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防汛生涯|原福建省防办主任 :防汛生涯的体会与感悟

我的防汛生涯
董国华

董国华,福建莆田人,高级工程师,曾担任福建省水利厅厅党组成员,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汛办)主任(副厅级)等职务,曾主持千公里江堤、千公里海堤和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等“六千”水利建设,惠及千家万户。2017年12月退休,现任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委员、省关工委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光阴飞逝,不知不觉间已进入耳顺之年。静心回顾,这一辈子似乎只干了水利防汛这一件事,从毕业到退休,38年来一直在水利防汛部门,从未离开过,可以说与水利防汛结下了不解之缘。38年的水利防汛生涯,体会良多,感悟良多。 

和水利防汛的不解之缘

回望这38年的水利工作经历,防汛始终贯穿全程,而且终生难忘。

1980年,作为福建水电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被福建水电厅想方设法要走,直接分配到省级水利管理部门,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接触防汛。那时,防汛没有单独机构,职能由水利管理部门承担,也没什么技术支撑系统和设备,工作主要是大家轮流值班,也就是打打电话、发发传真,但防汛防台风一下子就在脑海里烙下了很深的烙印。

原因很简单:说得“高大上”一点,那是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说得“谦卑下”一点,那也是安全——干部个人的安全。从此以后,在人生经历的不同工作岗位上,不管是在九龙江北溪工程管理处挂职,还是在水利处、农水处任职,防汛责任时时刻刻紧紧相随。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防汛保平安是水利的首要任务,务必牢记在心,不管承担水利的哪项工作,也不管工作任务有多重,防汛责任始终都不敢丢。

要说前面30多年的工作,防汛还只是时时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那么临退休前被安了一个防汛办主任的头衔,防汛则真真切切成了时时要倾尽心力的全面工作。这也许是缘分注定吧,参加工作时以防汛入门,退休时又在防汛办主任任上,注定一辈子与防汛结下不解之缘。

防汛办主任是个苦差事

在福建省防汛办主任任上干了整整7个年头。这个岗位的酸甜苦辣,经历过的人都会有深刻体会。尤其福建是台风、暴雨、洪涝多灾种频发的省份,每年防汛防台风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表面上,省防汛办主任是个副厅级领导岗位,实际上很多工作全都要身体力行,与当处长时没多大区别。此前,在农水处当了十多年处长,原以为组织上能够给予关照,转个副巡视员就退休,没想到都55岁了,领导还找我谈话,要我去防汛办当主任。

福建防汛办主任这个岗位原来只是副厅级干部,还不是副厅长,厅里很多处长都不愿去,都想着争取当副厅长,或者宁可当副巡视员,也不想去防汛办再折腾。但既然组织上信任,我还是诚恳接受了这个安排。只是后来在防汛办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管是工作上的“累”,还是身体上的“疲”、精神上的“苦”,对我这样一把年纪的老头子,都是无法承受之重,好在咬牙坚持下来,总算不负所托。但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防汛办主任真是个苦差事。

一是工作上的“累”。福建省的汛期时间很长,要忙于防汛防台风抗灾,很多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就只能安排到非汛期做,那些所谓汛后会轻松一些的说法,都是没干过防汛的人才会讲的外行话。汛期,特别是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后,指挥部人满为患,有领导坐镇,有部门进驻、部队值勤,还有记者盯守,一摊挨着一摊,忙成一锅粥;分析形势、议定措施、下达指令、发布信息、指导救援……,不停安排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忙得连轴转。有人说防汛工作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那是没经历过的人才会说的。防汛应急的事防不胜防,这边电话请求调部队、调物资,那边又说洪水到了那个村,需要救援。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后,水利部、太湖局的工作组就会来检查指导,防汛办要派人陪同;遇重大灾害,多位省领导要分头到基层靠前指挥,防汛办也要派队跟着去……,整个防汛办就十多号人,虽然也设计出一些提高效率的规程、机制,但仍会面临无人可用、无人可派的境地,只好临时从机关和下属单位抽调一些人来支援,这才勉强应对过去。

二是身体上的“疲”。做防汛工作,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是常事,一天两天还好,关键是灾害来袭时,经常要连续作战,对人身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一个台风、一轮暴雨、一场洪水,少则一周,多则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反复折腾、持续煎熬,废寝忘食,生活规律完全打乱,真是不胜疲劳。记得有一次防台风,我在防汛办连续工作了一周多时间,基本没休息,每天睡2~3小时。周末傍晚,抱了一大堆的脏衣服,想回家调整一下,刚打开家门,省长电话就打过来,询问后续工作事宜,我只好马上赶回防汛办安排布置,继续工作。这样的工作强度,哪怕防汛办的年轻同志也是叫苦不迭,有的同志还病倒了,何况我这样一个老头子。所以说,搞防汛的人,身体要够好,不能有“三高”,否则是干不下去的。我就经常锻炼身体,打打球、爬爬山、跑跑步,抓住一切空闲时间锻炼,只为了能够连续作战、扛起重担、经受考验。

三是精神上的“苦”。身体上的“疲”尚能克服,忍一忍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而精神上的“苦”才是真正的苦。防汛工作责任重、要求高,领导极端重视,省委书记、省长时不时亲自过问乃至直接来指挥部检查指导,分管副省长即指挥长坐镇指挥,这些都需要直接面对,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巨大,有时稍不如意就要挨批。领导批你骂你,不能辩解,还得笑脸相陪,一边挨批,一边还得继续工作。尤其是,一旦出现人员伤亡,领导心情不好,看谁都不顺眼,工作做到位要挨批,做得不够到位就更要批。再加上休息不好,身心俱疲,真是苦不堪言。有人说防汛办主任真不是人干的,要机器人才行,着实有些道理,当防汛办主任,内心要够强大、意志要够坚定,才能顶得住压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经历了一个个台风、一轮轮暴雨、一场场洪水,在痛苦中煎熬,也在痛苦中前行。面对群众的期盼、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嘱托,我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上级的关心厚爱、同志的帮助支持,更有群众的理解和认可,这些给了我们安慰、给了我们力量,也给了我们克服艰难困苦的信心与决心。

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得与失

回顾这些年来的防汛工作,特别是在防汛办主任岗位上的七年时间,有苦有甜、有得有失,但总感觉得到的更多,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经历了150多场暴雨洪水,抗御过50多个台风,还有难以计数的局地强降雨,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尤其是2015年的“7·22”连城洪灾、2016年的泰宁局部暴雨洪灾,以及“苏拉”(201209号)、“菲特”(201323号)、“苏迪罗”(201513号)、“尼伯特”(201601号)、“莫兰蒂”(201614号)、“鲇鱼”(201617号)等台风,指挥部里忙碌的场景,通宵达旦的灯火,灾区应急转移、救援的画面,仍难以忘怀、刻骨铭心。七年里,倾注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少努力,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七年里,家庭疏于照顾,儿孙疏于看护,天伦之乐已成奢望;七年里,朋友疏于交往,爱好疏于兼顾,生活之美已变浮云。七年里,我身在其中,尝尽酸甜苦辣,付出的、失去的不可谓不多,这些只可自知、难以言传。

同时应该说,七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主观上,七年里,为了护一方百姓、保一域平安,我咬牙坚持,未曾有一丝的松懈和麻痹,也没有出现因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做人做事都问心无愧。客观上,七年里,虽然个别区域、个别年份、个别时段的灾情仍然较重,但伤亡和损失逐年下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也算守住了阵地、当好了参谋;七年里,虽然局部仍有一些环节和工作不尽如人意,但福建防汛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五个坚持”“三个一套”“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机制得到肯定和推介,总体成绩还算良好;七年里,虽然仍有少数人不理解、不配合,但福建防汛工作还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福建省防汛办被中央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成为全国防汛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对于这些成绩和荣誉,我深感欣慰。

防汛防台风工作感悟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有苦有甜,辛苦的付出得到领导、同志们和群众的夸赞,尤其一场台风、暴雨下来,损失少、人员伤亡少,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

(1)防御要突出“早”。鉴于台风、暴雨、洪水一般都来势迅猛,防御工作必须适当提前、提高保险系数,争取主动。一是提早全面部署。必须抢在灾害来袭之前,提前2~3天对防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科学预判灾害的严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视频会议的相应级别和范围,必要时可以提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出决策,还可以直接部署到基层乡村。省防汛部门要坚持每天至少一会商、两通报,持续发布汛情信息,下达指令细化工作安排。二是提早启动响应。要按照防汛防台风预案的规定,适当提前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汛情灾情发展态势,逐步调整升级或降低响应等级。要区别防台风、防暴雨、防洪水三类响应,针对不同灾害启动不同类别响应。各级要不等不靠,按各自的预案分级启动响应,不盲目跟从上级的响应状态。三是提早调配力量。省防指要协调驻地部队、各类应急队伍,提前向重点防区预置救援力量,并落实应急物资、设备。水、电、路、讯等抢修队伍要提前预置到位,随时准备抢通生命线。民政、卫生及防汛等部门提前调运抢险救灾物资。四是提早宣传动员。宣传部门要协调各类媒体,滚动发布灾害信息,努力营造全民防灾抗灾的良好氛围;通信管理部门要组织运营商发送防灾公益短信,提醒公众自觉防范。

(2)应对要突出“跑”。台风、暴雨、洪水灾害非人力所能抵抗,因此要始终坚持把“跑”,也就是转移避险作为重点举措抓好落实,做到递次推进,及时到位。以防台风为例:一是海上抓准转移的时间节点。根据台风发展态势、行进路径和影响程度、时间、范围,区分渔船、渔排,区分外海、近海、沿海,区别对待青壮年作业人员、老弱妇幼人员,通过会商分析,合理确定海上转移中不同目标、不同人群的不同时间节点,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转移顺序一般是,先撤外海,再撤近海,最后撤沿海;先撤老弱妇幼,再撤渔排作业人员,最后撤渔船值守人员乃至大型船舶人员。每次防台风,福建都要组织3万~5万艘渔船撤离危险海域乃至进港避风,组织10万~20万人撤离上岸。二是陆上抓准转移的重点区域。台风对陆上区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沿海区域大风、持续性的暴雨、局地短历时强降雨,以及江河洪水、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为此,陆上转移主要针对高陡边坡、临水低洼、施工工地、危旧房屋、景区景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等危险区域,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作面上部署,属地分级负责抓落实。每次防台风,福建都要转移陆上各类危险区域人员30万~50万人,有时甚至要超过100万人。三是妥善安置,巩固转移成果。福建全省各地设置了2万多个安置点,储备了大批应急生活物资。灾时,加强安置点管理,充分合理地满足转移避险群众的生活需求,严防擅自回流。公安、海洋、海事、港务等部门强化避风港管理,防止船只擅自出海;各地组织力量,在各类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防止人员误入发生意外。

(3)工作要突出“实”。重点落实4个方面的责任。一是落实干部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部署,各级指挥长要坐镇指挥,广大干部、责任人要及时上岗到位,基层干部要进村入户、靠前动员,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必要时,要果断取消节假,甚至采取停工、停课、停业、休市等“三停一休”措施。二是落实预案责任。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落实预案职责分工。气象部门要加密预测,全程跟踪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海洋渔业部门要组织做好渔船避风和渔船渔排人员撤离上岸工作;海事部门要指挥船舶避开台风影响,适时离港抛锚;水利部门要加强洪水演算,适时发布预警,强化库堤闸等工程的巡查值守;国土资源部门要启动群测群防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范;交通部门要组织队伍和施工机械,全力抢通受阻道路;住建部门要细化安排城市防风、防涝工作;电力部门要调集专业力量,全力保障供电;教育、旅游、卫生、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也要按职责分工,精心落实好各项防范工作。三是落实调度责任。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原则,突出抓好水库水闸的防洪调度工作。要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拦洪削峰,有效减轻防洪压力;要科学拦蓄洪尾,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四是落实监督责任。要左右协调、上下联动,分级分部门组织工作组下基层开展防汛防台风督查工作,通过明察暗访,严肃纪律,督促落实防汛防台风职责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 ◆ ◆  ◆ 

来源:《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不懂水利的老夫对寿光水灾的疑虑和追问
警钟长鸣,扛起防汛天职
Xx系统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今年汛期4个台风将影响深圳 龙舟水叠加首个台风将带来暴雨
台风暴雨应急预案范文
双台风影响我国18省份历史罕见 气象部门积极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