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观人理论系列】《中国古典园林史》必背的园子 — 西苑琼岛!

西苑

琼岛

西苑琼岛形成于辽金,发展于元、明,盛于清,历数百年,其营造理念、规划布局、景观特色历经多次变迁。

历程时间轴(视频来源网络,可帮助记忆):

《中国古典园林史》:金代 P344-P345;元代 P360-P362;明代 P364-P366

清初 P374-P376;清 P469-P484

 

金代

金代大宁宫,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离宫御苑。 水面辽阔,以水景取胜,人工开拓的大湖之中筑大岛名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

大宁宫内共建殿宇九十余所,文臣赵秉文在诗中曾把大宁宫比拟为唐长安的曲江,足见当年景物之盛况。

堆筑琼华岛的山体形象,据说是以艮岳为蓝本,而琼华岛上的假山石也是东京旧物。动用大量民力长途辇运北宋汴京艮岳遗留的太湖石,用以装饰西郊御苑,名曰“折粮”,西苑琼岛历史由此发端。

 

元代

元代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建大内御苑

(1)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个岛屿成南北一线布列,沿袭历代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2)最大的岛屿即金代的琼华岛,后改名万岁山。万岁山是以摹拟仙山琼阁的境界为其规划设计的立意。山的地貌形象仍然保持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旧貌,山顶广寒殿,是岛上最大的建筑物,山 南坡居中为仁智殿。

(3)太液池中其余二岛,一名“圆坻”(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一名“犀山“(最小,在圆坻之南,上植木芍药)

 

明代

明代的西苑即元代太液池的旧址,它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去皇城面积的三分之一。

明代初期,西苑大体上仍然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到天顺年间,进行第一次的扩建,扩建内容:

①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西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

②往南开凿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格局。

③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新增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景观 ,在之后的嘉靖、万历两朝,又陆续在中海、南海一带增建新的建筑,开辟新的景点,使得太液池的天然野趣更增益了人工点染。

团城中央正殿”承光殿“,北面过石拱桥”太液桥“即为北海中之大岛琼华岛,也就是元代的万岁山。桥南桥北两端各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又名”堆云积翠桥“。琼华岛上仍保留若元代的叠石鳞竘、树木翁郁的景观和疏朗的建筑布局。

评价总的看来,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有富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清初

(1)顺治八年,毁琼华岛南坡诸殿宇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在山顶广寒殿旧址建“小白塔”, 琼华岛因而又名白塔山。

(2)南海的南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延聘江南著名叠山巨匠张然主持叠山工 程,增建了许多宫殿、园林及供应辅助用房,改南台之名为“瀛台”,在南海的北堤上加筑宫墙,把南海分隔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宫苑区。

(3)北堤上新建一组宫殿名为勤政殿,西路是一座精致的小园林(静谷),叠石假山均出自张然之手。

 

清中叶、清末

西苑的最大一次改建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改建的重点在北海。

1

北海景观

琼岛南坡: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自山门至白塔构成南坡明显中轴线。

景观特点:整个南坡建筑布局遵循轴线,构图严谨。颇能显示宫苑的皇家气派

琼岛西坡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

琼岛北坡: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山地景观缩影,建筑物体量最小,分散为许多群组,各抱地势随宜布置。下部分之平地上,临水建两层弧形廊 “延楼”,西起分凉阁,东至倚晴楼

琼岛东坡 :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月形高台“半月城” 上的智珠殿

总上可知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 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华岛不 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2

北海周边

(1)北海东岸

东岸景区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

◆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淑二室与爬山廊相连。

◆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

◆第三部分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读书的地方。既有北方庭院浑 厚持重的建筑风格,又不失江南园林柔媚细腻的点景特色。 

总上可知,北海东岸景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 富于变化之趣,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

(2)北海北岸    

新建和改建的共有六组建筑群镜清斋、西天梵境、澄观堂、阐福寺、五龙亭、 小西天。各建筑因地形就势展开布置,利用其间穿插的土山堆筑和树木配置,将建筑作局 部的隐蔽并联络为一个整体景观。

镜清斋

为典型园中之园,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小园林格局,又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光绪年间改名“静心斋”。

总体布局园林的主要部分靠北,这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也是全园的主景区。它的南面和东南面则分别布列着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空间。山池空间最大,但绝大名数建筑物则集中在园南部四个小庭院,作为山池空间主景的烘托。足见造园的立意是以山池为主体

空间序列:以烟波浩渺的北海北岸进人园门,迎面为四个小庭院之一的方整水院。由开旷而骤然幽闭,通过空间处理的一放一收完成了从大园到小园的过渡。绕过正厅进人北面的山池空间则又豁然开朗。这整个有节奏的对比序列,一开始便予人以强烈的印象,引起情绪的共鸣。

空间层次:山池空间即园林的主景区地段进深过浅,因而又因地制宜运用增加层次的办法来弥补地段的缺陷: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将水池分为两个层次,与正厅、园门构成一条南北中轴钱池北的假山也分为南北并列的北高南低的两重, 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仿佛比实际深远得多,这是此园设计最成功的地方。

轴线安排

沁泉廊作为景区的构图中心,与正厅静心斋对应构成南北向的主轴线。西北角假山的最高处建两层的叠翠楼作为景区的制高点,枕峦亭叠翠楼成犄角呼应之势,又与东面的汉白玉小石拱桥成对景,从而构成东西向的次轴线,主次两条轴线就是控制全园总体布局的纲领。

总体评价:静心斋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变化的特点。园内林木蓊郁,古树参天。体现了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境界,确是一座设计出色的闹中取静的精致小园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北海琼华岛
三海平面图
北海漫步
北海公园,倾听童年的纯真回忆(图)
北海公园——古老的皇家园林
画说北京丨北海公园的前世今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