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秦,西汉卷
秦钱币(公元前206——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一系列加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同

   时,又 统一了币制。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每镒重二十两(一说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钱为下

   币,圆形方孔,单位是半两(重十二铢),重如其文。从而把各种原始形态铸币统一于方孔圆钱之下。

      秦半两钱之所以圆形方孔,据说是因为秦始皇迷信当时方士们所宣扬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缘

   故, 实际上方孔圆钱在战国时期早已有之,并非秦始皇的发明。但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币制,规定了

   货币的  形制和单位,无疑是一大贡献。

 

   半两钱一般重八克左右。但因每范所铸钱很少,故需范甚多。钱范不够整齐划一,带来钱币的轻重大小

   及文字也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战国纷乱的货币形制统一于半两钱以后,从此,我国的货币形制基本固定

   下来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权钱。饼型,面小背大且面有外郭。重14.7克


        

 
        秦半两


       

 
       秦半两

 

 

 

   两汉钱币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初货币承袭秦制,使用半两钱,但逐渐减重。黄金改以斤为单位,斤又称金,每斤重十六两。汉武

     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行“五铢钱”。这是货币形制的重要改革,由于五铢钱轻重大小适

     中,此后七百多年间,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货币。

 

 

    一、西汉钱币(公元前206——公元8年)

   西汉铸有半两、五铢钱。汉半两钱因轻重不同,又有八铢、五分、四铢、三分数种。五铢钱中又有“郡

   国五铢”、中央政府所铸“赤仄五铢”、专门的铸钱机构上林三宫所铸“上林五铢”等。又因私铸盛

   行,汉初货币一度曾相当混乱。

 

  “三铢”半两,公元前206年,汉高祖行半两钱,因经济窘迫,所铸半两钱大幅度减重。

  “榆荚”半两,汉初许民铸钱,为图大利,各地豪强大户私铸纷起,钱愈铸愈薄,成为孔大体小、形如

                 四片榆荚的小钱,被称为“榆荚半两”。劣钱的泛滥,曾使当时物价飞涨。

  “八铢”半两,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铸重八铢的半两钱,减重三分之一。

  “四铢”半两,汉文帝时定半两钱重四铢,沿用了五十多年,这是有汉以来第一种稳定的货币。

  “五分”半两,重量只有五分之一,故称。非钱径仅五分。

      

        三铢钱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铸三铢钱,约重两公分,行四年废。

   “郡国”五铢,汉武帝无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钱改行五铢钱,从此结束了半两钱的流通。五

                 铢钱许各郡国铸造,这些五铢钱轻重成色不一,制作较粗糙。

  “赤仄”五铢,郡国五铢既粗且滥,武帝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铸行赤仄五铢,每枚当郡国五铢五

                 枚。年谓赤仄,即外郭光滑整齐。

  “上林”五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停止郡国铸钱,并废赤仄。

 


 
          

      四铢半两(外郭)


          

  

       四铢半两(旋读、异书)


          

      四铢半两(上下星)


          

 
          四铢半两(半增笔)

 
          


          四铢半两(小穿)


          

 
          四铢半两(口)


          

 
          四铢半两(昂半)


          

 
          四铢半两(川)


          

 
          四铢半两(银)


          

      四铢半两(内外郭、面四决) 


 

      
          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 

 

 

     

 
         三铢

 

     

 
         五内星


         

 
         四决


         

 
         长字下半星


         

 
         上杠


         

 
         上杠


         

 
         面一出


         

  
         泥范

 

     

     大型、穿下“十”


         


          鸡目五铢

 

 

     二、王莽钱币(公元8——23年)

       公元8年,外戚王莽取西汉政权而代之,改国号为“新”。王莽在政治上进行残暴统治的同时,在

     经济上用改革币制的办法,铸行高额而大幅度减重的钱币搜刮人民财富。

     王莽进行币制改革四次,先后铸行货币达三十七种之多。其名目之繁多,货币之混乱,在中国货币史

     上是空前的。但王莽钱制作精美,在我国货币文化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王莽于公元七年第一次币制改革时铸行的钱币。大泉五十重十二铢,价值五十个五铢钱,减重为二

    十分之一以下。契刀五百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一刀平五千每枚当五铢钱五千枚,贬值七百一十分之

    一。当时黄金一斤价值一万钱,两枚一刀平五千可兑换黄金一斤。王莽用一两多的铜,强行收兑百姓黄

    金一斤。

 

    

    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

    

  

    大泉五十(宽缘大型)   

   

 
       大泉五十(泥范)

 

   

   大泉五十 后期减重

   


       
       一刀平五千

 

   

   

 
       契刀五百,
 

 

 

    六泉小泉直一 幺泉一十 幼泉二十 中泉三十 壮泉四十 大泉五十

  这是第二次币制改革(公元9年)铸行的钱币。这种钱重一铢,当五铢钱一枚,同时继续铸行

   “大泉五十”。

 

    

    小泉值一

 

   

 

  十布小布一百 幺布二百 幼布三百 序布四百 差布五百

        中布六百 壮布七百 第布八百 次布九百 大布黄千

    

         王莽于公元10年,实行第三次币制改革。推行“宝货制”,发行货币有五物(金、银、龟、贝、

     铜),六名(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二十八品。大布黄千一枚重二十四铢,即等于

     小钱的二十四倍,价值却等于一千枚小泉,铸利在四十倍以上,比五铢钱则利又更大。“宝货制”繁

     琐混乱,是大规模掠夺民财的手段,它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小布一百


          

 
          幺布二百


          

 
          差布五百


          

  

      中布六百


          


          大布黄千


          

 
          大布黄千


          

  

      大布黄千

 

     

     大布黄千

      货布,布泉、货泉

      王莽(公元14年)第四次币制改革铸行的钱币。

      货布重二十五一铢,与货泉并行,一枚值货泉二十五枚。

 

      

      货布

      
          

      货布


         

 
         货泉(小字)

     


         
 

         货泉(泥范)


        

 
        货泉(重文)


        

 
        货泉

 

    

 

 

    



        


        


        


        


        


        

        货泉


        

 
        货泉(传形)


        

 
        货泉(合面)


        

 
        货泉 (铁质)



        

    布泉(重郭、下决)


        

  

    布泉(重郭、上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
货泉
古币名珍之“新莽钱”
部分古钱知识--(1)
中国古钱币的历史演变(网摘)两汉是期
两汉及新莽的货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