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30个要点 - 社会聚焦 - 分类168论坛 - 分类168,方便你我...



1.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
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急性放射病有几种分类?



急性放射病分为三类:即骨髓型、肠型和脑型
放射病。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目前,重度以下放射损伤病人可以救治成活。极重度骨髓型放射
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还没有救治成活的经验,一般治疗原则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存活时间。



3.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
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
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4.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
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
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5.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
这些风险?



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
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
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

6.剂量与远期效应有什么联系?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
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时,
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



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
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
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切尔诺贝
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



7.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100毫
希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
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ALARA原
则)。



8.在突发事件现场出现伴有外伤的放射性污
染伤员时,公众应如何自救、互救?



在实施现场救护任务的应急救护人员到达以
前,现场公众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以下抢救任务:(1)挖掘被掩埋的伤员;(2)灭火和使伤员脱离火灾区;(3)简易止血;(4)简易包扎或遮盖创面;
(5)简易固定骨折;(6)清除口鼻内泥沙,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7)给伤员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如止痛药);(8)简易除污染;(9)护送伤
员等。



9.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
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



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经或并没有受到实
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并且是否已经采取了
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同时,医学工作者应对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10.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
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
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
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
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11.哪些人员应接受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



灾后应对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员给予心理卫生方
面的帮助。通常,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或者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是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援助的潜在受灾者;其次是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庭;从事救援或搜
索的人员或者帮助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也应考虑在内;在临近灾难场景时易感性高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而需要帮助。



12.隐蔽指的是什么?



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
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13.撤离指的是什么?



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
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14.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
条件。



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
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
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毫希/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
毫希。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时,会出现急性放
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5.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天~2
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
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防护核辐射?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防护知识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对人体危害及防护大全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福岛核泄漏国人完全应对手册———— | 健康朝九晚五主题站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