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旅游指南考古

本文作者/姜天涯

我们本来是想用20年前的上海旅游指南,带大家游上海的。

毕竟《英国铁路纪行》都敢拿着170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旅行指南游英国了,我们想这也没啥不行。

但实际是,20年 放在上海,已经是一个存在严重代沟的年份了。

城市变了,旅行方式也变了。

以,我们选择的三个年份的旅游指南(1998年、2007年、2015年)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指南”性,但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上世纪和本世纪的旅行大不同。

字多不看视频版↓ 
本号视频内容散布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
同名 视频号 微博 B站 抖音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点击观看▼

01

1998年10月出版的《上海旅游手册》带着浓厚上世纪风情,全黑白,没有照片。

比起旅行指南,更像是上海黄页。

1998年的

《上海旅游手册》封面

让人想到了《孽债》里梁思凡在去上海的路上,随身带着的1988年出版的《上海的传说》。

上世纪的旅行通常就是这样的,人们知晓一些远方的风土人情、典故、知名景点,然后到了目的地买上一本地图,开始一种同质化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旅游。

同质化,是旅行景点的同质化。人们对旅游的概念,还停留在看名胜古迹中。

不确定性,也许是从火车站出来被人宰开始。

我们曾经在上图找到过在孽债中出现的

这本1988年版的《上海的传说》

这本1998年的《上海旅游手册》是详细实用的真·指南,带上它出门,旅行者内心可以不那么抖豁。

里除了给出上海市著名景点的简介,还给出了很多实用信息,比如各大旅行社的电话、地址、邮编。

它甚至用整整51页,列出了详细的上海市区、市郊公交线路站名。

手册中详细列出了

当时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公交车站点表

当时还不是人人都有一只手机的年代,国内长途还分档。

为了让旅行者明明白白打电话,这本旅游手册写明电话费用——

距上海800公里以内的城市,通话费每分钟0.8元;800公里以上的,每分钟1元;打到港澳台地区每分钟11.6元。

怕旅行者不懂方言,还列出了54个常用上海方言和俚语,比如:发嗲、叉头(出租车)、帮帮忙、汏头、打折头。

最神奇的,还有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的医疗特色简介和基本信息,甚至名医的“声讯服务”时间表。

看起来,这是一份不管是来旅游,还是寻医问药,都能有所指的百科全书。

手册中甚至有“名医坐堂”板块

在上网还要拨号的年代,资讯还非信手拈来,一份旅行手册的最终目标是做“万事通”。

正如它前言里所写:“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了它,游遍上海都不怕’。《上海旅游手册》是游客不会讲话的最佳导游。”

但世纪之交的上海,是“三年大变样”的上海。

面对日新月异的上海,老导游都要感慨“只要半年不带团,就会感到很陌生”。

所以即使它自称“最佳导游”,还是跟不上城市变化的脚步。

当时,地铁二号线即将开通,它列出了所有站名。

但在1999年二号线对外开放之后,重要站点发生更名:杨高南路改名上海科技馆,东方路改名世纪大道,河南中路改为南京东路,人民公园改为人民广场。

手册中的地铁站名中

二号线后来做了一些更名

手册上的信息瞬间“out”了。

这正像《文汇报》评点的一样:“这一手册虽然前瞻性地介绍了建设中的浦东国际机场、延安中路高架道路和地铁二号线,但上海马戏城、金茂大厦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新景观的建成,又一次拉开了导游词和城市发展的距离。”

拉开的还有生活方式的距离。

吃饭的推荐点大多是国营老字号。

但竟然给了快餐两页的篇幅,不过放在结婚都有可能去KFC办酒的90年代,也很合理。从中可以看到当时肯德基在上海有30家,麦当劳19家,“你我他”中式快餐16家。

手册中除了美容美发桑拿

还有照相馆、婚纱列表

还有之后不大会出现在旅行指南中的一个项目——“汏浴”。

在《上海主要美容、美发、桑拿中心》一章里,提到了天津路479号的上海浴德池浴室。

1919年就开业的浴德池,在1979年恢复擦背、推拿、扦脚、快洗内衣、代卖点心等传统服务后,深受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的青睐。

1987年1月1日的《解放日报》中《上海旅游“热点”——浴德池》一文中写道,两位来自日本东京的大学生第一次来上海,就凭日本《中国旅游指南·上海篇》慕名来到了浴德池。

又有美国记者在上海找一位日本朋友,但几次登门朋友都不在家,一打听,原来人家到浴德池汏浴去了。

02

1998年的这本《上海旅游手册》,在各个意义上都属于上个时代。

在它出版整一年之后,1999年的十一,黄金周首次出现在了国人的生活中。

人们的旅行方式,也逐渐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慢慢过渡到了深度游、体验游。

在此之后,新世纪的旅行指南,逐渐lonely planet化——从当地人的视角出发,带领读者深入目的地。

2007年的《上海玩全指南》封面

20077月的《上海玩全指南》,它不再是上海黄页,而是带有私人印记的吃喝玩乐手册,我们能在书中看到作者的在场性。

作者陆韵葭本身是编剧,她从台湾嫁到大陆,曾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

《上海玩全指南》的风格有点像当时读者众多的《上海壹周》、《上海星期三》等周刊,带着新世纪的都市文化风潮。

2007年的指南已经lonely planet化

从“行前准备”tips开始行程

文汇报2000年10月《消费娱乐性刊物走俏沪上》一文所说:“近1-2年上海出现的各类消费娱乐性报刊总数已超过20种,位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折射出人均GDP到达4000美元后,上海人出现注重休闲娱乐与文化消费新倾向。

这种倾向也贯穿在了这一时期的旅行指南中。

2007年指南的徐汇章节中

开始出现了西式建筑的介绍

在这本07年的指南中,老式景点当然还有,但从豫园、龙华寺、古猗园等古代建筑,丰富到了近代西式建筑的推荐。

虽然宇宙网红武康大楼【武康路是怎么走红的】还没有出现,但在徐汇区这一章节里,出现了“发现弄巷洋房之美”的篇章,介绍了马歇尔公馆、克莱门公寓、丁香花园等建筑。

在外滩,不仅有建筑导览,还有诸如外滩3号里Jean Georges法国餐厅、Giorgio Armani旗舰店、依云水疗中心等的体验式推荐。

2007年的指南介绍南京路时

除了百货公司,也介绍了优衣库

南京路步行街上,不仅介绍第一百货、永安百货,也介绍了刚进入中国5年、在中国市场率先选择上海落地的优衣库。

在老城厢章节,首先介绍了老西门——较于上世纪旅行指南,这是质的飞跃。

旅行从名胜古迹之外,又有了深度了解当地人生活方式的体验。

2007年的指南中

出现了老城厢板块

作者对老西门的描述为:“居民蹲在路边刷洗锅碗瓢盆,头顶上剃成三撮毛的小孩穿着开裆裤到处跑玩。

在文庙一章中,既有书市,还采访介绍了文庙“wo!公仔屋”,虽然文庙一块已经动迁,但这家店门口的壁画粉刷至今依旧还在

2023年1月“WO!!公仔屋”

门口的米老鼠还在

路上,除了老半斋、王宝和,还介绍了给予上海人松弛感的振鼎鸡。当时的鸡价是堂吃18.8元/斤。

“想要用餐,请找张桌'贴’在旁边等,别不好意思,不然可抢不到位置;坐下来后赶紧点餐,点餐后记时5分钟,就可以催菜。到振鼎鸡用餐就是这样,每回用餐都像打仗,可隔了一段时间却还是非得要来,只为了实在让人留恋的美味。”

2007年的指南中

上海人常吃的振鼎鸡上榜了

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陆韵葭吃了不少振鼎鸡,经验十足。【振鼎鸡里藏着上海人的松弛时光

还有,港汇广场底铺的一茶一坐,陕西南路、静安寺站的季风书园,都给出了15年前上海人生活的切面。

如果当年拿着这本指南游上海,在景点名胜之外,也能收获到支路里的小店和吃食了。

03

20151月,被称为背包客圣经的lonely planet,出了专门的《上海》自助旅行指南书。

2015年的lonely planet封面

它当然是一本好的旅行指南,不仅有景点,也有全方位的吃喝行住指南,并且不同章节找了不同的上海土著做推荐。

甚至在一些章节的文章里,能看得出作者们对上海城市内在精神性的理解,不是流于表面。

比如,从“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成了现在的笑话”开始,lonely planet介绍了“顶楼马戏团”的专辑和乐队,并且给出了可以听乐队现场的地方:MAO、育音堂、浅水湾、696等地。

2015年的lonely planet

介绍了“顶楼马戏团”乐队

相较2007年的《上海玩全指南》,2015年的lonely planet在上海走得更深入。

我们能看到老卢湾各大面馆、肇周路黑暗料理,正在消失的老城厢推荐。

2015年,武康路及其周边,终于出现在了指南上。曾经的网红Farine出现在了武康庭和“Brunch哪里去”的章节里。

季风书园的故事有了后续。“饱含着一代上海人记忆的季风书店,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16年的陕西南路,好在得以在上海图书馆站再次开业。”

2015年的lonely planet

“宇宙网红”武康路出场了

出现在每一本指南中的东台路古玩市场,在2015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或许是它最后一次出现在上海旅行指南中了。

这一回,lonely planet告诉你,逛完不妨去路口的大肠面吃一碗。

其实这份指南的风格,属于07年那本的2.0版本。它已经非常接近现在人们的生活、旅行方式了。

04

今天,纸质旅行指南已经越来越少了。

书店里“上海”这一门类下的书籍,以更为细分的主题单独成册,如《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上海杂货铺》、《上海老唱片》、《阅读南京路》等。

一本涵盖全上海的旅行指南,似乎已经不符合时代。

现在书店中的纸质旅行书少了

转向更为细分的主题

毕竟这是一只手机就能上路的时代,获取资讯的渠道,更为多样丰富。ChatGPT都能来帮助你,不是吗?

人们对知名景点不再那么感冒,有时甚至会为了一张照片,或一个点评而“种草”了远方的一家餐厅、一栋建筑,选择上路。

但,历史也会惊人地相似。

在人们越发看重体验性,注重个性化的同时,算法似乎又将人们推向同一个地方。

参考资料:

1、蒋炳辉,《导游词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文汇报》,1999923

2、朱宪耀、董强,《上海旅游“热点”——浴德池》,《解放日报》,1987年1月1日

3、邢晓芳,《消费娱乐性刊物走俏沪上》,《文汇报》,2000年10月10日

4、万峻池,《别了,东台路古玩市场》,《新民晚报》,2015年6月14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的老城厢
上海老城厢,1988年
上海老城厢
上海老城厢详细规划
上海文汇报有哪些版块
上海老城厢里的里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