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SONY A7R使用体验.(4/1更新Nokton 50mm F1.5 VM更多样照)
发帖之前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玩摄影器材的过程,也算是总结一下,为何要总结呢?因为今天开箱的A7R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了.

最早450D,当初选了佳能没选尼康入门一直到现在都觉得十分地明智,尼康党们别喷我,两家当然各有特色,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玩器材而言,佳能的红圈定焦比尼康好玩得多.
然后收了台2手5D,玩器材就要选好机身,在自己预算尽可能足的情况下选择最大的底,我可以一样的价钱买个新的7D,但是真要玩的舒服那绝对是全副至上,于是妥妥地上了2手5D.
接着入了新的5D2,这个过渡很平凡,毫无惊喜可言...
5D3出来了没上,反而是入了1DX,事实证明这是我最失败的一次换机身,笨重的1DX的快速对焦老百姓真心用不上好么,带出门不但拖累你游玩还影响有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们的互动,1DX我唯一能受用到的,就是牛逼的测光系统,至于其它的,1DX真心记者机,不过没玩过机枪扫射谁都想过把瘾,这里也奉劝各位,记者机没事真被轻易上,上了你会发现自己就此沦落摄影工作者而不是摄影爱好者了...
受了1DX的伤开始找副机,当时正好RX100和RX1一起问世,自己买了RX100然后问朋友借了台RX1玩了一段时间,最终我的结论是,RX1是这几年SONY最让人刮目相看的产品,但还有很多地方并不成熟,相反,RX100是SONY玩卡片机玩到现在最让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产品,但却做出了可以看作是"屎上最佳"的作品,虽然RX100依然令我很满意,但充其量真的也只能是玩具机而已,怎么才能让1DX彻底丢在家里再也不带出门?那就要看今天的A7R了.

Q: 为什么上市初期没入A7/7R?
A: 第一,我知道SONY的高端产品上市之后3个月必然会跳水,我不是它的饭,我当然不着急购入;第二,上市之初的35mm 2.8 ZA让我觉得很没有诚意,都全副了你就让我用这个?综上所述,A7/7R最近价格下来了,而且新的55mm 1.8 ZA上市,我觉得是时候出手了.

Q: 为什么NEX系列一直不碰?
A: 你可以给我举出100个残副不亚于全副的理由,但是对我来说一条就够了:上了贼船不是人人可以轻易说下船的.

Q: A7和A7R之间怎么选择的?
A: 说真的我犹豫过,而且还问了不少朋友,最终通过我自己对于两款产品的理解,我选择了A7R,因为我认为A7R的底子很好,说底子其实就是说的CMOS,这颗和D800E相同的CMOS甚至拥有超越佳能所有全副单反的基础,当然,机身的强弱不光光只是看CMOS,但既然是玩器材,又不是干活,当然要选择好玩的那个,A7我相信也不差,但A7R玩的好没准才有更大的惊喜.

Q: 关于E镜头群怎么看待?
A: 我知道很多微单玩家追捧SONY的E卡口镜头,因为有蓝标蔡司嘛,but,玩红圈的表示那些玩具真心只是玩具,而且还特么的是价格不菲的玩具,是比红圈便宜没错,但也不就便宜一点点么,至于性能嘛,以前也就自己跟自己玩的意思,要么就是欺负欺负几个M43的残废对手,这次的55mm 1.8 ZA很多人说怎么怎么牛逼,好吧,玩一下,现在先不下结论,等我玩完了再给大家总结.

今天终于努力地把24L卖掉了,与此同时也买回来了A7R和5518.


全套东西都在这里,记得上网注册才能享受到第二年的免费延保哦~


机器大家已经看了很多了,总体来说机身质感还是不错的,但摸过RX1的表示差别不大,手感很雷同,质感也很雷同.


顶部的金属热靴,不用的时候有一个塑料块保护着金属触点.


说实话橙色的镜头环跟红色的R Logo很不搭调,完全是为了迎合橙色的包装而已.


背面一览,布局不错,按钮并不多,按钮的压感略重了一些,但这样不容易误操作.


底部一览.


顶部左边是麦克风,右边有两个转盘,分别是拍摄模式和曝光补偿,个人十分喜欢曝光补偿做成物理旋钮,因为这个其实使用率很高,平时如果经常菜单里设置来回好几步影响节奏,物理旋钮一次即可完成设定值.电源也是物理开关,C1是自定义按键1.


侧面很隐蔽的是录像按键,不管在什么拍摄模式下,只要按下这个按钮即可实现视频录制.


机身背面的按键其实还是多了一些,上面C2是自定义功能键2,右边的是波轮可以用来控制快门,下面对焦有是一个物理开关,我发现凡是重要的按键SONY都会把它设计成物理按键,个人表示十分喜欢这样的设定,因为物理的开关简单,干脆,快速切换时不容易误操作.那么对焦系统为何要设计成物理的呢?原来上面是AF/MF,下面的AEF是对焦锁定.下面Fn是拍摄功能菜单,然后下面的转盘上下左右是四个按键,中间一个按键,转盘可以旋转,最下面是回放和清空及C3自定义键3.最后说说那个对焦屏,对焦屏也是电子屏,这是SONY自认"单电"而不是"单眼"的最大不同之处,"所见即所得",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虚拟的和真实的视线之间始终存在差异性.


握柄上方还有个波轮,是用来控制光圈的,所有波轮都是金属材质,质感好,阻尼性不错,用起来很舒服.


机身一侧有2个隐蔽式的舱盖,打开下面是Mini-HDMI及Micro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可以用来充电,插上后会有充电指示灯.右边是耳机和麦克风插孔.


另一侧舱盖是存放SD卡.


底部是电源,这个电源相信大家已经有听到不少负面消息了,才1080mAh,拍个100张左右就歇菜了...


屏幕可以最大程度实现90度的反转,有用,但作用并不大.


金属卡扣,但里面的触点位置是塑料的,也有不少人喷过了,我就不喷了,因为我表示经常换镜头的不会用微单吧?


接下来开箱镜头部分.


镜头很黑...还是很黑...真的很黑...材质是金属的,包括遮光罩,索蔡的镜头质感和做工向来是OK的.


这种镜头盖的卡扣位很早佳能也用,后来慢慢挪到两侧去了,其实我还是喜欢这种.


泰国产,既然如此大家以后也就别叫人家"日本蔡"了,改名叫"泰国蔡"吧~


小蓝标,我个人表示毒不到红圈玩家~


卡扣都是金属的.


49mm的UV镜尺寸,看玻璃的宽度,就50标头尺寸而言,的确不小了.


上机后的效果,说实话吧,有点长,不如35mm便携,饼干头就更不说事了.






套上遮光罩,那就更长了...


平时反过来收纳.


好了,产品开箱暂时写到这里,剩下的体验部分慢慢再给大家更新.

到手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全家人去公园游玩,期间还去Suzuki的4S试驾了下Swift Sport,拍了一些照片大家先看,我再跟大家总结.(所有照片没有前期后期过,所谓前期就是机内色调,照片风格也都没有修改过)
































从样照来看,色彩,锐度,逆光这些统统一级棒,唯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F1.8的焦外景深实在差的可以,虽然焦外美感有,但那么不水塘你怎么胜任人像啊.有几张样张带毛的,这个我觉得有必要着重提一下,A7R+5518无愧于跑分机的美誉,除了称它为"跑分机",也可以称它为"数毛机",因为以它的锐度可以敢对任何人说一句:"不服?不服我们来数下毛~"
说说对焦系统吧,抓拍什么的废片率还是挺高的,特别是画面比较复杂的时候,对于脸部自动识别及对焦最后完成拍摄整个过程,A7R+5518顶多只能算及格的水平,而在弱光下,及格都谈不上,必须差评了.更多内容往后再细细地给大家深入分析,暂时就先放点样照给大家解解毒~

昨天出了拍了些样照,还顺手试了下视频,我发现这才是A7R最大的强项,1080P,50帧,且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对焦速度虽然很慢),自动对焦不够快的还能通过手动实时快速对焦,真心强大.PS,画面的撕裂问题应该是优酷自动转码导致,原片无任何问题,片子本身也没有经过后期.关于视频的表现后面我会继续做更深入的体验.


3月6日更新:

这阵子上海一直连绵细雨,虽说影响了拍照的任务,但也让我静下来对A7R的现状进行了一番思索,结果就是,出掉了FE55重新购入了FE35.这样做的原因是,FE55的体积,重量与其出片的效果,我并不认为这个镜头是A7R值得挂机的镜头,重量长度并夸张这点想必大家都知道,焦段不如35mm好用也是常理,至于F1.8优于F2.8的差距,看过上面的样照大家就应该会明白55mm F1.8根本无法胜任人像的全身照,原因是景深根本不够,或许只有半身才能弥补F1.8的劣势,不过既然那么多的不适合,FE55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只为了跑分?为了锐?A7R作为全副微单,目前来看想要完全替代单反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像我一样图个携带方便,图个好用好使,FE55绝对不是很好的选择,至于FE35,为了不让A7/R和RX1/R产生重叠,Sony硬生生地把光圈放到了F2.8,这是有多么地二啊,无奈,目前来看全副定焦E口仅有这两款可选,忍吧.至于真有所追求的,相信我,FE55也不是你的菜,后续我可能会上福伦达的35 1.2或55 1.1,当然,只是maybe,要看接下去继续玩A7R是否能玩出感觉,玩不出感觉的直接全套扔掉也有可能~

FE35很短,仅36.5mm,重量仅120g,挂上A7R的那一刻就会明白这是多么地和谐了~


怪异的遮光罩...


原先FE55+A7R的重量绝对不亚于一套全副单反的重量,现在肩负后好多了.




先随便来几张,等过几天天气好了再好好拍一些.








3月9日更新:

上海连绵细雨天总算告一段落了,今天拿着A7R和FE35终于能爽快地快门暗个够了.先分享一些A7R的使用新体验:

1.A7R和FE35的组合对焦绝对够快,很少莫名拉风箱,基本上按一下马上就能对上,但是连拍速度上A7R暴露出了劣势,在一些需要抓拍的场合下A7R的连拍速度显然是很不够的.

2.A档模式下,通常大家都会把ISO设置为Auto,这样一来光线充足环境快门到也没问题,都能保持100以上,可一旦光线不是那么充足了,我可不是说弱光哦,只要ISO Auto无法满足100的时候,相机会优先降低快门速度到60来满足ISO依然保持100的设定实在太低能了,用户还无法手动修改快门的范围值,这个问题似乎最近几年所有Sony的NEX,RX,A系列都有,像佳能就可以在A档下手动设定快门保持125以上,这样一来动态拍摄时就不怕出废片,而现在的结果,就是要么废片一堆,要么手动设定ISO到一个较高的值来满足快门.

3.A7R的测光准确度并不高,特别是有直射光的复杂环境光下,测光会导致色温偏失,不过问题不算很大,对于微单而言算不错的了,可能我被1DX宠坏了.

4.此前A7R+FE55的组合握久了手会算,毕竟那个重量已经不轻了,而且镜头长和重会让重心向前偏移,握起来更吃力,但如今FE35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不要看只是一丁点的重量差别,长时间握着就是本质的差异.

5.不得不提到的续航问题.100%电量出门,拍了258张照片,回到家就剩下10%多点了...

6.NFC传输手机异常方便,太好用了,电子技术Sony的确领先传统摄影厂商好多,传到手机后直接发微博或者微信,这功能非常实用.

接下来说说FE35.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当初在Sony体验店把玩A7和FE35/FE55后回来在论坛发的分享,当初我就提到过FE35很中意,FE55全开色彩不够鲜明,但是我这次自己买还是先入了FE55.今天在好好体验过FE35之后,依然应证了当初的第一感觉,FE35虽然锐度不济FE55,但FE35的色彩好浓郁,焦外居然F2.8还能看到淡淡的螺旋焦外,跟FE55的焦外不同,FE35的焦外偏二线性明显,这个是很主观的喜好,但我会坚持说有个性的焦外会让你对片子印象更加深刻,对器材印象更加深刻,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没有数毛跑分的习性,FE35才是你的首选.这里我还要表扬一下"日本蔡"的小蓝标,就像佳能的红圈,小蓝标玩了几只了,我发现某种意义上这个的确可以视为高端镜头的一个标杆,至少在Sony自家镜头群里,认准小蓝标买不太会被"吃药",就拿FE35来说,4K多并不贵,但逆光,色彩,焦外,锐度都有保障,不像有些品牌明明只有F2.8的水准,但偏偏弄个F1.8的出来,然后用户就发现全开弱的一B必须放几档才能用,小蓝标的镜头这方面朴实很多,有几分水平就标什么规格,不参水分.

下面就是今天挑选出来的样照了,各种风格都有,可以保证一点的是,全部均为原片,仅仅更改了尺寸和压缩了下大小(95%画质),有几张黑白和HDR的是机内照片风格.从照片可以看出FE35很油润,色彩很浓,有些德味,相比FE55傻傻的锐拍人像太硬邦邦根本没办法看.

逆光?FE35毫无压力.


焦外?F2.8能给你的也只有这些了.


定强光直射,我发现直射下A7R的测光总容易偏黄.


机内照片风格很好用,这个我之前开箱RX100的时候就把玩过了,建议大家也可以经常玩玩换一下照片风格.


焦外二线性明显.


色彩好浓郁,拍人文绝对一级棒.


小逆光一张,色温和色彩没话说.


颜色很德味啊.


这套组合遇到鲜艳的色彩,曝光补偿不要加,马上给你满意的色彩回报.


锐度其实是没问题的.


继续测试焦内锐度.


机内HDR随便玩玩.




下面就随便看了,不再点评.














3月11日更新:

帖子标题重新更改,因为慢慢玩着玩着开始玩起手动头了,所以标题就单单提一下A7R为主,后面更新的内容再单独标注.

A7R玩了一段时间,目前原厂就3颗镜头,其中定焦才2只,这让人实在觉得不利于A7R的发挥,于是开是研究起手动镜头的玩法,先跟大家简单阐述下,手动头不等于老镜头,而老镜头基本都是手动头没错,之所以市面上依然不断在推新手动镜头,是因为例如莱卡这样的摄影厂商本身镜头就依然停留在手动对焦的层面上,故手动头的新产品很多主流产品也都是莱卡的M接口(M系统).

在这些手动镜头的品牌里,Voigtlander算是近几年里最积极的一家了,基本每年都有至少一款的新产品,一般玩家会称之为VM镜头,一开始我瞄准了35VM II,50 1.1VM和50 1.5VM这三只,经过对比最后选择了50 1.5VM,这只镜头的来历大家可以Google,我就不浪费大家宝贵事件了.


以前玩多了单反镜头,再看看这种手动镜头,才发现原来直径都那么小巧,长度都那么短小精悍,但千万别以为东西质感就不好了,全金属拿在手里着实沉甸甸的,就连遮光罩也是金属的.


50 1.5VM最近对焦距离为0.7m.


关于变径环,Voigtlander刚刚推出了第二代M转A7/R,特点是可支持缩短对焦距离,即事先镜头末端和CMOS之间的距离,来缩短最短拍摄距离,这一点非常实用,虽然这只变径环很不便宜,但考虑到可以转接绝大部分主流的M口镜头,还是值得忍忍上的.


这个最短拍摄距离的调节也可以事实完成,这样一来等于你的镜头变成了一只变焦镜头,好方便.


更多关于这个变径圈的内容后面我会单独跟大家更新,今天还是继续看这颗50 1.5VM吧.


这颗镜头有黑和银两色,黑色用的就是铝合金材料,银色用的是复古的纯铜,在使用过程中退色后露出铜原色是多么亮骚的质感,无奈A7/R只有黑色,所以镜头还是选了黑色.


镜头盖也是铝合金的,而且不用卡扣,内部有绒布,所以通过绒布和阻尼力直接固定,很方便.


49mm的滤镜圈尺寸,拿到手我就上了B+W.




用了50 1.5VM后总重量又回到了差不多当初FE55的组合,哎.




接下来放些50 1.5 VM的样照.我个人觉得,这颗镜头跟我以前玩过的任何数码镜头味道都不一样,首先是焦外,老镜头的螺旋+二线性非常毒,当然你可以说你不喜欢,还是喜欢奶油般化开的焦外质感,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不需要勉强自己接受,就像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让主题多了一丝神秘感.不过要说这颗头的锐度,色彩,锐度,恐怕就没那么出色了,首先光圈1.5紫边很严重,哪怕光圈缩到2.0依然可以微微看到紫边现象,或许有人会说光圈缩上去镜头的素质会越来越不错的,哪颗镜头不是这样呢...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也没必要遮阳,因为我认为这颗镜头给我的味道是以前数码镜头给不了的,大家可以看画面,油腻感很重,颜色不靓丽,但依然保留的是一种老练的味道,其实现在要找一棵好镜头太简单了,红圈金圈,素质都一个比一个强,但是要找一颗极具个性的,让人过目不忘的镜头,50 1.5 VM拥有这样的水准,照片的氛围感往往要比跑分有意义的多.

下面依然都是原图仅仅缩放了尺寸而已,50mm我个人用不太好,感觉没35mm容易上手,样品不够毒望大家多见谅.
































4月1日更新:
再更新一些Nokton 50mm F1.5 VM的样照,都是原片,该镜头已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ony 与 Voigtlander 之歌:A7R2 非典型使用报告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从 NIKON 到 SONY,我的换门笔记
越级对战 单反/微单/卡片全画幅相机横评
【摄影器材】旅行必备的相机:八款高品质小底数码相机推荐!
盘点我的照相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