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4.5.清明|抓住“清气上升”之势,排浊祛毒事半功倍,让身体环境天清地明!

qīng      míng

清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历史上,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祭祖节日,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有“上清下明”之意,天空清而大地明,阳气清和,万物生长。此时养生,应与自然同气相求,抓住清明“清气上升”之势,可以事半功倍地除去体内长期积攒的痰浊毒素,实现身体内环境的天清地明。

同时清明又处于仲春与暮春的交接,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天气转暖,雨水增多,也会产生更多的湿气,所以健脾除湿是关键。

清明有三候: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桐始华:桐指的是白桐(泡桐),白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标志。

田鼠化为鴽:到了清明节,小鸟纷纷出来活动了。鼠数阴类,鴽数阳类。也有阴气向阳气转化的意味。

虹始见: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清明雨多,所以出现彩虹的几率也比较高。

清明节的“天清”对应人体的“心清”、“肺清”;“地明”对应人体的脾胃升降功能。

01



清心清肺,推陈出新

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养心护心。早上或晚上7-9点拍手掌,拍十几分钟,可以激活手掌上的心包经和心经,疏通经络,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注意: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

02



健脾祛湿,推这条线

我们身体上有一个祛湿大穴,那就是阴陵泉,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我们可以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在推的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反复地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

03



自然之声,平和心境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黄帝内经》

心态平和,才能使肝火熄灭、肝气顺畅。可以多到大自然里听听自然的声音,如钟声、风声、雨声、涛声、溪声、鸟声,能够让人回归自然,放松、解压,调养情志。

但清明时节气温冷热多变,扫墓或踏青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寒湿等外邪入侵。

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就点明了这个节气的最大特点——湿气重。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是身体的万恶之邪,“六淫邪气”中,湿邪尤为难治,它遇寒为寒湿,遇热为湿热,驭风为风湿,与外邪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湿润的气候、食肉是湿气的来源,所以清明时节,要防止“外湿”与“内湿”相结合,使湿邪过重而伤阳气。

01



食物,可“生湿”亦可“祛湿”

在改变不了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饮食来防湿祛湿。

首先要少食荤腥肉类食物,尤其是牛羊肉、鸡肉、虾、鲶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容易产生湿热,还会助发肝火,引起如关节炎、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复发。

在此基础上,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这里要推荐大家一款健脾祛湿名方——四神汤。

▲四神汤包 点击购买

四神指薏仁、莲子、山药、茯苓,其中茯苓是祛湿的良药,它味甘而淡,甘能补,淡能渗,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更重要的是利水而不伤正气,不愧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

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毛皮”。特别适合体质有点虚的朋友食用,能让瘦子长肉,胖子不虚。

莲子养心安神,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的营养佳品。

芡实健脾祛湿,益肾固精,再加上补虚健脾的猪肚,让脾胃强健,湿气才能更顺利地运化出去。

这道汤以甘平为主,四种不同功效与性质的原料互相搭配,能补益心肺,健脾益肾,适合大多数人日常调养。

·四神猪肚汤·

原料:猪肚250g,薏仁30g,莲子30g,芡实20g,茯苓10g

做法:

1、薏仁、芡实、莲子先浸泡约1小时;

2、猪肚清洗干净并切段,在沸水里氽煮2分钟去腥;

3、将猪肚和“四神”放入砂锅里,添加清水,沸腾后转小火煮2小时, 开锅5分钟前,加盐调味即可。

02



吃青团,是习俗也是养生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随园食单》

青团也被称为清明果、青团子,本是江浙一带的习俗,用糯米粉和青蒿草之类的草汁混合揉成,之后蒸熟。

如果以艾叶来做的话,还可以祛湿健脾、治疗脾胃虚寒,所以清明吃青团正合适。

·青团·

原料:

新鲜艾叶50g,糯米粉200g,粘米粉100g,白糖适量(根据自己的口味,不放亦可),油少许。

做法:

1、新鲜艾叶焯水后捞起;

2、切成小段,用料理机打成糊,可加少许水;

3、糯米粉、粘米粉、白糖放入盆中,加入艾草糊、水(慢慢逐步加),搓成光滑的面团;

5、把面团搓成长条,用刀切成均等的小剂子,揉圆,底部抹上少许油;

6、蒸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青团,蒸十五分钟即可。

提示:

1、出锅后放凉用保鲜膜包起来,好储存,不易粘。

2、如果有馅料,可以把步骤5的小剂子捏成圆形,包入馅料,收口捏圆即可。

3、青团可以放在荷叶、紫苏叶、粽叶上,有别样的清香。

注意:阴虚火旺之人、血热体质的女性不适合。

03



喝茶,柔肝健脾

春季宜多吃柔肝的食物,平时也可以通过茶饮来调养身体,比如菊花与桑葚一同泡茶喝,菊花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桑葚养血柔肝、益肾润肺,两者泡茶,可以起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如果怕脾胃虚寒喝不了茶,可以试试陈皮,再放点干姜。

新会陈皮香气厚重,化痰的作用好,适合痰湿重的人群

·陈皮干姜茶·

原料:

黄茶2g,新会陈皮一小块,干姜2g

做法:

1、干姜、陈皮稍微清洗一下放入壶中,冲入沸水约300ml,浸泡5分钟,放一边备用;

2、放2g黄茶在杯里,倒入备用的茶汤。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冬风御柳斜。

清明为节始于唐朝,但源自上巳节和寒食节。

01



扫墓祭祖

清明,即是节气,又是追思故人的节日,这种对过去的怀恋,对故人及先祖的祭奠,是中国人骨子中独特的感怀和浪漫。

02



踏青赏春

陆机的“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就是人们野外踏青嬉戏的写照。放风筝于此日也最为流行,如果没有下雨的话,清明的风也非常适宜放风筝。

民间还有“清明放断鹞”的说法,如把自己的烦恼病灾等写在纸鸢上,放飞后断其线,任其随风飘去,将晦气放掉。

03



戴柳赐福驱疫

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chài 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毒。今盖师其遗意也。

——《燕京岁时记》

唐朝在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顺阳气,又在三月三赐柳圈给大臣免毒,到了清代把两个习俗融合,用头戴柳枝来代替了。到了如今,不提倡折柳枝,变成爱护柳树了,柳树是清明很重要的风物。

清明已是春天的尾声,

我们不妨像杨万里这样与春天告别——

只余三日便清和,

尽放春归莫恨它。

我们只需慎终追远,

不忘来时,追问未来,

感知生命的发生与死亡,

便是永生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半球之二十四节气】清明时节
春季宜调肝 除湿助气行
“体内有湿”怎么“祛”?
雨水过后,养生三诀
这些食物吃得越多,湿气越重,有些人却天天吃!辨清寒热,对症祛湿,效果好~
倒春寒:雨水过后养生三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