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当 | 武当三才剑(一)

武当剑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剑在中国古代兵器中是属于短兵器的一种,剑术运用在武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在剑字的前面冠以一个宝宇,称之为宝剑,足见对它的重视和珍贵。剑素有“短兵之帅”,“百兵之王”的美誉。它的本身。造型美观,携带方便。剑的种类有单剑、双剑、短剑之分。两面有刃,锋利无比,舞动起来翩若惊鸿、矫如游龙,“剑如飞凤”四个宇,形象地说明了剑法的特点,也就是在“劈、刺、撩、扫、搅、压、格、缠”等的各种剑法演练中,既充分地突出了它的技击含意、又蕴含了优美的艺术因素。剑谚称剑法:“似风翱翔谐官商”。也是强调剑术应该象飞凤那样翱翔天际。并富有优美的音乐旋律。因此、作为防身健体的武器。剑是武中寓文之物。自古以来,琴、棋、书、剑四个字。就作为历代文人学士托物寄兴,倜傥风雅的象征。

中国的剑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在公元前25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铸剑的记载:《黄帝本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古文字题名其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铸剑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象欧冶子和干将这样的铸剑大师,铸造了驰名中外的宝剑。古代的名剑有春秋时著名铸剑家欧冶子所铸的“癖吕”剑(又名湛卢剑)、有欧冶子和干将合铸的“龙泉”创,有越王勾践随身所佩带的“步光”剑。这些宝剑据说都能够削铁如泥,吹毛立断。从今天出土文物中发掘出来的勾践剑和泰始皇兵马俑墓葬中的宝剑看来。虽然这些剑深埋于地下二三千年之久,但至今仍然是不锈不蚀,熠熠寒光。锋芒犀利,剑中所含的珍贵稀有金属元素,已达到现代某些冶炼技术标准,这说明了当时的铸剑技术确实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我国铸剑技术的不断提高。剑术的运用也受到广泛的重视,涌现出了大批的剑术大师。战国时代的庄子曾说:“越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3千余人。”并对剑法的使用有“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精辟论述。《吴越春秋》记戴了越女擅长击剑的故事。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厉精图治,卧薪尝胆。10年生聚。10年教训。在准备伐吴雪耻的时候,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其大臣范蠡向他推荐了一位民间女剑术家越女,范蠡曰,“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越女答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侯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脱免,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也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若试之,其验即见”。在这里、越女精辟地阐述丁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等矛盾的辩证关系,把机动灵活,变化莫测,出奇制胜的战术要素,讲得非常透彻,精辟入里。充分说明了剑术在当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从庄子论剑和越女论剑两段文字的记载,可见对后世形成的武当剑法的理论有深远的影响。在汉代和三国时期,剑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在当时,击剑之风颇为盛行。《汉书》、《艺文志》、兵使巧13家中列《剑道》38篇。《汉书 · 淮南王刘安传》载:“安太子学击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三国时代的魏文帝曹丕,不仅既是文学家、诗人而且又是精通剑术,擅长骑射的武术家。曹丕在《典论 · 自序》中说:“余自幼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惟京师为善。恒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西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甘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画,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剿、正截其颡”。从这段文宇的叙述中,我们好像身临其境地观赏了一场高水平的精采剑术技击表演。曹丕与邓展比剑时所采取的避实击虚。指下打上,截人手臂的剑法,为后世形成的武当剑法所借鉴。在汉代,不仅击剑之风风靡一时,而且各种剑法套路也飞快地发展起来。剑术套路也分成了单练和对练多种形式。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楚汉相争时期的“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而“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说明他们二人在对练中都互相有攻防的制约。同时书中还记载了困在垓下的项羽在军帐中看他的妻子虞姬舞剑的故事。从唐宋以后、剑术发展更快,更盛行。它的套路结构更趋完美。艺术性也更加突出,广大人民也更乐于称道。《太平御览》巻五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的记载,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对于当时高超的剑术表演艺术就有精采的描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爟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伟大诗人李白,在青年时代就击剑任侠,精于剑术。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诗中有“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又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之句,李白的好朋友崔宗之说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足见他舞剑气势磅礴,演练精妙。还有当时著名剑术家裴旻,不仅能舞单剑。也擅长舞双剑。诗人苏涣在一首诗里赞道:“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罢缠蛟龙”。可见裴旻的剑术出神入化、何等高超。剑法套路结构也相当完美。裴旻的舞剑、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在当时称之为“三绝”。

干百年来,剑除作为锻炼体魄,防身御侮的武器外,中国的仁人志士还把它与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例如东晋的祖逖、立志恢复中原,有一次他和刘琨睡在一起。半夜里听到鸡鸣声、就用脚把刘琨蹴醒说:“此非恶声也”,便到院中舞剑,练习武艺。后来,“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便成为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警语。李白在《独漉篇》中写到:“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锈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道出了李白为国报效的雄心。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痛感中原沦入金人之手,渴望恢复国土,但当时权奸当道,报国无门,他在《长歌行》中写下了“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的千古绝唱。还有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出的“......把吴钩(宝剑)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道出了他优国忧民的情愫。还有近代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先觉者,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烈士,她在“宝剑”诗中写道“......,神剑虽挂壁,锋芒世已惊,中夜发长啸,烈烈如枭鸣”。诗中以剑喻人,表达了她一心为公,为推翻清王朝不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以上事例足以说明自古以来,剑在一些志士仁人之中是感情的寄托,是爱国的象征。中国武术发展到了清代,随着拳种和器械项目的增多,有人就根据练功有内功、外功之别,概而划分为内家和外家,形成两大系统,剑术也随着所属的拳种归于各自的流派。内家即以武当派的技艺为其代表。武当派的剑法也就成为内家剑法之精英。内家技艺的始祖相传是宋之张三丰。清初黄黎洲撰写的《王征南基志铭》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而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在《道统源流志》中也有“张三丰......,好道善剑”的记载,相传武当剑法即是他所创。总的来说。武当剑法的形成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的剑术大师的加工、提炼,总结而成,是武术先辈智慧的结晶。近数百年来。义经过历代传人的丰富和创新、武当剑艺才日趋完美、定型。近世盛行的武当剑法(包括三才对剑和武当对剑)乃是李景林先生所传。李景林先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他早年从儒,壮年从戎,悲歌慷慨有古侠士之风。他剑艺精绝,集武当剑法之大成,并使之发扬光大。他所创的武当对剑和三才对剑,体用兼备,姿式优美,潇洒舒展,半个世纪以来,名扬海内外,一直为光大武术爱好者所推崇,成为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提于项目。今天,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倡导下,武当对剑和三才对剑这两颗明珠,必将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END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nf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祖仁论中国武术剑术特点和养生
「武艺闲扯谈」欧洲人击剑,日本有剑道,我们在舞剑。为什么?
中国古代剑术的发展.中国剑术的发展
中国剑法
晨练最佳项目:舞剑
中国剑文化【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