怎样把孩子教好,这个才是优势。一定是线下平台是优势,而不是一些所谓的线上平台是优势,确实还是教育品质是第一位最重要的。

整个2018年到2019年,K12遇到了最严格的监管,从长期来看,会促使两家机构进行转型,都会往B端上面转,这是毫无疑问的。

政策对于K12的缴费市场整顿力度从2018年开始起就已经非常明显了,为了适应政策方向,包括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公司,包括在办学资质、教育资质、培训时间、教学内容的标准上,进行集中调整都需要有个合规的过程。

合规是有成本的,成本会带来营收增速的放缓,但对头部企业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一旦市场规范了以后,这些存量公司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原来规模比别人大,教学比别人正规,网点比别人多,这时候一旦市场进入到监管政策后,这些头部企业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增长。

所以短时间内来看,对新东方和好未来说,这显而易见对他们的盈利增速会有一些打压,但一旦规范化后,这些真正有实力的大公司它反而会脱颖而出。

作者:杨天楠

编辑:虞雯、杨燊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第一财经广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爆的STEAM教育,到底在教孩子什么?
​对话VIP陪练创始人葛佳麒:一位音乐家的互联网创业之旅 | 艾问顶级人物
音乐教育线上陪练成为了教育市场中的新型赛道,而它面对的问题也并不简单
小班还是一对一 ,这堂素质课究竟该怎么上?
智能学习硬件赛道火热,疯狂涌入的玩家能否如愿?
教育培训成弃子:禁上市、禁盈利!VC/PE豪赌500亿打了水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