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门派的师承及师徒关系,您到底了解多少?


禅武合一,文武兼备
远离尘嚣,自然清幽
言传身教,小班授艺
外宣官微
少林寺武僧院
院   长:13676910123
办公室:0371-62749035
网   址:www.slswsy.com

一、记名徒弟


初级的学武徒弟又叫记名徒弟,叫“学生”也可

是没有正式拜过师的学生
师父对这类徒弟一般只有“引导”的义务

没有其他义务和责任


二、入门徒弟


入门徒弟需要正式拜师

上表奏请师宗,也叫皈依门派
师父对入门徒弟有要求

人品德行要好有天赋、心态要好有悟性
往往入门徒弟是从记名徒弟中产生的

这类徒弟也有由中间人引荐的

也有师父自己看中主动收的


三、入室弟子


是经过门中长时间和各类事情考验

德行、品质、行为、心性道行是绝对过硬
是众多入门弟子当中

得到师父的青睐认可而进入“内室”
获得师父不传其他徒弟的绝招

将来也是师父嫡传接班人人选


四、嫡传弟子


一般也叫“亲传弟子”“传人”

就是师父亲自教出来的未来本门接班人
如果你要是被选中的话乃是数辈子与师父修来的福报和因果


五、关门弟子


这是师父没有精力了才收的

也是武林高手最后一个徒弟
此后则收山,由徒弟去收徒孙了
一般关门弟子在众弟子中地位也比较特殊



收徒,续的是前世今生缘分!授徒,继的是国粹传承血脉!



    “武术界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长期的反复考验,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弟们认可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父行过三拜大礼,呈上拜师贴,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拜师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拜师就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少林寺武僧院弟子谭金龙

在收徒仪拜师式上向师父释延弘大师敬茶




一、学功夫为什么需要拜师呢?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行名师、名家多开山收徒,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代有传人。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都充分说明师承关系之重要。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现代社会虽然不必拘泥那些旧制俗礼,但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现代人学习功夫,多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我们学习武术和古代学习武术的目的性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古人创编武术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技击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在国家提倡全面健身,普及和推广中华武学的今天一些很表面化的功夫很容易学到,但真正具备既能“防身御敌”,又能“强身健体”的真功夫却鲜露于世。普及未必等于传承,精髓也永远不可能被普。所以,拜师学习就成了传承功夫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无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武方面有所修为的人,你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师傅怎能对你倾囊相授呢?换句话说,师傅凭什么将功夫精髓传授给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的人呢?

 


中国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宋建国

在收徒拜师仪式上接受弟子的跪拜




二、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功夫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如果能成为某一门派的传承人,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当然与没有拜师的学生们有很大的区别。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呢,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加亲情关系,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2、拜师以后,徒弟在古代是会被写入本门武术传承谱系的,现代社会会被纳入“传承网”,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武术传人,这是一个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没有拜师的学员,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拜师与否,是功夫爱好者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别重要,也特别要慎重。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也会是“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将武术密不外传的套路和功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师傅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而没有拜师的学员,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就不方便再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也会教授一定武术的基本理论和拳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健身养生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有所突破了,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层面而止步不前。

      4、学习武术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何况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而已,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而且一个师父也许会倾其毕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逢年过节,或师父及师母的生日,或师傅家里的大事、或开业、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师父或亲自参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子。当然,师徒双方也许会因繁忙或其他事务不能经常联络,也不会影响这种关系的现实存在,师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是没有拜师的学员就缺乏了这份亲情关系,以师生之礼相处即可。

      6、拜师之后,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没有拜师的学员,师父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

      7、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功夫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功夫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武当三丰派陈师行道长拜师收徒仪式上

为新拜师弟子赐道号、寄语与传承证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武术,拜师有讲究!
【寻仙问道】---“你可能拜了个假师父!”(都应该看看,受益终身)
学习技术为什么要拜师
郭德纲“清理门户”的底气来自哪里?|共识观
浅谈师徒关系
师徒之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