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业余球友的“实用打法”和通过观看比赛涨球!


昨晚在回帖之时,一位网友建议我写一篇文章,希望为业余球友如何能从专业比赛中学到一些比较实用的技战术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我想这也是很多球友的兴趣所在。最近正是里约奥运乒乓球男团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刻,我就以这个大背景为例,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球友进行一次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同时也欢迎大家相互交流探讨。


乒乓网提问区www.pingpangwang.com

国家教练免费回复指导!

      乒乓球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运动,说它简单,是因为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上台玩耍;说它复杂,是因为打好不易。因为乒乓球技巧性太强,除了旋转、速度、力量、节奏和落点外,还包括打球者自身的技术和其它因素。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那些有过短暂系统训练,初具基本功但不够稳定或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初中级业余球友,因为对于多数业余球友来说,还是在健身娱乐的基础上,适当地通过理论的补充,结合日常不断地练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比赛成绩,我相信这也是多数球友的初衷。

      很多球友的水平不算低,其中一部分人在练球时的状态非常好,但是在比赛中由于心理或技术的合理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总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其实包括专业比赛中有的队员在出现思路断片的情况时,要求暂停,请场外指导进行分析,同时也让自己头脑冷静下来,以应对接下来的比赛。所谓旁观者清,也就是说技术不是绝对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平相当的人之间进行比赛时,作为观众或场外指导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客观地分析和阅读比赛,这个作用是关键的,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旁观者清的作用。

      我主要从技战术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从业余的角度,我个人更欣赏老萨、李姣和何志文的打法,这届奥运他们都参加了,虽然他们由于年龄和打法上的原因无法走得更远,但我仍然会以他们的打法作为例子。

      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等顶尖选手的技术先进,美观流畅,欣赏性强,毋庸置疑,但那是从小每天8-10个小时长期训练积累出来的,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及汗水的。当别人在读书时,他们在训练;当别人在玩耍时,他们在训练;当别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时,他们在训练.......他们是职业人士,业余球友只是爱好,所以我们应该在对技战术的理解上对自己要有个合理的定位和认识。

      咱们言归正传,业余球友通过比赛,在欣赏精彩回合的同时,应该如何把他们的技术借鉴过来呢,或者说他们的哪些技术适合自己呢?

      很多年轻球友都痴迷张继科,马龙等人的打法,动不动就拧拉,为他们的远台对拉热血沸腾,但我要泼一盆冷水,多数球友并不适合拧拉,当然,不排除有些球友有钱有闲,又年轻又有体力,请教练,练多球,每天成百上千次拧拉,练就了在业余圈质量较高的拧拉,这部分球友无需赘言,咱们继续说多数球友。为什么说很多球友不适合拧拉呢?首先,这需要合理的动作结构,其次是腕部的发力,还有就是对落点的预判、步伐取位、吃球的深浅、发力的方向、对旋转的理解以及板型调节等等等等,请问,这些因素集成的技术是不是都需要花时间去练?是不是得有时间、精力、体力甚至财力?是不是得找发球好的球友帮忙?甚至是不是得找教练?有多少业余球友能做到呢?做不到!

      那么如果你的拧拉没有质量没有落点,被对方一板反冲或迎前一个加力推,基本就转身捡球了,这种为了拧拉而拧拉有什么意义吗?白白送分而已。

      这时我就想说说老萨了,不说他如何常青树和如何绅士,今天只说他的技战术的应用。老萨是横板,他的战术符合多数人学习,但是以横板双反的打法来说,更适合横板的业余球友。

      老萨的比赛,相信大家都看过,没有拧拉,只有摆短和劈长,对于业余球友来说,这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仔细地给您阐述一下:

      摆短是为了控制,不让对方上手,当对方回摆时,一旦质量不高,老萨就可以上手进攻,这是其一;我经常看他的比赛,老萨的劈长和捅长的应用最多的,劈长这个技术对专业管用,对业余更管用,我们常看到老萨劈长时,顶着对方劈或往对方反手位劈,那么对方反手击球空间很小,多数人都会侧身在下降期拉高吊,这时老萨就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了,如果对方拉球质量不高,正反手可以反拉或快撕对方的正手大角度,如果由于自己劈长质量不高,造成对方拉回的弧圈质量较高,那么可以利用自己的良好手感与对方周旋,然后伺机反攻占据主动。

      老萨的特点就是劈长和稳健的防守,运用不那么先进的打法,给对方制造困难,增加难度,为自己寻求机会。

      当然,稳健的防守离不开正反手的基本功力,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也是手感的积累。

      我的一个球友,在北京小有名气,他以前是大学校队的队员,就是模仿和学习老萨的打法,发球好,接发球劈长,让对方进攻,遇到水平比自己高的,进攻质量高的,那么正反手能够连续防几板落点,让对方跑步中出现失误或降低质量,从而为自己转守为攻创造机会;遇到水平低于自己了,他不进攻,靠防守就把对方防死了,为什么呢?因为业余球友的步伐普遍不好,很多人一板发力攻之后就没有还原了,球回来了,自己的动作还没回来;那么能够在跑动中连续进攻的就更不多了,防3板正反手大角度,一般的就得分了。

      所以说,不是拧拉就一定得分,业余球友的拧拉很多情况下,是给对方送机会的,对方的正反手稳定的话,基本都被反冲回去了。目前我个人在北京纯业余圈,还没有看到拧拉质量高的,基本都是想潇洒下或过渡下,仅此而已。

      老萨在这届奥运比赛,干掉一些强手包括奥恰,打进四强,不是偶然,希望大家可以多看看他的比赛。

      我们再来说说李姣和何志文的打法,一个是单面反胶,底板是蝴蝶特注;一个是单面正胶,用一把斯蒂卡CLCR,两人有三个相同点:都是中国队出来的,属于海外军团;都是近台快攻,左推右攻打法;相对于中国队来说,年龄都是大叔和大婶级的人物。

      李姣曾在前年或去年一个国际大赛战胜了朱雨玲这种先进打法的新生代表人物;何志文曾在去年拿过一站公开赛冠军,在这次奥运比赛中,战胜的几位欧洲选手也都是先进打法的人物。

      之所以选择这两位做榜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俩是直板近台快攻打法,二是都是老式的左推右攻技术,对于很多中老年球友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更有代表性。

      他们两位都是把左推右攻发挥到极致的人物,虽然在整体打法上显得落后于当今乒坛,但是在业余界,这种打法还是有广阔的天地的。

      他们两位的特点主要有三点:很好的发球、细腻的台内技术和多变的落点。发球后能抢攻则抢,不能抢则打控制,当然,相对来说,在专业里,他们的反手是一个最大的弱点,无法进攻,只能防守过度或依靠回球的落点得分。但是在业余圈子里,直板的灵活性是横板无法达到的,只要练到一定程度,领会直板的精髓技术,还是能打出一片天地的。

      说到直板,不得不说王皓和马琳以及许昕这三位国内顶尖直板代表人物。

      王皓的横打独步天下,这是很多年才能出来的一位特殊的人才,目前国内专业队也有直板横打,但是还没有达到王皓的高度。这种技术是从小练就的,包括马琳和许昕也是半路出家。说句实在话,具备纯正横打技术的王皓拿了三界奥运亚军,可没有横打只靠左推右攻的柳承敏和横打结合推挡的马琳却拿了奥运冠军,当然,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得不说,直板推挡是精髓,不能丢弃。


      业余直板球友与其练半生不熟的横打,不如先掌握好推挡技术,再添加横打技术。就像吴敬平指导给马琳设定的技术套路:在发抢和搓抢中依靠横打将下旋转化为上旋,然后依靠推挡和正手爆冲来得分,这是结合马琳的技术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

 
            许昕的横打也是半路出家,为了培养他,特意让吴敬平指导培养他,但半生不熟的横打在这届奥运男团决赛中,暴露出了弱点,成为一个软肋。


      推挡有加力推和减力挡,既可以变化节奏,又能结合落点变化;而横打技术,在高手对决中,只有增加质量才可以得势,但由于生理结构的问题,无法像正手那样发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摩擦和发力,一旦轻挡或减低质量,必然让自己陷于被动,高手之间,对方不会放过稍纵即逝的机会的。


      所以说,业余球友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不能盲目跟风,霸王拧目前只属于张继科和樊振东,不属于其他人,还是要面对现实。当然,有的球友会说,因为喜欢某个人或某项技术就一定要练,这也是享受的过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合理的发力,否则会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尤其是对腕部的力量要求很高。

      如果为了比赛,那么简捷的技术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推挡可以是下意识动作,往往就能成功防守,但横打的技术动作,除了需要形成潜意识里的习惯动作,还要做其他动作,比如重心的降低、肩肘的支撑动作,再加上需要高速反应的时间,那么这往往就需要耽误零点几秒的时间,这点时间往往就是决定性的。

      作为业余球友,看比赛,除了看热闹,也要学会看门道,这种套路的效果如何?是否适合自己?我是用失误率多而又缺乏质量的先进技术还是用自己感觉比较稳妥的技术呢?我相信,多数球友都会选择后面的方式。

      对于业余球友,练球不用太杂,先把基础性的技术掌握好,地基牢固了,以后再慢慢增加层数。我个人建议业余球友可以先练习以下几项技术:
1、稳定的搓球,包括快搓和慢搓,能搓出旋转变化,较转下旋和转不转
2、最少两套发球,下旋和转不转。在落点和节奏上要有变化,长短快慢左中右相结合
3、一个能够得分的强势手段,如正手拉攻,能够起下旋后衔接上旋的快冲一板,当然,有几板连续是最好的
4、反手的过渡技术,能起一板下旋,弹或拨一板上旋,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


      如果想从观看比赛中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看完后让自己有所收获,那么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一方发球,另一方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去接,除了拧,什么球可以摆短,什么球可以搓长
2、正反手如何上手、相持时判断谁先反手发力后侧身正手拉或者觉得哪板该发力后侧身
3、一方失误后,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误,是步伐还是动作变形还是因为借力与发力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4、什么球可以劈长,板型如何掌握
5、观察比赛双方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强项和弱点
6、谁的比赛节奏控制得更好
7、赢的一方赢在哪里,输的一方输在哪里;落后的一方如何反超或反败为胜
8、有些技术,哪些更实用更适合自己或是自己需要完善和改进的
9、如果有电视解说,可以通过解说员和嘉宾的分析,提高对技术的认识和阅读比赛的能力


      总之,打球和看球,要善于思考和总结,高手之间或同水平之间对决,累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子。斗智斗勇,灵活多变是取胜的根本。


      乒乓球比赛得分靠什么?上台率!除了技术层面,先让球上台再说,比的就是谁的失误少,谁比谁多一板,这就是比赛的实用原则。

      精彩绝伦的超级对轰让人兴奋,朴实无华的手段得分同样让自己愉悦,也会得到懂球人的掌声。理想和现实会存在差距,简单实用、简捷有效才是比赛得分的硬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术 | 详解乒乓球比赛中各种基本套路
直板如何对付横板
8种怪兽涵盖业余乒乓打法,看看你是什么怪?
乒乓球容易被忽视的技术细节
【找教练】业余打削球可太难了,这3点就难倒一大半!-乒乓国球汇
业余球友如何快速涨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