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那几分钟时间,我知道什么叫祖国”
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为“两弹一星”工程及
航天重大工程建设
作出卓越贡献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元九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军事

“我始终有个信念
我是个中国人”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
1937年,17岁的他
在抗战的炮火下
经武汉、宜昌到达重庆接受大学教育
是中国本土第一批
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之后赴美留学
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深造
获得世界上第一个
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
在美国工作的他毅然辞职
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他说:
“我始终有个信念
我是个中国人”


1956年5月
陆元九一家几经周折
在海上辗转23天后
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在2009年的一段采访中
提到回国经历,他眼含泪水:
“过了罗湖桥到内陆这边
这一段路简简单单几分钟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几分钟时间
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
什么叫祖国”

“做一名普通劳动者
做无愧于光荣称号的共产党员”

运载火箭、载人飞船、
人造卫星乃至导弹武器
都必须装备
不依赖任何环境
不受任何干扰的惯性导航系统
陆元九带着这一先进技术
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


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
参与筹建自动化研究所
回忆当时情景
陆元九说:
“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从办公场地的落实
到试验设备购置
再到研究队伍的组建
陆元九都亲力亲为


他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
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
“回收卫星”的概念
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陆元九后来还主持了“157工程
这是我国液浮惯性导航技术的
开拓性工程


在负责多项工作的同时
他还将自己的所学所得编撰成书
1964年
《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出版
成为我国惯性技术领域最早的专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
1978年
陆元九担任航天十三所所长
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确立惯性制导方案
并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预研


1982年12月
花甲之年的陆元九
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写下:
“做一名普通劳动者
做一名无愧于光荣称号的共产党员” 


101岁生日当天
广大网友刷屏送祝福

2012年
92岁的陆元九老人依旧在默默耕耘
他手写下的一行行公式清晰、整洁
见证着他
为航天事业不舍昼夜的拼搏


今年年初
陆老101岁生日当天
他和95岁的雷达专家张履谦院士
相谈甚欢的场景刷屏网络


老人并不知道
隔着屏幕
还有数不清的致敬与祝福


在炮火下求学、在荆棘中拓荒
他用汗水、青春为祖国实现
火箭升空、卫星环绕、
九天揽月、踏足火星

的壮丽梦想贡献了力量

他是学生们眼中的“大先生”

更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他的足迹诉说着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求索报国的曲折多艰
他的经历诠释着
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九:祖国是我永远的挚爱
今天,陆元九(陆老)祝您103岁生日快乐!
噩耗:拒入美籍的中国巨星陨落!
陆元九:初心不改的“惯性导航”巨擘
【大家】阳光总在风雨后——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元九
陆元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