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一件今年最流行的斗篷吧。因为斗篷比较随意,没有衣服那么严格,大点小点,胖点瘦点都无所谓。一件斗篷只要样式不过时,能够适应跨度比较大的年龄段,我这件小斗篷适合1—5岁的孩子。自认为效果很好,时尚、简约、大方。
三股编织,12号针,
密度:3寸平方=45行*32.5针
用量:不详忘记称重了,已经送了出去。
方法如下:
1.首先确定想要织的衣服尺寸,然后在报纸上画出了1:1的裁剪图。
2.准确的织出小样,确定小样的密度,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现在用的这种线以前织过,并做了详细记录,包括下水前和下水后的密度,所以省去了织小样的过程。)
3.确定领子的尺寸和针数;
4.根据裁剪图下摆的尺寸算出下摆所需的针数。
5.计算出满足衣长所需要的行数。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算出多少行减一针。
这件衣服最后计算得出,平均三行减一针,比较合适。这样就会出现在反面减针的现象,容易忘记。我采用了每两圈减一针,减两次,第三次不减,采用交换针的方法来达到和减针基本相同的效果,这样实际上就是每六圈减两针。
(2-1-2 2-0 -1 “0”表示交换)共13次,
2-1-7
(2-1-1 2-2-1)5次,2-1-1 (减两次2-2-1后折回123针一次;这里十几行的编织有效的形成了肩斜,还解决了边针紧的现象。)
领子完成后开始织边:
把底边的小辫子一针一针拆掉,全部挑起来,连同门襟,领子也全部挑起来,圈织,因针很多,工具不够,一根针上拥挤了很多针数,稍微动一下就会掉针,所以没有拍照。我把织法写到这里一定能够看得明白。
黑色包边共12圏,因领角,门襟角,底边都是圆角,要加减针才能翻出来平整。领子和门襟的衔接处,2-6行都要减两针,图中有所表示,第7行的不加不减,这一行是边的中心,接下来,衣边的里层再织6行,和外圈不同的是,外面减针的位置改为加出相应的针数。
门襟上面的圆角:第三行加1针,第五行加一针
领角:第三行加一针,第五行加一针
下摆衣角:第三行加1针,第四行加一针,第五行加两针。以上所说的加针部位要分散加针,稍稍错开,不要加在同一针,否侧那一块就会变长或变尖,影响圆角的整体效果。这里只叙述边的外层,里面都减去相应的针数。
边织好后,缝合,新手门直接翻过去缝就行了。
为了达到缝全更好的效果,我采用的是钩针钩的办法,比较麻烦,不太好操作,但是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