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碎片化学习的三种常用工具

实际上,我们都具备大量的碎片化时间。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过去一直很难被用于沉浸式的学习,而现在,因为有了智能手机和对应的应用程序,我们好像可以更进一步地去实现这种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更沉浸于看电影和玩手游(手机游戏),这依旧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我们曾以为碎片化的时间很难达到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将碎片化的过程指向阅读的碎片化。的确,碎片化阅读有着局限性,很难与一个午后,长久地翻看一本书来得惬意。然而,新的可能性正在诞生,我们可能会有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喜马拉雅

一款整合了大量音频栏目的手机应用程序。在上面,你可以听到各个领域的深度声音。有几个频道我特别喜欢: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万有青年会,开讲啦等等。这些充满深度的频道,里面又有不断更新的音频,这让我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摄取大量深入的观点和知识。并在听取的间歇可以静静地思考。我只需要在有wifi的环境下,下载好音频,保存在手机里,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随时聆听。

很多人误以为碎片化的时间听音频一定要选择10-20分钟长度的音频。我想这并非如此。你也可以选择40-60分钟的音频,都是可以的。不用一次听完。分几次听完。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声音,可以屏蔽外界的喧嚣,可以让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变得专注而有意义。


网易公开课

这也是一款集合了大量视频栏目的手机应用程序。视频比音频更能够让人完全投入。但是,视频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非常耗电,不隐蔽,视频比较大占手机空间,对于处于晃动的环境下对眼睛不是太好。这些缺点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采取带好移动电源,看完就删除等措施。

在网易公开课里有大量的国内外公开课视频,也有大量的TED和专题研究会的视频,这些视频也都可以缓存在手机里,随时观看。视频的好处就在于更加深入。

特别是课程讲座的系列视频,往往需要10多节课。也就是50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些时间的其实上可以利用一周碎片化的上下班时间就可以看完。这就是不知不觉间的进程。视频,可以完全投入另一个空间,可以让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变得投入而深远。


微信公众平台与朋友圈

这恐怕是我们最常用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式吧。我们偶尔打开手机看一看朋友圈,再看一看微信公众平台里的文章。虽然朋友圈非常有助于我们的情感交流和关系联系,而微信里的文章非常有助于我们把握即使有效的信息。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旦你认为哪一篇微信文章很好,还没有看完就收藏了。那么这篇文章基本是不会再看的了。这种过度碎片的学习将很难有意义。

因而,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碎片学习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有意识地做些调整。你需要给手机里的不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定位,哪些公众平台只是你快速摄取新信息的平台,哪些平台是值得你深度阅读的平台。有了相当准确的定位之后,这样的碎片化学习才会变得更有效。

最后我们稍微总结一下。我们一直提碎片化时间,但实际上并非指的是这些时间很短,很零散。更重要的是这些时间可能很长,但是却是一些周围环境比较特殊的时空。比如: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在电梯里,在等车,诸如此类的时间,有些很短,有些却很长。碎片化反应在我们对这段时间的心理评估上,我们认为这段时间貌似不太适合系统地学习。

从客观上来说,有两种人他们具备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上下班时间很长的人(经常做地铁做公交车,来回1—5个小时)或者是经常出差(各种等飞机等动车)。不知道你是否属于其中一种?(我刚好两种都是,因此我属于拥有大量碎片时间的人。我经常在等待和出发的路上学习,这段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其他学习时间。)

从主观上来说,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的热爱程度!这是不是一个很玄乎的答案。但是,真相就是如此!你热爱了,就会把她放在心里。所有的时间,无论多么碎片化,你都在思考,都在多一度深入!

来源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的“音频”野心
让你的视频微信公众号粉丝暴增的方法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上传本地音频?
如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浅析知识变现的6种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