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禄堂武学体系技击打法概述

如果讨论人之间的搏斗,最激烈的就是战场厮杀了,因为是性命相搏,传武的技击实战就立根于此。首先要提高身体的强度,也就是抗击打能力。外家是通过常年的排打,并衍生出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硬气功,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提高肌腱骨骼的强度而已。这是通过外部的力量和硬度刺激,促进身体被动产生生理上的适应,比如骨膜增厚、肌肉强度增加等等,但弊病是容易伤及内腑。还有就是坚持跑步,通过多年长距离奔跑使关节、筋腱的强度数倍于常人。如果身边有专业运动员的朋友会有体会,你碰人家一下会觉得邦邦硬,就是人家的身体强度太大了,包括肌肉的密度等等。所以咱们不说专业的搏击运动员,就是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不是一般人能抗衡的了的。梅惠志先生说八十年代一群武术大佬与国家散打队切磋,基本没有能扛过一分钟的,特别是重拳重腿基本防不住,人家说的是真话。但这不意味着传武就没这本事,而是这几十年传武缺乏高水平对抗,已经没人愿意下这么大功夫了。


清末沧州有个专门练铁布衫的杨春林,从小到大都睡在一张布满了碎瓷片的床上。许世友回忆在少林寺当杂役每天练功,要睡在四根横插进墙壁的木桩上。每天打沙袋、插铁砂,到了晚年一盆水还可以一掌就拍没。老将军还说他的功夫不到,少林寺有功夫大的能拍飞一缸水。许世友可是上阵杀敌能一次砍几十颗人头的猛将。八极拳每天靠大树,俗称铁山靠,胳臂腿脚手掌都要打大树,十几年功夫下来的硬度怎么可以去想象。只是如今的人下不到这么大功夫而已。过去练武的人从早到晚就是练,所谓穷文富武,现在的人要上班,每天三四个小时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遑论蜻蜓点水的“玩家”?我18岁练武时还在上学,每天12点睡觉3点起来接着练,每天练到8个小时,以至于荒废了学业,等上了班每天有2个小时就不错了。好在这么多年我坚持了下来,有多少人因为事业婚姻就荒废了呢?


内家拳就不练排打了,而是走的内壮的路子。内家拳练法合道,通过逆生长使身体再次发育,不断提高身体的强壮程度,面对技击时就是大人打小孩。同时通过实战时内劲发动气血灌满,好像轮胎打满气一样不怕打。这两点是最基本的。当然也有辅助手段,一是跑步,二是适当的硬功。内家拳也不是不练硬功的,而是作为内功的辅助,一定是身体强壮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辅助以外部的硬功,给自己装上猛兽的牙齿和爪子。说起这个气血灌满挺神秘的,其实就是人的正常生理本能。人要是急眼的时候,比如有人当众打你老娘,搁谁都得急眼,管你多少人眼睛一红就冲上去了,这时候就算有人拿啤酒瓶子开你脑袋也不觉得疼,什么时候打完了这口气泄了才会发现怎么脑袋疼?一摸可能还有血,当时是不知道疼,浑然不觉。一般人这口气泄了身体也软了,这是普通人把本能调出来后的情况,作为练内家拳的人得说用就用。


这是说提高身体硬度的事。因为实战技击首先你得扛得住别人打,不可能只是你打别人而别人不打你。专业搏击远动员的一个重拳就足以把人打抽过去,一个鞭腿能把人腿扫断,最起码也是腿部失去运动能力。所以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不含糊能接得住,就算是会铁布衫金钟罩你还得运上气,可实战中就是零点几秒的接触时间,能不能接得住全在身体本能素质和反应,所以没有日积月累地正确训练,谈技击实战太奢侈了。不仅是散打搏击,传武也是如此。搏击好歹有裁判有规则戴手套不至于伤身丧命,传武里头真遇上手黑的给你来一下可能会留下病根,那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孙禄堂传下来的形意拳有专门的五行单操手训练对抗时身体的接触强度,练起来也是非常辛苦的。武术最大的误区是以为怎么练就怎么打,这样认知的真动起手来就会茫然失措,手脚失据最后都是王八拳。练功是做大本钱,套路招式都是方法原则,还要结合到具体实战中转化为战斗力才行。真打起来就是一招半式,拳击也就是直摆勾,这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不会再有第四个。当年八极拳界两个“狠子”,大狠子李书文,二狠子马英图,都是出手见红要人命的主。马英图从沧州刚出师来天津找师兄李书文,那时候还不太会打,为此请教李书文,李书文的回答是“找自己最顺手的招只管练,对景了出手就是”。所以套路招数虽多,也要都练的明白,但真正动手打人就是那一招半式。尚云祥说:拳不打人功打人。


未学打先学挨,说的就是这个。还要提高自身攻击力,这是各门练功的主要方向,就不用多说了。通过我对散打搏击的观察,其实他们也主要是通过理顺身体的传力结构来提高拳或者脚的攻击力的,这和形意拳如出一辙。搏击是通过蹬地后的重力反作用力传导到腰胯,再通过腰胯的瞬间拧转与反作用力结合,顺着脊椎骨送肩送肘送拳,这一系列的传导过程使身体内耗降到最低程度,瞬间发出的冲击力就很惊人了。其实这和绝对力量关系不太大,就是平时显得力量不大的人,经过专业训练理顺了传力结构也能发出气势惊人的重拳。对于这个我是做过实验的。我有一个五十斤的铁砂袋,没事就站个马步左右手凌空倒着玩一玩。常来我这的专业队搏击运动员玩这个就不如我了,但不妨碍人家重拳重腿的威力。形意拳要明三节用腰胯,其实也是理顺发力结构,但二者最大的区别,搏击是利用半边身子拧转的抡击,像是抽辫子;而形意拳或者传统武术是整体的冲击,像是坦克。不过MMA铁笼的战斗一开始那种冲击,和形意拳就很像了。


打铁还得自身硬,功夫大了不讲理,你能扛得住打,自己拳脚又硬,具备了一拳KO对手的本事,下一步就还要掌握具体的打法,这在拳击或者搏击中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好像泰森某次KO对手,赛后擂台采访,他还愤愤不平地说,如此低劣的技术也来和我打?所以技击实战不仅仅只是练得硬那么简单。孙存周曾经有句话,你力气再大打不到别人身上也是白扯。这话绝对是真理,所以武术不讲究体重量级,讲究身法速度,谁先打上就是谁的。体格壮力气大不掌握技术,遇见体重轻力量小但技术优先的,基本上会被人家耍,抡着王八拳晕头转向找不到对手,最后自己被累得够呛人后被人KO 掉。散打搏击由于其擂台竞技的特殊性,所以有很多适合擂台比赛的技术,因为毕竟是两个人面对面,突然性和隐蔽性就微乎其微了,那么讲究距离、时间、角度等等,相对于平地上打架就复杂或者丰富得多。如果落实到打架或者战场厮杀其实也没这么复杂,就是一个对撞的事,但是对撞也有技术方法,不是你想撞人家就能撞上的。比如薛颠的五法,除了飞法是直劲,其它的云摇晃旋都是横劲。形意拳讲究起手横拳,起为横落为顺,身法一动就是横力,所以觉得传统武术简单的那真是没见到过真东西。


简单讲讲形意拳的打法。传武技击肯定是讲究突然性和隐蔽性,就是两人面对面有人喊开始,也是功夫大的先到,这就涉及到先天层面的反应问题。其实这也不是传武特有的,就是散打搏击练到一定程度也是这个。你来我往的可能是后天刻意设计,但KO对手那一下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习惯养成的自然本能,往往是不经意而发,顺着本能反应出去的,把人打倒了自己还不知道。有兴趣的可以去观察搏击频道的擂台比赛,但凡KO的没有说是设计好了的,都是在不经意间一下解决问题。而传统武术其实自始至终都是练这一下,追求的也是这一下,只是如此这一下很少见到了,多数都练到后天故意上去了,所以遇见打法高明的就束手束脚不知所措任人宰割了。形意拳的打法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瞬间打上,不给对手反应的时间。其次是半渡而击之,就是自己没掌握到隐蔽性和突然性,失去了先发制人的契机,对方已经启动了,那么在中途拦截对手,李小龙悟到的就是这个,所以把自己的功夫体系取名为“截拳道”。但李小龙基本都是截击对方膝盖迟缓对方攻势,然后再快速踢击对手,还是走的国外搏击的路子。形意拳是全身而上,讲究七星,周身上下都是武器,所谓“打人如亲嘴”就是这个层次。对方刚一动手我就要迎上去,所谓“宁思一寸进不思一寸退”。一般功夫体系本能反应都是后退的,只是这一退就失去了进攻的先机,就永远被动了。形意拳则反其道而行之,所谓“道者反之动”,越是对方想不到的就越是形意拳的真东西。这时候就体现了形意拳打顾一体的本色了。


一般的技击都是两下,也即先防守后攻击,搏击也是如此。但形意拳攻防是一体的,只有一下没有两下,顾上就打上。比如左手防同时右手打,以此类推。五行拳设置都是如此,但凡从五行拳里悟出来的都明白打顾一体是怎么回事。那么在这个层次上,对方已经启动放出劲了,但只是半渡走了一半,我反其道而攻之,对方就是一惊;同时打顾一体,粘上对手的同时也已经打上,对方基本防无可防,这就是形意拳战术体系的高明之处。某年有个武术爱好者来访,手法很快,我出一个手他瞬间两个手把我出手按住,此时我的另一个手还在休息,我看他没明白,笑笑打个哈哈就过去了。这种层次的高明之处在于对方劲力使到一半,尚未完全施展还没有形成攻击力,但又收不回来了,看似凶猛实际是最脆弱的时候。这时候你要是退步,就成全了他,自己反受其害。当然了,退步的也不是打不了人,太极拳就是要退要顺,但前提是你的身法要快于对手,实际是给对手设陷阱。


我们再谈谈形意拳技击的第三个层次,说起来是最低的层次,但也是最难的。就是自己的身法启动完全慢于对手,连第二个层次也没有了怎办?就是如此形意拳也不退,退了就挨打了,这是形意拳的大原则。此时对方的进攻已经完全展开,劲力已经完全施展,马上就要打到自己身上了,这时候形意拳是是用身体去接化,接上对方的劲用横力化去一部分,但自己也实实在在受了一部分,在接力的瞬间我同时发起攻击,这也是打顾一体的另一种形式,只是此时的顾变成了接化。在这个层次中,躲闪也是接化的一部分,能躲开当然好,躲不开就拿身体去接,接住同时打。说到最难,是因为第三个层次必须掌握了横劲使用、卸力打力、打顾一体,才能说得上得心应手,不然在瞬间对接的零点几秒内,依然摆脱不了被对方打倒的命运。


讲完了进,再讲讲退。所谓“不知进退枉学艺”,形意拳的打法里到底有没有退?不是退步就要挨打吗?退是有的,但是以退为进的退,而不是挡不住对方冲击被动的退。形意拳如果是挡不住对手的冲击会走大边到侧面去,而不是一味后退。形意拳的退步就是陷阱,最典型的就是退步崩拳,比如右拳左腿在前,那么左腿往回退步,成剪子股,也就是左膝盖顶在右膝盖窝里,右拳收回左拳出击。我说过,拳法招数都是原则,把技击的意义都涵盖在里头,明白了原则之后落实到具体应用要懂得通变。形意拳的退步崩拳看似简单,但是里头东西很深。最主要的是这个退步,其实只是前脚回撤而后脚依然在那里,只是退了半步而已,但给人的心里感觉上退了一步,这就迷惑了对手,心里距离错位了。对方连续攻击的时候,我往回退这一步,对手必然要乘胜追击,但是他算错了双方距离,这一下就正好迎在我的后手拳上。那么剪子股呢?只是练拳时为了身法严谨劲力充沛,实战时你站起来不就行了,而且前脚还有个暗脚藏在那里。这一招用得好的过去有个胡凤山,现在有个方便。胡凤山是参加杭州国术擂台赛,那个老和尚临时报名挑战胡,一路穷追猛打,胡凤山就是一个退步崩拳把老和尚颅骨都打塌陷了。方便则经常使用这招,但他用的是摆拳,特别是击倒马库斯的那一战,身法一退马库斯追击,却没想到方便地左手摆拳在那里等着,结果一下就挨上了。方便用这招打过不少人了,不知道被他打倒的人至今是否明白。


简单讲了讲形意拳的打法,相对于形意拳的整个战术体系,我说出来的只是最基本的一二三而已。再说说太极拳的技击,其实太极拳是最高明,如果套用形意拳的三个层次,太极拳的技击就是最高明的第一个层次,是完全不给对手机会的,直接就打上,倒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猝然一击,不管对方起没起杀心,我预先感知则一击必杀。那么就要有感知的能力和出手见红的本事。因为张三丰当年创太极拳的时候,已经是站在极高的层次上。太极拳从张三丰时一路传到清末民国,中间历经多少世事人事的消磨,怎么可能会保持其原汁原味?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拳,不管这个正宗那个正宗,也不过是继承了三丰原始太极拳的一部分实质而又发挥而已。说太极拳举手发人丈外,软如棉硬如铁出手见红,现在既然看不到这么高的技击功夫,也就说明其脱离本色久矣。到了孙公禄堂那里,孙公体会出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的太极拳本质,从源头上算是回归了其原始本真。其实招数招法只是外在形式,内在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太极。区别真假太极拳,只要看他有没有练出一气就能区分了。一气者,金丹也,内劲也!太极拳就是直接练内劲的拳,这个出来了用任何招数配合,或者直摆勾打人,也是太极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春与太极的糅合
进身与扑打
内家拳的问题
形意崩拳的技击用法及健身养生
形意拳实战交手怎样进击?
打“架”----摘自朱利尧著《练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