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龙堂分享篇——错误观念:先有病再治病

每日一句:

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习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




防未病

   生病的时候,我们多半把问题交给另一个人。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交给妈妈来处理。长大以后,我们就交给医生来处理。

   此外,我们也习惯为自己的疾病找其他的理由。比如我们会感冒,是因为别人传染给我们的。熟不知疾病绝不是一两天的形成,别人一感冒,你就容易感冒,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免疫力低下了,要怎么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去这样反思过,我们真的要为自己的生病负责。

   现代人似乎是先生病,而后治病。因为我们疏于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旦有病,就只想要找医生。饮食习惯不良的病人去看医生,拿了药,回家后却仍然喝咖啡、吃甜甜圈,继续他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也是生病之后反复发作的原因。

   现在的药大都是重治疗胜于预防。现在的人也是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我也是最近开始反思自己,《孟子》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物质生活极其的丰富,各种娱乐的游戏,电视手机节目也是层出不穷。

我们很容易就变懒了,变得想要什么就去得到什么了,“节制”和“适度”太重要了,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去规律自己的生活,真的特别重要。




什么是养生呢?

其实很简单,养生就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每天早上打坐站桩就可以了,而是情志上去让自己愉悦,即使不开心也想办法调整自己;每天该吃饭的时候去吃饭,不胡吃海喝;该睡觉的时候去睡觉,不是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该锻炼的时候去锻炼,不是锻炼的时候只是去敷衍一下。每一步都认真地去做,慢慢往大自然的规律上去靠拢,这样做,或许身体不会一下子改善的很好,但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天地一体了,赶上了自然规律的列车。

其实方法和道理都很简单,就是坚持难,但是也是最见成效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和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和昼夜都是同步的,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
而现在很多人变得买很贵的保险,以防大病的时候可以救自己一命,但是自己的命运不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吗?




 而现在大多是去依靠的心态,去依靠医院,依赖美容院,养生馆,或者其他的保健品,补药等等。但我们需要更深一层了解会生病的原因。

  现在在医学院里,老师只教导如何治病,却没有教导如何预防。也就是说,当病人带着问题来找他们,才是他们发挥所长的时候。他们所学的,是用药物或手术来减轻病人的症状。

   虽然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是这么重要,但医学院的学生平均一个星期只上三个小时的营养课程。有少数的医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营养知识都不懂。这使得他们不知道某些疾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就诊时,医生最不会问我们的话是:“你平常的饮食习惯如何?”在你上一次健康检查中,你的医生是否询问你的日常饮食、运动量及你的生活习惯?有些医生甚至觉得告诉病人他是生什么病,就已是仁至义尽了。只有少数医生会劝病人从改善饮食习惯、加强免疫系统开始着手。

   现在的医学院不能再只是学习对症下药了,找出病因是现在最重要的事。他们应该把身体健康的责任交还给病人,教导他们如何吃得正确、睡得好,如何有效地运动。

   对许多医生来说,要他们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也是挺重要的。事实上,有许多医生也很少运动。

     我个人认为,提倡预防医学对医生也有好处。约翰·萨诺博士(John Sarno)曾说:“

医生应该让病人更留意自己的身体。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自然恢复的功能,医生应该帮助我们释放这种能量。”

   250年前,现代医学的始祖希波克拉底也曾说:


“你所吃的食物决定了你健不健康。”“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医生,我们只需要让那个医生能自行运作。”但今日的我们是多么依赖药物、手术,以至于我们难以相信正确的养生之道。

    迪恩·欧尼胥博士(Dean Ornish)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副教授,曾出版过有关心脏病的书,他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教人们改变饮食习惯,或多食素食是这么困难。难道人们认为开刀、吃一辈子的药是比较好的选择吗?

   即使多数医生都知道,只要动过一次手术,就还会有下一次手术,也知道药都是有副作用的,但他们还是以开药与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今天有很多药都对身体有害。它虽然让人们继续活着,却没有好的生活质量(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令人惊叹的药品出现,但真正的病因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我们一定得这么依赖药物吗?看看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吧,他们就像是药罐子一样,平均每人有十五种药。在美国,每一秒就有五十种药被购买,且每年有一百五十万人因为药的副作用而就诊。

   药,只能治标。所以我们无法用药物来寻求健康。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错误观念:先有病再治病
尼泊尔街头的化缘僧
为何有些人长期吃降压药,
你知道看病时该怎么说话吗
活久见:46°C,人类体温极限!
饾饤医语:临病人问所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