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5年,贵州发现一本失传两千多年的古书,专家却一个字都不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卓越的中华文化,通过汉字不断地传播开来。

每一本古书,都有着其难以估量的文学价值与文物意义。从开国之初到现在,中国出土了许多古书,而专家们则奔走在考古第一线,凭借他们丰富的学识与底蕴,将这些古书的内容变成我们能看懂的文字。

2005年,专家们得知在贵州出现了一本失传两千多年的古书,十分具有研究价值。于是,专家们立刻前往贵州并顺利地找到了这本书。

可是当这本古书摊开在众专家面前,他们能做的却只有面面相觑。原因也很简单,里面的文字他们看不懂!那么究竟是什么文字,让专家们也束手无策呢?

01 消失两千年的“宝典”

2005年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原本平静的山村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几辆车开进了村子里,直奔村子里的一个院落而去。

很少有外人的车队这样进入村子。村头的大爷大妈们远远地望着车队讨论:“这些人是谁?来做什么?”“车停到老谢家门口了,不会是老谢犯了什么事吧!”“瞎说什么!”一个看起来有些文化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道:“听说,这些人是为了一本书来的。”

专家们一下车,谢朝海老人就从屋子里出来迎接客人,专家们簇拥着谢朝海老人进屋。简单寒暄一番过后,专家们问起古书的事情:“老先生,您说的那本书……”

老人爽朗一笑:“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随即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就捧了一个铁盒出来。老人打开铁盒,一本书出现在众人眼前。这是一本失传两千多年的古籍,不过它却是一本纸质书籍,从封面上的字来看,还是一本手抄书。

很明显,这不是原本,而是后人的手抄本无疑了。

饶是如此,众专家也十分激动。是不是原本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将要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而重见于天下。想到这里,专家们的心里就更加激动了。

一名代表庄重地接过书籍,戴上手套,翻开了这本书。周围的专家们也是有备而来,纷纷拿出照相机和摄像机,对准了这边的场景。然而当书页被翻开,专家们便被堵在了第一步:不认识字。

这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无论众人如何焦急,它仍然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人们的解读,等待着人们发掘出书中蕴含的智慧。黯黄的封面上,“连山”二字正熠熠发光。

02 《连山》与《易经》

《连山》,是我国著名的古籍《易经》的一部分。《易经》是一本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那套虚无的卜筮之学。不过辩证和哲学依然是可以被人们接受并利用了。

《易经》的成书年代非常久远,从远古时代就出现了。《易经》分为《连山》、《归藏》、《周易》三部。

其中《周易》为西周时期所编纂,而《归藏》传说于商代成书。号为“三易之首”的《连山》,可上溯至天皇氏统治的时期。

现在流传的《周易》一书,仅仅是《易经》的一部分,我们也能看出此书的不凡。《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周易》被视作古汉族智慧的结晶、汉文化的源头活水。

《周易》因为与儒家理念相合被人传抄学习得以留存下来。但因为《连山》和《归藏》成书年代太过久远,以至于此两本书籍早已失传。

人们仅仅是通过一些其他的书籍、编目得知这两本书的存在。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连山》与《归藏》的下落,却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05年,《三易》之首的《连山》在贵州出现了。然而当专家前往后,却根本无法解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3 《连山》的出现

2005年,有一位叫做谢朝海的老人声称自己手里有《连山》一书。专家听说此事,马不停蹄地来到谢朝海老人家,还带来了多位通晓不同古语言的语言学家。随后老人捧出藏书,专家们一眼看出封面上的字正是“连山”。

可当他们兴冲冲地翻开古籍,想要一探全书的内容时却傻眼了。因为书中的文字,在场的语言学家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将之解读出来。

没有办法,专家们只能在征得谢朝海老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古籍带回去再想办法解读。要说还得是专业的人,最终通过多方探查,确认了这本《连山》是用“鬼书”写成的。

四处活动之下,一些精通“鬼文”的人参与到了《连山经》的破译之中。那么这个“鬼文”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它如此神秘,让语言学家都无法破解?是谁在使用它?又是谁用这种文字写下了这本《连山》呢?

04 《连山》的书写文字——水文

上面提到,《连山》是用“鬼书”写成的,这是一种写给死人看的文字,也怪不得谢家的传承人们要手抄此书烧给祖先了。

“鬼书”,又称“殄文”、“反书”、“水书”。为了剥离它的神秘色彩,我们且用它流传最广的名字“水书”来称呼它。

传说水书是古代水族先民使用的文字,它的创造者叫做陆铎公。在水族的心目中,陆铎公大概是仓颉一类的伟大人物。事实上,水文是陆铎公参考汉字、甲骨文、金文制作的文字。

传说陆铎公创制文字,为人们挑选吉日来盖房、婚丧与嫁娶。轮到给自己盖房子时,吉日已经分配使用完毕了。

没有办法,陆铎公只好在山上开挖了一个山洞来居住。水族的老人们现在常常对孩子们唱一首歌谣,就是赞颂陆铎公的无私奉献:

“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

由于参考于以上文字,所以水文也是一种表意文字。同汉字相似,水文也是由许多的单字组成。词语与句子,就通过这个文字组成。

至于文字的数量,现在尚有争议。据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考证,水族文字的数量大概在400个。

而在《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一文中,则持有水族文字在500个左右的看法。但通过近来的发现与研究,我们看到水书中是存在异形字的,像“寅”、“卯”等字的异形字,数量多达30多个。

如果水书的每个字都有异形字,那么即使按最保守的一个字来算,水族文字的单字数量也有超过1600个。

水文的出现时间,经过考证与推断,大概可以判断其出现在我国的夏朝期间。也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得出,《连山》的成书年代是在夏朝的。在有了这一发现后,专家立刻将水文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中发掘的陶器文字进行比对,果然得知了二十多个符号的含义。

水书为什么被称作“反书”呢?难道它的造反的书吗?当然不是,顾名思义,反书与繁体字有很多相反的地方。不论是单字还是偏旁,都有这种现象,例如“子、丑、五……”等字。

05 水书与水书文化

从上文我们了解到,水书一作鬼书,其创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写给鬼神看,用陆铎公本人的话来说,就是“通鬼神,探玄机”,以达到其与鬼神交流的目的,实现“惊天地,泣鬼神”。水书在水族,是有着很崇高的地位的。

首先水书哪怕是一片纸屑,也是不允许任何人跨、踩、坐的,否则会视为是对鬼神的不敬,鬼神就将降下惩罚。这不是一种迷信,而是当地的一种文化。

另外,水书这种东西是传男不传女的,他们认为鬼书与鬼神打交道,必须由属阳的男子来学习解读。这并不是对女性所谓的歧视,反而对她们是一种保护。

能够熟练掌握水书后,这个人就成为了一名“水书先生。”自然地,水书先生的地位在水族内是很高的。

各种婚丧嫁娶等大事,都要请水书先生来测定吉凶,挑选日子。水书先生自当上的那一刻,就是在为族群奉献。只要族群需要他了,就必须随叫随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书先生曾苦笑着说:“做水书先生的确是很累。”

但当采访者问他:“那你后悔了吗?”这位先生的眼神立刻变得坚定,面色也毅重起来。他响亮地回答了那三个我们都知道的字:“不后悔!”由于水书先生了解水书几乎所有的单字,也了解水族民族的风俗。

因此每一个水书先生,都是研究水族文化的“活文献”。长时间以来,水书因为其性质,一直被视为“鬼书”、“反书”受到人们的攻击、反对。

正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水书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保护水书,保护水族文化。我们才得以在今天较为完整地看到水族的生活习惯,读懂水族人民。

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1岁老人拿出失传3000年的《易经》,找专家鉴定,专家却看不懂
贵州发现失传2000年的古书,专家闻讯赶来:翻开一看一个都不认识
贵州出土奇书,证实为失传2000年的《连山易》,专家根本都看不懂
失传2000多年前的古书在一位老人手中,专家看过之后没一个字认得
老人拿出神秘古书,书上的字专家一个都不认识,写的究竟是什么?
贵州发现失传两千年的古书,是何种文字?让专家一个字都不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