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命运?你相信命运吗?古人用五句话,阐释对命运的思考

生活中,有些人会将“命运”二字挂在嘴边,那么什么是“命运”呢?有人说,命运二字,合在一起看,会看得糊里糊涂,如果将“命运”二字拆开来看,就非常之清晰了,命运由命与运组成,命是先天所有的,是定数,人从一出生开始,有些命就已经注定了的,这些注定了的东西,可以是性别、父母、家境等等,而“运”字包含一个“云”字,非常形象,运如云,是变化莫测,无法预料的,运是变数。

命运,便是定数与变数的结合。

怎么解释命运呢?用扔骰子游戏来解释,最形象不过了,骰子扔出的结局,其实在骰子落地以前,就已经决定了。过程中,受到扔骰子的速度、周围空气的风速,环境的温湿度所影响,而这些因素,都是变量,是运。而骰子只有六个面,不可能扔出七点,而这便是命。

古人用五句话,阐释对命运的思考

第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一句人们听得比较多的“宿命论”,出自《论语·颜渊》,而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五回,曹雪芹也引用了这句话,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当然,这种“听天命、遵天命”的宿命论,是比较悲观的,其偏向于放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反作用)

第二、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春秋有孔子,战国有墨子,墨子早年曾经专研儒学,但是,他却厌烦儒家的繁琐的和学说,于是自创墨家,后来墨家发展壮大,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子的学说,有很多与儒家相反的一面,例如相比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墨子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于命运,相对于儒家的“天命论”,墨子则提出“非命论”的说法,认为"知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在其哲学著作中,这样阐释命运:“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意思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去抱怨他人,而能够掌握命运的人,不会去抱怨上天。

相比于“天命论”,笔者认为“非命论”更加积极些。

第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是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社会,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当时的分封制,主要是依靠血缘和功绩,分封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而在《左传》中,也记载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将人分为“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十个等级。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在秦朝时期,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好命贵种吗?

这句呐喊,震煞千古,不仅仅体现出陈胜吴广当时的不屈精神,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命运的不甘,对平凡的不甘。

第四、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仅只是动漫电影的台词。

秦朝时期,有陈胜吴广对于命运的质疑,而到北宋时期,出现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最早出现在道教,出自于北宋时期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当然,早在晋代时期,天师葛洪也曾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及:“我命在我不在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源自于道家,是一种逆天改命,完全人定胜天的说法,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

第五、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到了明代,在《增广贤文》中,有“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的说法,而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也提出了类似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时候,对于命运的理解,并不似先秦时期的“天命论”,更是佛系,接近于“认命论”。

以上,便是古人对于命运的阐释,那么,你相信命运吗?同意哪种说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际遇显达或遭逢祸患劳碌,皆由命定,非...
吕蒙正 《破窑赋》
常说“命由天定”,为什么“命”,能知不能改,却能“修”?
《增广贤文》中有哪些宿命论的观点
全版《八字正解》.
早安寄语 18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