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情绪左右了你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你无论和他说什么,探讨的不论是哪个领域的话题,他都不会反驳你,只是点点头,并假装自己很感兴趣的和你聊下去。

但你发现,他并不是真的热爱,也不是在敷衍你想尽快结束话题。

他只是害怕你不高兴,所以尽可能地迎合你。

这种人,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所谓讨好型人格,永远都害怕对方不开心,哪怕自己不情愿,也依然会违心去迎合,并且无法拒绝别人。

这些人,活得是否比常人要更累呢?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别人的情绪而活,这样能不累吗?但有些人,却一直这样,他们甚至都做到了“忘我”境界。

01

我只是怕你不高兴

一次吃饭,大家无意中聊到对同学小飞的看法。

很多人都说,其实小飞挺好,就是总感觉哪怪怪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侵犯他自己的利益,哪怕说的本就违背他心中所想,但他还是会附和大家。

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刻意在讨好别人,也没法和他交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哪句话是真心话,哪句话是为了迎合你说的话。

一人说完,在场有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和小飞有些相似。

那就是永远在说好,永远都可以,永远都没想法。

其实,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有着类似的生长环境,那就是从小开始,为了得到父母口中的乖巧和懂事,为了一句称赞,渐渐地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怎么看别人的脸色而生活。

知道怎么做父母才会开心,知道说什么小伙伴会喜欢和自己做朋友,知道必须要懂事和听话才能讨大人欢心。

因为,并不是所有小孩生下来就被宠爱,有些人,付出的所有努力不过是希望父母可以多肯定自己一些。

其实,在童年时期,这种想法并不是错觉。

每一个幼小的孩童必须依附于大人,才得以生存,若是大人不喜欢自己,那自己的生活就会过得苦不堪言。

为了能让自己多受到家人的喜爱,就不得不伪装自己是个成熟懂事的小孩。

有的父母性格反复无常,一会喜一会怒;有的父母根本难以揣摩,每天都板着一张脸同自己交流;有的父母会故意让自己的小孩犯错,而使自己好有地方撒火;有的父母控制欲过盛,希望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完全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样子发展。

久而久之,这些家庭里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讨好型人格”。

你若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可能也只会是讷讷地告诉你,他只是不想你不高兴,害怕你不喜欢他。

在“讨好型人格”的世界里,别人的情绪永远优先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快乐的原因。

02

越卑微越不被珍惜

“讨好型人格”的人,大概是这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了。

别人脸上细微的表情,他们都会当成阅读理解一般反复揣摩,然后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是不是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紧接着,你就会听到他们诚恳的道歉。

哪怕很多时候,都是他们胡思乱想出来的,哪怕很多时候,对方并没有那个意思,但在“讨好型人格”眼中,那就是他们的过错。

对于这些人而言,为人处世所奉行的准则,最重要的大概便是: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师手中有五颗糖,但是小朋友却有六个,老师犯了难,只好让小朋友自己分,可话刚说出口,就有一个小孩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不吃糖。”

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说:

“你看,不会哭的孩子连糖都搞不到吃。”

这些人,或许会得到旁人的称赞,可是自己内心却从未开心过。

只顾着别人的需求,别人的心情,却忘了原来自己也会难过。

除了这些“讨好型人格”的基本操作外,还有一种也会让他们内心难过,那就是顺从的多了,人家便不把你当回事了。

时间一久,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理所当然,哪怕某一天你突然醒悟,该为自己活一把时,别人却会指着鼻子骂你自私,怎么小时候那么懂事,长大了却变成这样了。

你做得好,他们心安理得,若你做得有一点不对,他们便会怨声载道、破口大骂。

难道,“讨好型人格”的人就应该一辈子为他人着想,从不为自己考虑吗?

答案,当时是否定的。

03

学着做真实的自己

席慕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蓦然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是为了要是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赞美,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他们所期待的模式当中去。却不曾注意,我已只剩下一副模糊的模样。”

真的是这样,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了取悦别人,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其实,我们来到这世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欠谁,也没有谁必须就得去讨好、取悦才能得以生存。

你来到这世上,为了不枉此生,必须学着做真实的自己,你一定要为自己而活。

如果,你一下子改变很难,那就先试着从拒绝对方开始吧,去吃自己想吃的餐厅,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去买自己欣赏的衣服。

试着不去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指点,做自己内心想要的选择,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试着认可自己接纳自己,不去在意别人是否会不喜欢自己……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钟晓芹那样,从一个人人都可以使唤的“丫鬟”,变成一个从开始拒绝,然后好好做真实的自己的“白领”。

当你开始学会了拒绝,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轻松。

你一定要记住,只有好好地为自己而活,好好地做真实的自己,总有一天,你会脱离“讨好型人格”这个群体的。

不然,你只会活得又憋屈又受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懂事得让人心疼,家长不能纵容孩子的“讨好型人格”
哪有什么“讨好型”人格,不就是装无辜和伸手党吗
如何避免将孩子养成“讨好型”?
家庭教育——让孩子过早懂事,是一种残忍的教育
原生家庭|长期的言语暴力否定成长
小孩子越「乖」越「懂事」长大后问题越多?父母必知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