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之一:寰前动脉

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组织每一侧有三个纵向的动脉供血系统。其中两个位于腹侧,分别是腹侧主动脉(ventral aorta)和背侧主动脉(dorsal aorta);一个位于中线的背侧系统,后者恰好在神经管的腹侧。



随着第三主动脉弓远端背侧主动脉的退化,每一个上颈段的体节都有一根动脉伴行,连接背侧和腹侧纵轴,从而形成了背侧和腹侧纵轴间的吻合。颈2和颈1节段动脉形成了寰前动脉(II型和I型)和舌下动脉。在更头侧,三叉动脉连接远端的背侧主动脉和成对的腹侧纵轴。


在胚胎发育7-12mm期,通过节段间动脉的纵向吻合网,逐步形成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这样,在原始颈动脉和纵向吻合网之间存在着沟通,包括寰前动脉、舌下动脉、耳动脉和三叉动脉。


 

这些动脉只存在大约一周的时间,随着后交通动脉的发育,这些动脉将逐步退化。



有时候这些颈动脉和椎动脉之间的连接动脉在成人期还可能持续存在,就是那些永存的颈-椎动脉吻合。

 

下图中t为三叉动脉,o为舌动脉,h为舌下动脉,1为寰前动脉I型,2为寰前动脉II型。


 

 



今天谈谈寰前动脉。

 

寰前动脉分为I型和II型。寰前动脉I型相当于颈1的节段动脉,与颈1神经根伴行,走行于枕骨大孔与第一颈椎之间,不经过颈椎的横突孔。永存的寰前动脉I型大多起自颈内动脉(也可发自颈外动脉或颈总动脉)。


寰前动脉II型相当于颈2的节段动脉,与颈2神经根伴行,走行与第一颈椎和第2颈椎之间,经过颈1的横突孔。永存的寰前动脉II型常发自颈外动脉。


寰前动脉的一部分形成椎动脉走行于枕骨大孔和颈1之间的水平段,部分寰前动脉最后发育成枕动脉。

 

寰前动脉II型的变异主要包括:

  • 永存寰前动脉

  • 枕动脉和椎动脉在C2吻合

  • 枕动脉发自C2的椎动脉

  • PICA发自C2的椎动脉

  • 椎动脉在C2硬膜内走行

  • 椎动脉在C1-2双干

  • 咽升动脉-枕动脉共干

  • PICA在C2发自枕动脉

 

寰前动脉I型的变异主要包括:

  • 永存寰前动脉

  • 枕动脉发自ICA

  • 枕动脉和椎动脉在C1的吻合

  • 枕动脉在C0-1发自椎动脉

  • PICA在C0-1发自椎动脉

  • 延伸动脉-枕动脉共干

  • PICA在C1发自枕动脉

  • 枕动脉发自“迷行”ICA

 

找一点实例来加深印象。

 

Gumus等于2004年报道了一例55岁的病人,因左侧肢体无力和麻木6周入院。主动脉弓造影,双侧椎动脉均未见到。


右侧CCA造影,侧位。寰前动脉发自ICA,在C1上方走行,加入椎动脉。


左侧CCA造影,侧位,同样发现寰前动脉发自ICA,在C1上方走行,加入椎动脉。


Bahsi等【Bahsi 1993-p2114】于1993年报道了一例寰前动脉I型引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例。患者55岁,早上出现头痛,后出现昏迷。CT提示中脑和丘脑内侧的低密度影。



左侧CCA造影的侧位(左)和正位(右):寰前动脉I型发自ICA,通过枕骨大孔入颅,加入椎动脉。



线条图示意,侧位(左)和正位(右),可见CCA壁上的斑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考虑是斑块脱落,通过永存寰前动脉吻合进入椎基底动脉内而引起的。


Tian等于2015年报道了一例左侧寰前动脉I型,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未发育,在左侧PICA近端有一个动脉瘤破裂出血。但我还没有找到直接发生于寰前动脉上的动脉瘤的报道。可能永存寰前动脉的发生率实在是太低了。

 

Arraez-Aybar等于2011年报道了一例寰前动脉II型合并大脑后动脉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的病例。患者64岁女性,头痛起病,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左侧CCA造影发现永存寰前动脉II型在C4水平发自ECA的面动脉起始部远端,穿过C2和C1的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对侧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在PCA供血区可见脑动静脉畸形。这种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到底是有关联的还是偶然发生的,还不明确。

 

下图为左侧CCA造影,P2示寰前动脉II型:


左侧CCA侧位显示寰前动脉II型在颈部的走行。


当寰前动脉遇到颈动脉狭窄会怎样呢?颈动脉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个案报道。

 

意大利学者Grego等于2004年报道了一例病人。女性78岁,左侧CCA造影发现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85%的狭窄,以及发现颈动脉分叉部远端约2cm处发出寰前动脉I型。狭窄累及颈总动脉、ICA和寰前动脉起始部。


采用颈动脉剥脱术,术中对于ICA和寰前动脉,均采用球囊分流管保护前循环和后循环。


术后效果满意。


巴西学者Morales等报道了一例寰前动脉I型并颈动脉狭窄采用支架成形术的病例。患者65岁女性,左侧ICA上发出寰前动脉I型。保护伞放置于ICA内,寰前动脉内无保护伞,支架放置于ICA和CCA上。


术前左侧CCA造影:


 

术后造影结果良好:





后记:


4月初参加了宣武医院举办的PLANET(Pierre Lasjaunias Neurovascular Education Team Course)中文版的学习班。在那个学习班上,宣武医院的师弟师妹们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神经血管解剖的讲座。整个两天的学习,凌锋教授一直在会场,她认真学习和教书育人的精神,让人动容。



回来后,又重新翻阅Lasjaunias的《Surgical Neuroradiology》。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十年前在宣武学习的时候。十年后,虽然把技术操作部分看得比较多,但关于神经血管的解剖,特别是胚胎学,有些内容学习起来仍很吃力。通过PLANET的学习,毕竟还是小有收获。那好吧,就又从头开始看起。抱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个一个知识点地去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动脉狭窄标准如何掌握?
影像诊断 | 除了永存三叉动脉,这两种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变异吻合也要认识!(永存舌下动脉、永存寰前节间动脉)
关于颈动脉狭窄测量的那些事(一)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图解指南
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原始三叉动脉、原始内听动脉、原始舌下动脉和原始寰前节间动脉)
左侧永存舌下动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