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科技大有可为
作者:詹丰兴《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2日 09版)
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试点省,现代化的气象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这是近年来江西省气象系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使命性问题。
如今,气象卫星成了生态建设的“监测眼”。通过风云气象卫星的遥感数据,我们能感知“候鸟天堂”鄱阳湖到底处于枯水期还是丰水期、生态环境的气象条件如何,从而为鄱阳湖的航线运营是否需要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还知道会有多少候鸟愿意留在鄱阳湖过冬。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鄱阳湖水域的生态环境,是2018年江西省气象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江西省气象局从重要湿地、森林、农田、城市生态类型入手,打造典型生态气象观测基地,聚焦典型生态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提升;同时,还致力于建立温室气体、负氧离子、PM2.5等近地层生态气象要素观测网络,加强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立体监测。
除了发挥气象卫星“眼睛”的作用,气象部门的监测网还有“尺子”功能。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江西省制定了“霾日数”专项考评细则,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当空气质量不好时,就拿出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督促地方政府有所作为。例如,乐平市存在化工企业超标排放现象,当地政府专门向气象部门申请成立环境气象台,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及风向、风速对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影响来确定某个厂家是开工还是停工——换句话说,就是政府部门在前方决策,气象服务在后方“度量”。
此外,我们还成功申报4处“中国天然氧吧”,推出婺源油菜花、井冈山杜鹃花花期预报,开展了云海、雾凇、积雪等特色气候景观概率预报,丰富了旅游气候内涵;联合江西省生态办建立并实施了以生态涵养修复、森林防灭火、改善空气质量等为目的的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其中城市“净空”人工增雨服务明显改善了作业区空气质量。在萍乡,生态型人工增雨行动持续推进;在鹰潭,“互联网+龙虎山旅游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研究顺利完成;在赣州,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站运行良好……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一些难题,比如科技力量支撑不足与专业人才紧缺。为此,我们既强化系统内部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又放眼全国加强合作、引智引才,组建起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和生态环境气象创新团队,大力培养生态气象技术骨干和人才梯队,让江西气象生态服务从此有了内生动力和外援支持。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技术和制度支撑上,江西省气象局启动了以院士担纲组长的专家技术支持组,组建了省生态气象中心地方机构并实现与省气候中心合署办公。
江西省气象部门的一系列举措,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还将制定《鄱阳湖流域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规范》《柑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建设方案》等,先行先试,助力美丽江西和美丽中国建设。
(作者:詹丰兴,系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气象局)
《国庆中秋喜同日》(外一首) | 作者:邓晓明(江西南昌)
在距阿富汗最近的气象局工作,会看到什么?
【相册里的“一带一路”故事】“风云”让莫桑比克实现“天有可测风云”
新时代 新气象——前进中的吴江气象事业
气象公园,从黄山"走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