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

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完成: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课时,氧气的获得1课时。下面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分析

  

 

 

 

 

 

 

 


具体教学过程:

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点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整理材料

1、投影:大气中氧气的形成和演变资料。

2、  提问:通过资料,你获得哪些有关氧气的信息?

观察资料

回答问题

以情促景,以景促情

2、氧气性质的探究、用途的归纳

 

 

 

 

提出问题

尝试探究

让我们一起深呼吸

提问:氧气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描述一下氧气吗?

导入:节日经常看到美丽的彩球在空中飘荡,气球中充的是什么气体?用氧气行不行?

师生共同实验:用医用氧气袋向气球中充气,并观察气球的升降情况。

讨论归纳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归纳小结

提问:一切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氧气,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

提问:通过学习,你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投影:氧气的物理性质

积极思考、讨论

 

讨论交流

 

观察讨论

投影:富氧炼钢的片段

提问:在炼钢过程中会用到纯净的氧气,你知道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吗?

过渡:下面的实验也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观看、思考、讨论

 

尝试探究

1、将学生分成5组,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2、投影各组实验操作步骤。

3、投影各组实验注意事项。

4、投影观察要点。

5、指导学生实验。

6、投影各组实验现象。

 

1、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全班共同讨论改进,达成共识。

2、合作探究

3、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提问:刚才做硫燃烧实验的同学是否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觉?

介绍:烟花爆竹中含有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回答

回想

体会

 

小结归纳

1、指导学生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给予指导和评价。

2、从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氧化反应,并简单介绍缓慢氧化。

认真思考、书写

 

理解体会

举例说明

 

 

 

3、课堂小结

揭示规律

投影: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用途

理解消化

 

 

知识运用

 

实践与练习

思考

学以致用

五、教学评价分析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在探究氧气性质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和谐有序的发展空间。同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二 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1
【教学经验交流】初中化学各个单元教学建议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
铁的性质.doc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