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美术馆“闭关”三个月,首展傅山,开展前听白谦慎教授讲解,做点功课(多图文)
● 真山不老——傅山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6年6月30日 - 7月30日
◎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 展览:共展出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有不少作品是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
◎ 展览地点:
/
傅山
其人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阳曲县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青主、仁仲,又字侨山,别署公它,亦曰石道人、啬庐,入清后出家为道士,号朱衣道人,名真山,丹崖翁、松侨、侨黄老人等。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且武功卓绝,著述甚丰,学问深邃广博,被尊为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梁启超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
傅山一生著述丰盈,有《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经子批注》《百泉帖佛经批注》《诸史批注》等存世,后人收罗汇集整理成《傅山全书》《傅山全书补编》。较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思想、视野更为博杂,主张经、子不分,反对儒学道统,将诸子百家、经学及理学融于释道,在音韵学、金石学方面亦为精通,且尤重经世致用的变化之方,为近代国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蹊径。
草书“摘得红梨叶”诗轴
傅山的书法独步于明清之际,诸体精通,“草楷篆隶俱造绝顶”。傅山对于“二王”一系的帖学书法,用功颇深。在纤弱书风占据主流的时代,傅山倡导“书如其人”“人奇字古”,主张正本溯源,直追先秦汉魏古风,探寻中国书法的本源与真美,他针砭时弊,指点迷津,成为碑学兴起的关键人物。
傅山晚年的书风以“二王”为依托更加挥洒淋漓,调和碑学的“阳刚之美”及帖学的柔美,圆熟地达到变化万端、无穷无尽的化境,开创了一代书风,是书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傅山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书学主张,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集中体现了傅山的自然美学思想,也是精神人格的凝练,在中国书法美学理论探索与研究的道路上独辟蹊径,影响深远。
/
白谦慎
品傅山
日前,在仅对新闻媒体记者开放的傅山展览现场,写过《傅山的世界》、《傅山的交往与应酬》的傅山研究国际权威学者,哈佛、浙大双聘教授白谦慎精心挑选了几幅(组)作品,从作品的北京、创作年代、后代的考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解读。
看看这几幅精心挑选的作品,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吧~
分享1
《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
此十二屏是傅山为祝友人王锡予六十寿辰时所书,墨迹绫本,毎幅皆高两米,通宽在六米开外,堪称傅山草书中巅峰之作。
白谦慎:“ “王季子用予将冲含破浪”,寿贤仲(他们贾老二)六十于海陵,海陵就是今天江苏泰州这一代,靠近扬州的,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运河旁边的,周转盐的地方。“属友兄令器征字老夫”,就是他的朋友兄令器向我来求字带到海陵去给他的哥哥祝寿。瞠乎村侨,钞誊无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然后“感天人之盛事”,可是我想起这件事情,去为你哥哥祝寿,所以“叹友谊之无穷”。这里面涉及到友兄令器,来求字。“即事漫书,得四十韵”。傅山写这篇作品是非常用心的,他实际上是讲到什么呢?“蜗结丹崖老,鹪栖翠柏傍”,这件作品大概是1675年到1676年,他已经隐居在森林老林了,他的朋友要求他的字,就到山里来找他。“柴门灯火闭,村巷足音忙”。灯火都没有了,我们这儿已经晚上了,这个时候有脚步声来,“远到来千里,文翁第四郎”,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典故了,不远千里带着朋友来求字。这个文翁第四郎就是令器。文翁是谁呢?文翁就是他的老朋友,我认为他的老朋友文雅门的儿子,文雅人山西龙门降州旁边的,大家都知道山西壶口,就是山西和陕西交界的地方,有黄河壶口的地方,就是在那个地方,他到太原差不多是千里,赶到太原去求字。傅山上来就描述了这个情况。”
白谦慎:
“傅山他太会写文章了,‘老臂作痛,焚研久矣’:我的手臂疼痛,把砚台都烧掉了,不写字很久了。‘喜好友子弟见过’,老友的孩子来,见过;‘数道高谊如云’,他反复的跟我讲,他兄弟之间的情谊,讲到他和这个王家兄弟的关系,所以我呢‘感叹无喻,遂不觉欲枯之手顿轻’,突然觉得,我的欲枯之臂顿轻一下子轻起来了,所以我就写了12调幅。
整篇内容就讲王家的兄弟友爱,也讲到了王锡予,他是什么人呢?他是山西太原人,傅山也是太原人,他们都是山西人,但是在明清之际的时候,山西是出商人的,晋商很多。王溪予就是一个没有继续追求功名的一个到江苏海陵这个地方做生意的人,很有钱,做盐的生意。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左右移动观看→
白谦慎:
“这件作品,傅山老人晚年写得非常精。傅山晚年的作品,既受到了晚明王铎他们的东西,同时二王的东西,还有更多带入了隶书的东西,颜真卿的东西也比较多,你比如这个汇、这个唐,最后一个横,横式的走向,还有微芒的芒,这些都带有章草的痕迹。这些作品都写得非常好。前面的称为小序,后面称为小跋,这两段序跋。他基本上会起一个稿子,写到最后,你看写到十一这里没有了,他完全就靠最后的地方再来一段跋的文字,再落个款,正正好好。从章法的设计等等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件非常精道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我觉得非常精彩。你比如说这个精字,这一撇下来,你可以看到他用笔之厚重,但是有的地方又有枯的干的对比,写得非常潇洒,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作品。”
分享2
傅山  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白谦慎:
“这件作品我大致能定他的时间,可以根据他的风格来定。这件作品他的底子还是颜真卿的,但是同时又有一点变形的作品,在1650年代傅山有一段时间,有这样子的作品。到1670年代的时候,他的字变长了,既有王字的还有米字的东西在里面,受王铎的影响,这段时间,他写的橘子的橘可以看得出来,写得非常厚重,同时他变形非常多,比如说其中的静止,他会把他穿插下来。这件作品,和我用的1656年写的一件作品非常想象,包括颜字头这种写法,都是那段时间的。他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结构的过程当中,怀字又会穿插得非常厉害,但是一些宽夺的地方又带有颜真卿的地方,线条向外幅度的转动的,这都是带有颜真卿的作品。这是这些说每一个书法家的作品,他都是在某一段时间出现的。但是傅山有个特点,就是杂,他的作品基本上有的时候在同一时期,有各种风格。但是像这类的风格,大致只出现在1650年代,和1660年代初,以后就变了。”
分享3
行书赠李天生诗册
←左右移动观看→
白谦慎:
“这一件我以前也没见过。我选这件作品,是因它有点小故事。李天生是傅山的好朋友,比傅山年纪轻,当时被认为是在清初的诗坛最优秀的年轻人之一,顾炎武和傅山都认为,他写诗是钱谦益之后最厉害的人。李天生这个人还有一点他非常讲义气,对朋友非常的愿意古道狭长,愿意帮人的人。顾炎武在陕西,接待顾炎武的,当时清代灭亡了之后,顾炎武去陕西,基本上就是李天生他们负责接待的。李天生才华特别大,傅山对他也非常的敬重。
1678年的时候,康熙皇帝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政治上的一个决策,他举办了博学鸿儒特科考试,就是特别的科举,令地方官要把这些由官员推荐的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弄多北京来,参加特别考试。等于今年6月份有个高考,10月份再给你来一次,有才能的人再给你来一次,这个叫特别考试,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多,清朝有个两三次。一共大概有150个人被拉到北京去,傅山和李天生也去了,李天生因为是重要诗人,傅山则是名气大。到了北京以后,傅山说生病了,坚决拒绝,就没考试。顾炎武说你们把我拉去就自杀,我也不考。李天生年轻,他被拉去了,结果考上了。结果晚年呢,他其实是在清朝那里做官的。
傅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夕,也就是1685年的时候,一般认为傅山1684年就死了,但是我认为他是1865年死的,因为他去了河北保定,在河北保定的时候,他做了一组诗歌,其中就有写给李天生的,他怀念李天生,可以知道他们的交情多好。
傅山去世以后,李天生给傅山的好朋友戴亭氏(音译)写过一封信,说哪一天我要到他的墓上去哭。
所以这十首诗,诗稿很好。”
分享4
《(傅史)补遗》
←左右移动观看→
白谦慎:
“《(傅史)补遗》,是一个稿本,傅山留下来的稿子非常多,我们中国文人艺术有一个特点,我们的书法,是他日常的书写,包括像傅山开的药方等等的,他都算是书法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其实借来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是稿子。这个《(傅史)补遗》他是定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研究傅山的时候我去看了,还买了照片,他是一个定本。那么这个是一个《(傅史)补遗》,其实你可以看到,里面还有很多小字加进去,这个是家里存的一个稿子。内容是什么呢?就是研究姓傅的人家的历史和起源,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傅山全书》里面有《傅史》的著作。那么小楷我们来看看,他杂抄的小楷,有李太极等等的。傅山的小楷风格比较多,他有的一种写得比较扁,有的时候写的非常像颜真卿的小楷,写得比较浑厚。这一件小楷有颜真卿的味道,但是比一般的扁一点,带有一点隶书的,魏晋时候的特点。”
分享5
草书《哭子》诗册
白谦慎:
“这是一组诗,是傅山生命的最后一年写的。那么傅山哭迷道人,迷道人是谁呢?文中的儿子是傅眉,傅山只有一个儿子。傅山还有一个他哥哥的儿子叫傅仁,在1674年去世了。傅眉在1684年去世了,去世不久傅山也去世了。傅眉这个人的才华非常高,从小他爸爸就培养他。他妈妈很早就去世了,傅山也没有再娶,所以父子相依为命。平常照顾他爸爸的就是这个傅眉,家里的事情都是他来管,这个儿子,才华很高,在当时的书法的书坛,在当时的诗歌界,他都有相当的名分。傅眉去世之后,傅山极为部分悲痛,所以他就写这了一首诗,题目叫《哭子诗》。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早的稿本,你可以看到他反复的修改,极为用心。他的这个《哭子诗》有四个版本,墨迹我看过两种,台湾有一个,和这个不一样。刻出来的版本,是根据墨迹来刻的,还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就证明起码在清朝以来有四个流传不同的版本,也就是说这个版本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谁先谁后,所以我们在编《傅山全书》的时候,学者都是把谁是谁的版本这一句话怎么写,从几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就知道起码有四个版本。
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这件作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件作品是傅山生命最后那一年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这是他最精彩的书法,我们知道《祭子稿》等等都带有稿子的感觉。实际上稿子就不像写这个这样庄重了,他是随意的流露。这件作品也是非常感人的一个,他哭他的诗,哭他的字,哭他的人,哭他的书,哭他怎么样养自己。可以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这么一个心境,而且他自己都78岁的时候,儿子突然去世,还留下两个孙子。”
/
本报
观后感
雨中画鸭图
傅山画作存世稀少,多以花卉、竹石、山水等为多,此件乃是其年逾古稀时,信手画就的禽鸟动物题材之作,尤为罕见。曾为民国时期山西教育家常赞春的藏品,轴边上下有其及胞弟常旭春和友人鲍振镛、贾景德、郭象升、张晓琴等人题跋,皆为山西名流。
图以水鸭为主体展开,雨天的郊野,一只花鸭正步履蹒跚,行走在变得湿滑泥泞的溪岸边,身体前倾且下俯,伸头缩颈,两掌前后开立,显得胆怯畏缩,憨态可掬。画幅款题:“雨中见花鸭,因残墨可惜,遂草草写意。七十翁真山”,由风格看,乃为师法明代陈白阳小写意画法,运点朶、没骨间以勾勒、皴擦,墨色清润,笔调松灵。
鸭子的神情被傅山描绘的如此惟妙惟肖,足见他对体察事物的精微细致,画家以生活为蓝本,紧扣“雨中”二字,取其意态,而后注于笔墨,顷刻而成,高妙之极。
真山就是傅山,是清兵入关之后,变成“朱衣道人”的傅山给自己起的号。而这座“真山”还真就是一座艺术的大山、文化的大山、思想的大山、革命的大山,乃至是武术的大山、医术的大山。6月20日,写过《傅山的世界》、《傅山的交往与应酬》的傅山研究国际权威学者,哈佛、浙大双聘教授白谦慎在还处于“整容易骨”状态的浙江美术馆,为专向新闻媒体记者开放的“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作导赏,而由浙江美术馆、山西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展则要在6月30日浙江美术馆恢复开馆那天对外参观。
草书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二十三诗轴
身上带有诸多“迷彩”的傅山必定迷人。人们总是有兴趣揭开“真山”真面目仔细品鉴大山的奇异、真淳、宽博、高峻、深邃、幽逸,在我有限的学术视野中,书画家被冠以思想家称谓的似乎只有傅山一人,所以,他又号“青主”是不是瞑瞑之中就有这层意思呢?“青主”的思想尽管非常驳杂,但反清复明的士大夫气节与国格始终是傅山一生的主线,对他的“爱国”评价也绕不开这条主线。梁启超曾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yong)、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爱国者”,作字先作人,人奇字亦奇。
傅山的家训和古代许多圣贤教导没有什么两样,强调做人,然后才是为艺为官为其它。傅山的伟岸在于他不仅人做正了,并且天资英迈的他全方位地在书画领域开辟出一块属于他卓越耕耘的良田,任何人可以涉猎,却难以复制,就像他“阴阳不调”的古怪性情,“什么人都交往,喜欢骂人,骂人还特别会引经据典的骂,骂得很有水平,骂得非常苛刻”。
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诗轴
这幅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诗轴,通篇一气呵成,墨酣意足,无半点松懈。笔势一泻千里,用笔灵活,盘纾缭绕,萦回曲折,线条流美,稳中有险,拙中寓巧。字体起伏多变,字与字之间疏密得宜,此呼彼应。
傅山将他的真情诉诸于笔端,追求人格的自由和艺术的解放,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傅山的书画,尤其是书法,岂止“四毋四宁”论能概括,人们真的相信他的“四毋四宁”,而看不到他的精工缜密就是上了他的大当了。傅山的书法五体兼备,每一种书体又能生发许多个性化的东西,他的书法单字变化幅度往往也比较大。每一种个性化的书体复又糅合了旁体的种种奇妙,多变、巧变、生变、熟变、诡变,变变不一,折射了他性情的乖戾、思想的芜杂、生活的动荡以及忧国忧民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傅山的压抑的内心深处,书法如游戏、如云烟、如悲欢、如冷热、如饮食、如风月、如呼吸,他的离经叛道又不越轨的碑帖融会的书法无不烙印着他强烈的玄密色彩,交织着生理、心理、法理、物理的交响,随便打开他的一件书法作品,背后便有故事、气息、学问、人格。他创作的不是书法,实在是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和一路风景的人生旅程。
乔木硕果图
此图绘松树、硕果、山石。松树松针紧密排列,松针针叶用笔细致,水墨交融,别具一格。松树挺拔,威武不屈,丰茂而荫郁。淡色穿插的累累硕果,枝干摇曳,清新洁雅,别有幽致。以书法笔法勾勒山石,繁简得当,自然率性。傅山的画笔致超越,颇有古拙之风趣,渗透出超逸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左下方行书题款为:“写得乔木硕果。奉寿□翁老先生,侨黄山。”钤“傅山印”白文印一方。
傅山哪怕不搞书画,他窥探到的事物一踏进去都是个人物。人物是人才队伍间不可多得的人才,真正的大才才配得上叫人物。既然傅山是一个被书画界津津乐道的大人物,则他在书画方面的技术含量及思想渗透毫无疑问是超前和一流的。比如他对古文字、篆隶书的异乎寻常的敏感喜好,直接导致他的书法创作神秘的杂交优势,是他各类书体的最强大基因,剥离篆隶、古文字的通变,傅山书法密码便很容易被破解、被效仿。学王铎容易学傅山难。
真山难老,青主常青!
—— 本报首席记者 蔡树农
/
更多
作品
草书临王羲之《诸从帖》轴
草书杜甫《赤霄行》诗句轴
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
太原段帖稿
太原段帖稿
行书韦应物《滁州西涧》诗轴
草书“贺枫仲得孙”手卷
草书“凭高瞰迥天怡心”诗轴
历代名臣像赞
书画合册
— ? —
文 | 蔡树农
微信编辑 |  俞越
感谢浙江美术馆供图&文
文中白谦慎教授文字由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核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美术报官方微信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 傅山书法轴作品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
【书法】清代.傅山草书作品精选(5)
山西博物院清代书法作品
【书法篆刻】傅山 行草书作品《五言古诗卷》
傅振羽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