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忽左忽右109 | 分析vs欧陆:徐英瑾趣谈哲学大师参与战争的方式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分析vs欧陆:徐英瑾趣谈哲学大师参与战争的方式

Part 1 影视作品与哲学


程衍樑:17年的时候您(作为哲学教授)自己都已经写过历史小说了。

徐英瑾:因为我自己也是从一个青椒(青年教师)然后慢慢再往上升,现在是博导。所以有很多关口,虽然不是军事场上马上可能会掉脑袋,但也是很紧张的。

有一部日剧很有名,有点老,但是是以后很多医疗剧的鼻祖,《白色巨塔》。财前五郎医生是这个片子里的主角,是唐泽寿明演的。有一段唐泽寿明演的财前五郎要经过正教授的评比,然后还特别有仪式感,就每一块小木牌修得特别好,你一票我一票他紧张的不得了。我突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也很紧张,因为我觉得和我们评职称一样太紧张了,所以讲到日本人的事情,这逻辑都是一样的。

程衍樑:《白色巨塔》经典的医疗剧,职场剧和行业剧。

徐英瑾:对,但这是个哲学剧。因为它表达了两种哲学伦理学的一个观点,因为财前五郎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也是个好医生,但他认为医疗资源用到正确的地方。有些人就是救不活,那就把床位腾出来就可以更多救的人对不对?另外一个和他对抗的里见医生则是个康德主义者,康德主义者就是认为众生是平等的,所有人都要有平等的医疗就医机会,这是两种态度,你不能说哪种对哪种错,因为财前五郎最后他也是活活累死,到最后也把遗体捐献给了整个医学的事业,所以你不能说他是个坏人,虽然他这个人物有点小阴暗,有点小黑化。

所以这就是我在看影视片里面所学到的,日本的片子里面经常会让你两种哲学观点对抗,功利主义的观点和义务论的观点的一个对抗,但这两种观点都各自有它的道理,到底哪种对,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并不是那种非黑即白。

但是如果你过分的考虑到专业化的话,大众都看不懂,这样哲学就失去了和人民之间的一个交流。我为什么现在写小说,因为有些东西你用哲学的那种话说,大家get不到。

文学的话,大家至少能get到他其中一两层。而且像有些很深奥的电影,像诺兰电影都有点深对吧?大家都看不明白对吧?尽管如此,你多多少少还是能看懂一点的,而且你看时间旅行的概念,我写了n篇文章,谁知道?诺兰一部电影,大家都明白了。又比如说黑客帝国,里面说到的思想实验,实际上是普特南的钵中之脑,the brain in the pot。有几个人知道普特南,但是我一上课借个Matrix的电影,大家都听懂了。

Part 2 黑格尔与维特根斯坦

程衍樑:其实你刚提到的这些,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像徐老师你自己对无论是当代的流行文化,还是时政话题,以及我们现在当下发生的这些话题,都是还有蛮多入世的一些讨论或者思考在里面。

徐英瑾:对,实际上我是个很奇怪的人,我是个搞分析哲学的,但我精神取向上是蛮喜欢黑格尔的。黑格尔是个很入世的人,他实际上是一个对当时所有具体的政治情报非常了解的人,他除了写哲学以外,也写过其他很多的东西。

而且黑格尔对于美国的讨论是很少被人注意到的,那是在黑格尔在讨论《历史哲学讲演录》里面,他要讨论美洲嘛,美洲是占的篇幅很小,但是谈到美洲就必须要说新生的美国,他竟然对美国的评价是如此之高,认为人类历史的天命要在那里展开,而且他给出的一个论证的结论,有一半不是唯心主义的,是唯物主义的,他认为美国周围没强国。

就这一点而言,我就觉得黑格尔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虽然他在写书的时候到处吹日耳曼文化有多伟大,但是他心里可能有个小九九。我在读黑格尔的文本的时候,在吹日耳曼文化很伟大的时候,我觉得他50%不是认真的。可能他是一个官方的哲学家,有些话他必须得这么说,但是他在提到英国的时候,心里是羡慕嫉妒恨。虽然他一天到晚要找点英国的不是说说,但心里面我可以隐隐读出他的那种嫉妒,包含着“实际上该学英国的地方还是应该学的”这么一个味道。

所以我自己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他自己所写的法哲学原理,与其说是对于普鲁士的政治现实的升级版,还不如说是对大英帝国的政治的升级版。他对大英帝国的最大的批评,很可能就是在议会里面的商业原则,占据太高。议会这个层面就不要再讲商业了,还是要注重仁义道德的,否则国家形象就没了,当然在黑格尔那里是基督教的仁义道德。其实这个思想多多少少是影响了今天,很多国家现在有上议院,下议院。

现在有一些传记材料说,实际上黑格尔活着的时候偷偷的把那些思想激进的学生利用他的关系网救出来,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是黑白两道的人。黑格尔死掉以后,普鲁士官方就不太喜欢黑格尔思想了,因为黑格尔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他死掉以后就崩掉了,比如老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把他两个倾向都封掉了。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有激进倾向,政府就控制不住。

程衍樑:马克思早年就属于青年黑格尔派。

徐英瑾:对,所以实际上在黑格尔死掉以后,有另外一股势力很投政府的喜欢,就是新康德主义,他们还是觉得康德哲学比较中庸。另外新康德主义有一种像实证主义转换的趋向,也能得到科学家的支持,很多人就在指责德国的科学落后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黑格尔活得太长,黑格尔一死掉以后,他的自然哲学势力没了以后,整个德国的自然科学就起来了,所以大家科学界都对黑格尔抱着苦大仇深的态度。

所以德国思想界发生很多事情,思辨唯心主义发生在德语世界,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今天的实证的心理学,像冯特,也是发生在德语世界,但这是发生在后黑格尔的德语世界。希特勒上台以后把一大帮说德语的(犹太)精英往德国世界外面搞,以此来实现德意志民族的复兴,所以他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程衍樑:维特根斯坦。

徐英瑾:对,维特斯坦有点小奇怪,就是维特根斯坦是比较早就在英国生根了,他很早就在英国读书了。维特根斯坦他变成英国公民是在1938年,当时奥地利被德国侵吞了,从法律上讲他如果不做任何法律手续,他将自动变成一个第三帝国的公民。他也不是那么喜欢英国,但想到要成为一个德国人,实在是恶心,这里面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是同文同种,但直到现在都说互相看不起,同文同种互相看不起,都是说德语的,当然有点小差异。

但维特根斯坦现在我们基本上认为他是所谓的犹太人,但他并不纯正。比如犹太人是要信犹太教的,虽然他的血统是犹太的,但维特根斯坦的名字是买来的,是买来的,他们家族不叫维特根斯坦,然后买了个德意志的名字,“维特根斯坦”算是德意志民族的。

维特根斯坦家族买了这个姓氏,把他的犹太人姓氏给盖掉了。就一,他买了个姓氏,第二,从此以后皈依罗马天主教,然后就貌似不像犹太人了,但他们的确是犹太人。二战爆发以后,当然维特根斯坦是在英国了,但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在德国控制范围之内,因为奥地利也被占领了嘛,没有任何报道说他们的家族成员进了集中营,足以就证明他们还是花了很多的钱。

维特根斯坦在这种生活的环境里面到形成了一种相反的心理,他们的上一辈是属于如何来积累财富,维特根斯坦就思考我怎么挥霍财富,这有点像恩格斯心态,因为恩格斯的老爹是个资本家,恩格斯就想怎么解放无产阶级。当然维特克斯坦并没有走那条道路,但他走的是一条更灵性的道路,比如他老爹死了以后他拿了一笔钱,其实是吃喝不愁嘛。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面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人一辈子存的钱要多少,花掉多少存定息,这是典型的对他自己生活的描述。维特根斯坦就把所有的钱全部捐给维也纳的那些落魄艺术家了,他自己没留什么钱,然后就跑到乡下去做支教的青年教师了。

程衍樑:这个角度确实还跟恩格斯是有那么一点像的,只不过两人区别是恩格斯他算是一个民科,自学出身的,但是维特根斯坦应该算是(正经学术出身)

徐英瑾:他是他正儿八经拿到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嘛,逻辑哲学论。因为他博士答辩的那个人就是G.E.Moore(摩尔),还有罗素也多次在答辩委员会里面。逻辑哲学论的答辩的一个间隙,就答辩委员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罗素拍了拍摩尔,说了句哲学史上很有名的话:“G.E.摩尔你就别撑了,我知道你是读不懂这篇论文的。”

Part 3 “黑格尔并不是真的反儒家”

程衍樑:黑格尔本人很早就提出过一个今天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的说法,认为古代中国没有哲学。

徐英瑾:这个讲法黑格尔至少说对一半。这取决于什么?黑格尔有一个很重要语言学的理由,就是哲学它本身和你从事的语言有关系,西方语言它的性数格的变化非常的丰富。因为它非常丰富,有很多的思想就是因为变化而来的,比如亚里士多德范畴表里面就有主动和被动,为什么会把主动和被动分的那么清楚?因为西方语言里面有主动态和被动态,比如他要把时间看成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康德的范畴表里面有,那是因为西方语言里有时态,普遍都有情态动词。

黑格尔多多少少对中文有点了解,因为中文是不太适合进行哲学思维,因为你这样一来很多的变化都没有,比如罗素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theory of description。就摹状词理论,这摹状词理论是从英文的定冠词这个现象生发出来。这是黑格尔的一个论据,我认为这些论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你要讲一个非常严整的逻辑辩论的话,你的概念工具越丰富,你脑子就越不容易糊涂。就像矛隼结构一样,如果你整个房子都是用一种矛隼结构,你很容易糊涂。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有25种不同规格的螺丝,每个都有编号,那么你不同的螺丝按照这个编号来弄,你就不容易出现拼装的错误,这是西方语言的这样的一个优势,我认为黑格尔讲的有一部分的道理。

但是黑格尔的有些话,我们也不要做过于情绪化的解读。比如他并不是反儒家的,他说儒家的这种道德说教,在任何一个文化和宗教里面都能找到,有人说他是反儒家的,没有,他不是反儒家的。他是说儒家的言论还没有体系化到哲学的地步,这和现在有些人反对儒家的言论,这是不一样的。他是觉得儒家讲了很多直觉,这些直觉如果没有一套逻辑把你组织起来,就是一堆肉。类似于搞纯数学的人,歧视应用数学;纯数学家,歧视深度学习那种歧视,不是反对你的那种歧视,所以大家不要把黑格尔看成是儒家的敌人。

Part 4 哲学家与二战

程衍樑:其实我们刚刚也说到了,像一二战对于欧陆整个哲学历史都有非常大的改变,尤其像到了二战,是个人道主义的一个考验。很多人在伦理面前,在民族主义面前,其实哲学家最终也是要选队站的。后来在很多流行作品里面,很多人也可以去看到像海德格尔,这样一批可能跟纳粹德国立场比较亲近的这些哲学流派,哲学家们,比如“君自叙拉古来”,这都成了一个梗了。像这批哲学家,在哲学历史上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徐英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我自己除了做分析哲学以外,可能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最近在做日本哲学,很多日本哲学家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像西田几多郎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拿到日本天皇的勋章。所以以后的西田几多郎的传记,很多徒子徒孙就说他是个和平主义者,当时有他的想法等等。

海德格尔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他不像别人那么容易洗白,道理就在于海德格尔加入纳粹党太早了,他是在纳粹党还没有得到政权的时候就加入到纳粹党,以后不少大学老师加入纳粹党是为了混饭碗。当时雅斯贝斯就胆子比较大,老子就不吃你这碗饭,大概他家里也有几亩薄田,就过陶渊明般的日子去了。但大多数的人大概还是为稻粱谋,就加入了。

最典型的就伽达默尔(Gadamer),就是海德格尔的一个学生,他自己也事后辩护就是混口饭吃,然后他拿了很多的证明给后人看,来证明他在和纳粹的宣传官员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鬼都听不懂的哲学的话,所以怎么说都对,找不到茬。

海德格尔实际上是比较麻烦的,他在30年代出版的形而上学的导论里面是很清楚的有这样的字句。你知道纳粹德国完蛋以后,海德格尔那一块不是被美军占领的,是被法军占领的,海德格尔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为什么呢?因为法德两国之间知根知底,尤其是法国那帮军官水平很高的,德语也很好,所以看了材料就随便问了。海德格尔先生这本书里这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有两股很邪恶的力量,一股邪恶的力量是布尔什维克,另外一种邪恶的力量是美利坚,他们都代表着两种集权的力量,真正的一个力量是在于日耳曼,你这话还怎么为你洗脱,你是典型的反苏反美的言论,现在毫无疑问对吧?

别的哲学家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人为西田几多郎洗白,因为西田几多郎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就是近卫文麿首相,就是侵华战争的时候的首相。有人真的找到证据,西田几多郎给近卫文麿打了个电话,电话内容是说,人类历史的未来还是要靠和平来解决的,战争是很下三滥的手段,虽然他没有指中日战争,但这话就容易我们为他洗脱。

而且因为日本的情况和德国有点不太一样,日本它从来没有产生过排犹主义运动,关于排犹问题,日本和德国差别是相当大的。有一个哲学家就叫卡尔洛维特,是和九鬼周造,在德国认识的。九鬼周造是海德格尔的日本学生,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就认识卡尔洛维特了,也许一面之缘关系也就这么样,但是卡尔洛维特很不幸是犹太人,然后很可能就会遭到很不公的命运。这是大家得逃嘛,虾有虾路蟹有蟹路,卡尔洛维特也不知道怎么想起九鬼周造,就说能不能把我弄到日本去。二话没说,九鬼就通过他的工作网把这家伙挪到日本去了。

他弄到日本去以后,他最后唯一要担心的死亡的可能性,仅仅就是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美国人来日本轰炸,因为那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日本人是不管他犹太人身份的,而且他发现在日本找德文书和法文书像玩一样,对他的科研来说又没人干扰,他又有份薪水,大家对他也很尊敬,没有任何排犹的一个想法。

这就是德国和日本之间的想法,有些是不太一样的,毕竟日本是亚洲人,对于排犹这件事不理解。

程衍樑:所以其实看得出来,但凡大争之世,天下要大变的时候,学者们其实在这种现实政治里面,还是要谨慎一点为好。过于积极的参与了,像海德格尔这种,其实后世都很难去进行一个洗白。

徐英瑾:对,我们讲讲分析哲学家是怎么参与战争的。分析哲学家参与战争的方法,完全就不是以哲学家的方式。蒯因,美国重要的哲学家,在战争期间没干什么别的事,成为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官,专门负责破译日军密码。他就是利用自己的逻辑学和数学技能,并不是用哲学方面的技能了。

但是他是个哲学家,忍不住思考很多哲学问题,因为他不得不得学点日语,学了点日语以后,他被一些西方人所不重视的语言现象给吸引住了。日语和中文里面都有一个量词,比如像一辆车对吧?洋人没有,洋人就是不可数的,于是蒯因战后就开始研究这样的一个问题了,东方语言当中的量词的逻辑刻画形式是什么?而且他写成论文了。

这件事又多多少少和政治发生了关系,n年以后,就是在60年代日本赤军运动兴起的时候,整个日本的哲学系和我们是同步的,《挪威的森林》这部电影里面有一段就过场镜头,主人公就经过一些红旗,这是日本还是中国?那当时,日本官方和美国官方都很忧虑,该怎么办?所以其实美国人是希望日本学生多学点分析哲学的。你这样和政治远一点,多学点技术。所以蒯因就开始跑回来到东京去做演讲,去讨论日语当中量词现象怎么逻辑刻画,这很符合美国官方的味道,也很符合日本的味道。

所以日本的分析哲学,主要是通过蒯因,还有蒯因的一个很重要的学生,叫大森庄藏给带起来的。为什么我们对日本的哲学印象不深,但凡有点印象,肯定是偏欧洲偏德国的,那是因为它进入英美系的时间是比较短。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战后才接受英美分析哲学,但在此之前学德国哲学的时间又过长,以至于生态位就不行。所以我也问了现在日本研究的梵天龙老师,他是退休的日本哲学会长,他是搞维特根斯坦的。就日本哲学年会开会的时候,我就问他了,现在的分析类的论文和欧陆类的论文是多少?他说大概是30~40%是分析类的,余下是欧陆的,基本是这个比例,我觉得它和咱们国内差不多。


Part 5 马基雅维利符号化的背后

徐英瑾:我觉得马基亚维利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想资源,而不能够被大家所忽视,因为大家对马加维利主义持的是一种很贬义的态度。

程衍樑:而且相对来说马基雅维利主义变成了很简单化的一个概念,除了这个词之外,忽略了它代表的具体的意涵。我觉得大众其实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文化符号来使用,

徐英瑾:他的文化符号好像是很奸诈,但实际上马季亚维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a方案b方案思考的一个极致化的手段,就是等到你的目的本身确定以后,达到同样目的的手段有很多,这些手段都是可以替换的。他是用一种工程学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人生。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哪些零部件可以替换?实际上这种学说对于现代生活更适用,因为现代生活太复杂了,而且我们的社会的机构又非常的复杂,所以你如果把别人当成是一个可以替换的部件来考虑的话,能够大大降低你的信息处理成本,也许在古代都不那么适合,但是现在是更适合了。

而且马基亚维利主义和正义这样的一些更高级的品德,并不是不兼容,原因是他的一个核心目的本身是善是恶,这一点我并没有讨论,所以好人和坏人都可以用马基亚维利主义。比如举个例子,三国演义就是鼓吹古典马基亚维利主义的一个典型的文本,当然他做了一些简单化的处理,就是他预先设定哪些是好人和坏人,但是在比较低的层次上,马基亚维利主义的这种技巧是双方都在使用的,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是很多人不一样,我仍然认为东西方的人性在骨子里是相通的。比如我用前面黑格尔的话说了,他不是反对儒家,他说你儒家讲的我们有,但你讲的层次不够高,这话并不是说你们的人性和我们不同,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反过来说,马基亚维利讲的那套东西,你完全靠我们的一个文化来解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你在套这些东西的时候,又要注意到之间有一些根本的不同,马基雅维利实际上是个爱国主义者,大家都要注意到他实际上是个狂热的古罗马迷,而且他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是试图让意大利的那种群雄割据的社会生活,向古罗马的公民的那种方向来进行靠拢。
|||END|||

文字整理:hualun|版式设计:得闻|排版:得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343,,一个人的哲学呓语!
经典书目
徐英瑾1978年生,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
不怕勇气少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的十句话,句句戳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